在遊樂園中存在,更受到青睞

2022 高中組 第一名
姓名:劉怡岑
學校:嘉義市國立嘉義女中 二年十班
書名:我的存在本來就值得青睞  

旅途正式開始

從推薦文、作者序,便是場笑中帶淚,淚中帶笑的旅途開始。姍儒透過書寫呈現自己眼中的遊樂園,以及遊樂園是如何在七年內逐漸形成。

故事從爺爺告訴姍儒回家吃釀豆腐開始。我不清楚自己心中是也否有一道屬於我的釀豆腐,但我希望有一個使我認識更真實自我的契機。

我們是在同一個圈圈裡頭嗎?

「友情久久」我聽了總是嗤之以鼻,特別是女孩子的友情。若將人際關係比喻成漣漪,以自己為中心一圈圈向外擴散,那麼我的圈圈內始終不太有人。坦白說我不那麼在意,卻仍嚮往有幾位朋友,能心照不宣的懂我,我也無須言語的懂他,然而在長大的路上逐漸明白這是一種奢求。圈圈內的人不斷減少,沒有不好,只是在某些夜幕低垂時顯得太過安靜、孤獨……。

我並不以交心的朋友很少而感到羞愧或不安,可是在劃分關係圈圈時,罪惡感仍會在心中悄悄蔓延。但如同姍儒所說「劃清界線的目的在於管理關係,並非在關係中削弱親密感」,拿捏好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美感,適時設立停損點給予彼此喘息空間,才有辦法更全面的管理關係。

漣漪的圈內人會變動,然而始終不變的是漣漪中心的自己。無需感到羞愧或內疚,界線清晰卻不拒人於千里之外,在人際相處中拿捏分寸,找到最舒適的位置與模式,尊重他人同時也保護自己。「設立界線,並非將不重要的人推得更遠;而是把重要、深愛的人,拉得更近、抱得更緊」,或許還需要時間摸索才能掌握,但至少目前能稍微理解那些模糊地帶的存在。

我們都仍在找尋平衡中

第二章節和讀者討論「平衡」,有別於以往的平等,新鮮也更耐人尋味。確實在生理結構上、大腦的思考模式本來就無法直接比較,我們能盡所能追求,但絕對無法達到真正的「平等」。然而反觀平衡,會發現它是一種狀態,靜止、或大或小的改變最終又回歸平穩,這好像更接近我所認識正在摸索男女平權的社會樣態。

Support 和 Leader 的區別並非直觀的能力差異,大多時候 Support 需具備的是更全方面的能力及成熟穩重。面對男女有別時,透過對彼此的熟悉了解,才有辦法給予雙方人才最大的發揮空間。

「人和人之間再怎麼親密都還是有未知的地壘」回想自己平時表達意見的態度與堅決感到心寒

,簡單的溝通四步驟往往無法順利達成。我的母親左耳患有聽力障礙,一次爭吵中,我對反覆敘述相同解釋感受到厭煩,口無遮攔的怒吼「為什麼每次我說話你都不能好好聽,聽別人講話有很難嗎?」,原先劍拔怒張的場面瞬間降至冰點,媽媽委屈哭了出來「我左邊耳朵就有問題,這也不是我願意的啊……」。後來爭吵沒有繼續,與媽媽的相處也回歸往常,我不清楚傷口是否癒合,但我非常明白這是一句不可逆、傷透人心的話語。在我自己為是的成長路上豎起各種尖銳的刺,傷害了無辜的人,傲慢的表達意見還沾沾自喜,即便至今仍有類似狀況發生。透過他人案例的分享,重新審視關於溝通與表達,的確仍有許多需要學習的部分。

我準備好去愛了嗎……

「愛是一個決定,喜歡是一種感覺」,十年的安定是幸運同時也可能是險境,這段時間足以使我們從小象成為大象。改變很難習慣甚至難以接受,但這並不表示改變很難,簡單的邏輯問題卻是大多數人無法擺脫的困境。有人說在愛情裡誰愛得更多就輸了,我認同,有太多人為了愛可以成為、妥協、包容成一個自己都不太認識的自己;也有人說認真就輸了,是也不是,就像「喜歡魚」的寓言故事,比起喜歡另一半,或許我們更喜歡的是「認真」去喜歡對方時的自己。花若芬芳蝴蝶自來,我們該追求的並非社會框架中的強者形象與他人心中的真命天子,而是自己真正喜歡、嚮往的斑斕永恆。

我認為愛情最浪漫之處在於他的現實與被迫成長。不要因為幾次不愉快的經驗而拒絕戀愛,唯有活成百分之百圓滿的自己,才有辦法接受他人同樣百分之百完整的愛。

我認識的我是我嗎?

成長階段,輔導課常問到的問題不外乎是:最能代表自己的顏色、動物等。我和姍儒一樣都討厭這題,甚至大多時候我無法分辨「我喜歡的」與「能代表我的」之間的差異,但有趣的是,現在的我似乎也不是自己最理想的模樣。在找尋所謂與自己最相似的過程中,我發現不只是自己,所有事物都是交織複雜的,我可以擁有黃色的朝氣,同時具備灰色的成著冷靜、藍色的清幽孤獨、紅色的熱情如火。若非要以顏色形容每,那麼每個人皆是獨一無二的調色盤,而顏料還有互相混濁的情況,並非可以簡單描述的單一相態,也越來越難看透。

特別喜歡姍儒對自己蓋洛普優勢心理測驗結果的介紹,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而不擅長的能力確實比較難培養,「缺點也可以是一種天賦」這樣的結論使我很驚艷。台灣的教育花了大多時間汲汲營營想補弱,卻忘了那或許是我們的特色與優勢,它甚至不該被稱作缺點。幾年前流行的「專業」一詞明確的向大眾宣示,社會需要的並非全能的完人,而是在某領域專精的能力者。單打獨鬥的時代已走入歷史,透過合作將每一份專業整合,最終達成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才是當今所追求的最大成功。

所有值得被青睞的你我

姍儒擔任老師時,學生帶給她的體悟「他們需要的從來都不是勝利,而是邁向終點的機會」。或許是從小接受教育體制的不同,她的教育堅持有別於傳統師長,我更從中看見一名老師盡所能適性揚才的努力。文中沒有提到那些孩子後來的發展,可是我相信那會改變他們的一生。一個細心舉動或簡單一句話,皆可能帶給他人遠遠超過我們所想像的溫暖與力量。

書中提到的錯待問題是第一次撞進我腦海中,姍儒甚至說錯待比霸凌更加嚴重的突兀言論,但仔細想想確實如此,而更可怕的是面對他人錯待時,我們就這麼默默承受著一切,沒有掙扎沒有辯駁,因為誤以為自己真的不值得。

我們可以努力朝最好最頂尖的模樣邁進,也要看見自己的不足之處,但不需要堅持把自己搞的身心俱疲甚至自暴自棄,只需記得當一個連自己都感到驕傲的人。Proud of ourselves forever.

重視所有棉花糖

我不喜歡棉花糖,太過夢幻且甜膩,但我喜歡姍儒最後用棉花糖比喻女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棉花糖,我們都值得被善待,更必須被自己所青睞。

國學潮人誌 閱讀心得

2022 國中組 佳作
姓名:張悊
學校:新北市市立重慶國中 七年六班
書名:國學潮人誌,古人超有料

傳記是人所寫的,傳記寫的內容是人。

傳記單獨是記載一個人周遭的事蹟、性格和感情。他們的的性格和感情從價值觀中反映出來,從他們的言行舉止中透露出來,從人與人之間之間的交往關係顯露出來。他們的所作所為成了自己的特點,進而被我們現代人所稱之為「潮」,但不同的是:他們的潮和別人長得「不一樣」,他們的特點並不如同潮水,而更像是火焰般烙印在皮膚之上。他們的特點無法被時間所淡化,而像是個瘡疤,為人們所看見。

全書具有十位與眾不同的古代偉人,已用「運動」起頭來比喻人物的特質,並從他們的價值觀中提出期中的精髓,加以編寫成物語,而在了解十位偉人的事蹟後,藉由心理測驗進而推測自己的特質,發揮屬於自己的「潮」。而我測驗的結果,居然顯示出我與謝道韞擁有一些相同的特質,這令我既驚喜又困惑。驚喜是因為我認為謝道韞是古代且充滿男尊女卑中的社會裡出類拔萃之人,困惑是因為身為男生的我居然會和一位女性相同,這結果感覺好像是在罵我娘泡,但是等我閱讀完謝道韞的傳記之後,我發現謝道韞並非如同一般的傳統婦女,對丈夫言聽計從,她反而抗拒這種生活模式,因此結婚的初期實是百般的不順利,但是她最終還是與自己的丈夫協調好了,過上他們夫妻之間所認為最美好的生活。我並非女性,也沒結婚、也沒對象,甚至時常與身邊的人吵架,但是讀完謝道韞的故事後,我開始思考:「別人連自己的丈夫都和好了,那麼為甚麼我卻天天與身為骨肉之親的妹妹吵架呢?」而過了一陣子後,我也與妹妹相處得較為融洽,不像以前對話時,充滿了火藥味。

在文中,作者摻雜了些許的自身的想法,也給了一些客觀的評論。換句話說,這也能說是我們與作者之間的對話,儘管作者的評論不會與你心中的想法相同,但卻能了解他人的想法,也會使得對平日所瞧見此人的一些偏見想法中有所改變。而在作者充滿感情的文字中,我們更能體會人物中的個人特質,也藉由古人來教會我們許多待人處事的道理。而那些待人處事的道理,除了能使我的人際關係變好,也能使我做事的態度改變,往日的我上課作筆記時,文字總是寫得相當的潦草、心不在焉的,但是讀了王安石的傳記後,發現:就連天才都在努力了,就算天才也有可能面臨到如此的挫折,那麼身為一般人的我,不是更該加倍努力嗎?

我又發現──古人有許多的矛盾,在對於長輩之間的「孝順」與對於一個國家的「忠誠」而言,兩者有著極大的衝突,這也使得我對屈原「投江自盡」之舉的認知刷新,因為俗話說:「天下以孝為先」屈原的親人去世時,他也沒有如此的悲痛,而他卻選擇與一個國家消失,這個舉動與其說他可憐,更不如說他「可惡」。王安石對於人生的努力不懈,得到了我最大的讚賞,他並不是甚麼聖人,也不是力大無窮的戰士,但是,他積極的態度提醒了我們 :「事在人,謀在天」儘管上帝在你面前擺露著成千上萬的機會,不努力的你依舊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隨風飄過,相反的,如果我們將積極去取代怠惰,遺留的便少了遺憾。我們遠遠望去只見那完美的圓形輪廓,而這本書正是帶我們走入線條之中,進而發現我們所見那完美無缺的圓,而這個圓,正是一個人的人生,而在那起伏的故事中,形成了那由不進波折所構成的圓形,進而逐漸完美形成於書中主角的人生下半場。人生的下半場,更精采。

我們能發現,偉人不一定偉大,但他們必定有過人之處,儘管他們擁有驚人的天賦、優越的家庭背景,但是依舊是有失敗的時候,而面對失敗的態度正是他們為什麼會「成功」的主要原因。每當遇到失敗之時,我腦中浮現的便是王安石。想到國家與家人時,便會聯想到屈原。一想到「忍耐」時,便會想到曹雪芹。這些名人偉人也跟我們一樣,都是凡人之軀,他們所遭遇的,我們也可能經歷過,在日常生活之中、在節日當中、在科技之中,我們依舊看的到這些人的身影,他們不是上帝,但是他們的事蹟卻足以影響到整個世界。

在這本書當中,我們能夠學習到他們的態度,也夠將他們的過錯當作是借鏡,這十位古人並非真的偉大,卻能讓我們在他們的「潮」中獲得長進,進而發掘自己的「潮」,並成為一位被自己認可的「潮人」。

追尋生命中的乳酪

 2022 國中組 佳作
姓名:康沛珺
學校:宜蘭縣縣立復興國中 七年一班
書名:誰搬走了我的乳酪?

本書由史賓賽‧強森博士著作,內容敘述四個角色,其中哼哼及哈哈是兩位小小人,有聰明的大腦,用來幫助自己快速地在這迷宮中尋找到乳酪;嗅嗅及快快則是兩隻可愛的小老鼠,嗅嗅有著靈敏的鼻子,而快快的腳步非常快速。這些優點都可使他們找到乳酪,然而最終四者卻走向不同的結局。

一個充滿許多品種乳酪的地方──「C號區」,剛發現這塊寶地他們都非常高興。嗅嗅及快快很注意乳酪的每天狀況、味道的腐敗與否、剩餘數量的多寡,他們決定不安於現狀,繼續前行尋找更多的乳酪,因此他們永遠都有乳酪可享用。而哼哼及哈哈早已被眼前的乳酪迷得渾然忘我,認為不需要再往迷宮深處繼續奔走,他們「自滿」於眼前的富足,隨著時間的消逝,最終面臨沒有乳酪可吃的窘境。哼哼完全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一邊憂鬱一邊幻想,認為那些消失的乳酪只是暫時離開,自己只要原地等待,乳酪就會回來。至於哈哈,從不願接受的心境走了出來,勇敢踏出腳步,繼續在迷宮中尋找乳酪,最後成果豐碩。

本書淺顯易懂,卻帶給我許多啟示,嗅嗅及快快就像我心中的「勤奮小子」,努力不懈地尋找乳酪;相對地,哼哼及哈哈就像我心中的「自滿小子」,每當自己找到足夠的乳酪時,便開始停下腳步鬆懈下來,可是等到乳酪吃完時,卻又無法接受、自暴自棄。這兩種性格極度矛盾,卻同時存在我的心裡。

記得學習數學比例尺的單元時,我想: 「我都會啊,不就是地圖上的一公分換算一下就等於實際距離了嗎?這麼簡單!」那時的我成了哼哼及哈哈, 「以為」都會了,開始驕傲、自滿,開自我膨脹起來,根本不屑聽老師上課!可我不知道的是,該學的內容還有很多。

一次上地理課,說到比例尺與人口密度的關係,這……這不是比例尺嗎?我不是都會嗎?怎麼現在完全聽不懂?我從錯愕、無法置信,開始害怕、緊張以及憤怒。

「誰偷走了我的乳酪!」

是誰偷走了我以為「我都會」的比例尺!

我變身哼哼,憤怒、暴躁、煩悶,「為什麼會這樣?我明明都會!」多次挫敗的襲擊下,我累積許多負面思緒,想放棄、想罵老師、怪題目或乾脆撕爛我手中的課本。但是爸媽給予我的修養卻告訴我,停下,它要我去尋找錯誤的源頭,把心靜下來。於是我冷靜下來,從哼哼模式漸漸轉向哈哈。

「是因為那時學比例尺都心不在焉吧!」「是因為當時的自以為是導致現在這樣的我吧!」我開始在迷宮中漸漸啟航,探索與尋找錯誤的地方,準備向我的新乳酪前進。

重新調整心情,向爸媽請教難題,也時常問同學數學的解題技巧,交流彼此的學業心得。這時的我已經不再像過往一樣,自以為是、驕傲、自滿,反之,像嗅嗅及快快般努力不懈的追求、探尋生活中每一塊乳酪,即使沒有嗅嗅般的靈敏,還是努力運用習得的經驗一一面對困境;即使不像快快般迅速,但還是會盡最大的努力勤能補拙,直至尋找到我的乳酪!告別往昔的哼哼、哈哈,現在的我就是努力前行的嗅嗅及快快!

這則簡單的故事,卻使我彷彿看到自己的身影。其實無論在學校、家庭或社會,到處都看得到他們四位的蹤跡,有的人像嗅嗅及快快「勤奮小子」般的勤奮且努力,也有人像哼哼及哈哈「自滿小子」般的自滿而鬆懈,在這四種性格裡,如何取捨,使「生命的乳酪」永遠豐盈,就要看個人的抉擇了。

燃燒.脆弱──致「老人與海」自強不息的人生觀

2022 國中組 佳作
姓名:徐翊瑄
學校:宜蘭縣縣立復興國中 七年六班
書名:老人與海

生命在我們眼中往往顯得那般脆弱又無助,熱血的靈魂卻永遠不被軀體所擊倒!

《老人與海》一書,清楚的展現了老人對生命強韌的態度,儘管出海八十四天仍一無所獲,但對於往後的日子抱持著自信和不懈,終於在出海第八十五天和之後的三天三夜,靠著過人的意志力,捕回一條比小船還大的馬林魚,雖然牠的嫩肉最終被飢腸轆轆的鯊魚啃食,卻留下超過十八英尺的魚骨,村裡的人都在討論老人和那條魚拚搏時的勇敢。

和大魚在海上展開持久的戰鬥,儘管雙手都是鮮血,卻死死守著獵物,面臨「奮鬥、得到,又失去」,但老人的精神一直都在,過程中,不停的靠著意志力追求夢想,不向挫敗低頭。老人傾其所有直至獵物上鉤,返航途中,卻遇上鯊魚的接連襲擊,一分一秒都不鬆懈,忍受肉體上的痛苦仍堅決保護獵物,雖然最後馬林魚的肉被鯊魚所吞食,但在精神上老人能仍是一個勝利者,始終沒向大海、馬林魚,甚至鯊魚低頭。

廣闊無邊的汪洋大海,一隻魚、一個老人,互相陪伴、相依為命,但在殘酷的獵局中,各自堅守。老人在海上孤獨奮鬥,不知道馬林魚的下一步行蹤;馬林魚不願屈服於一位漁夫的手中,展開持久戰。雙方皆摸不清對方的意圖,只得孤軍奮戰,靜置、揣摩下一步,促使彼此激盪出生命最燦爛的浪花,正是老人和馬林魚的敵友關係。

曾經,我和最要好的國小同學,任何事情我們都會彼此分享,無話不談,傾訴日常中瑣碎的事物,稚嫩的心曾說過要當一輩子的好友,絕對沒有隱瞞對方的事,但,有件事使我們的距離逐漸拉遠……

雙方皆十分在意對方的成績,深怕會被超越,不論是大考或著小考,只要覺得成績不如對方,便心有芥蒂,彼此競爭著。某次期末考,我因成績不理想而胡思亂想:她上次和我借筆記沒還我,是不是故意害我考爛?要跟她借看筆記,是不是騙我說沒有?好一會兒都不理會她,放任友誼停滯。過了好久後,她竟主動前來「破冰」,告訴我:往後的日子一起努力,我們都是喜歡讀書的人,何不一同努力,共同學習、比拚呢?坦承彼此亦敵亦友的關係,使我們放下防備、相互陪伴,共同解決困境,同時也激盪出更具競爭力的人生。

「奮鬥、得到,又失去」,失敗時,不要在原地停留、迷茫,不妨做好準備,相信自己,「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摧毀,卻不能被打敗!」宛如我們的生活,在遇到僵持不下的事,唯有冷靜應對,方可突破現況,朝向未來繼續前進,激勵出充實的人生。

就像老人說的:「有好運氣當然好。但我寧願做到準確無誤。這樣,當好運來臨時,你已經準備好了。」

曾經,我的體能十分虛弱,短跑練習中,幾乎大家的秒數都有進步,而不論我多努力,卻弱不禁風,無法跟上大家,連球類運動也無能為力。在大隊接力的練習中,我原本毫無自信,一度想放棄,但為了跟上大家的腳步,我試著每天比別人努力一點:慢跑時盡量維持等速、做馬克操時姿勢保持最標準、投球時姿態準確無誤……。過沒多久,又到了測驗的時刻,哪怕秒數相較以往只進步快一秒,也使我激動不已。

隨著大隊接力比賽的逼近,班上每天早晨都在勤加練習,而我在每次訓練中,皆無法順利接棒,成為害群之馬,心中感到愧疚。再度萌生放棄的念頭,心想不如將機會讓給候補人選,但在同學不斷鼓勵之下,我繼續咬牙一天天努力的跟上大家,忘卻疼痛又緊繃的肌肉、全被汗水浸濕的後背,以及使眼睛張不開的斗大汗珠……這些再也無法擾動我永不放棄的決心。

老人對於生命的熱情,在自豪中帶有一絲勇敢,不到最後一刻絕不輕易放棄!「永不放棄」使老人有正視困難的勇氣,和大魚作戰到底的堅毅耐力、必勝的信心,才能展現璀璨耀眼的生命。人生雖免不了風雨的襲擊,但,總有放晴的時刻。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歌詠奮鬥不懈、自強不息的人生觀,那位微不足道,卻對生命保有熱情的老人——聖地牙哥,教會我如何在人生的低谷,靠著意志力,重新再站起來!

名為永不放棄的寶藏

2022 國中組 佳作
姓名:張喆姸
學校:新竹縣縣立自強國中 八年十班
書名: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這是我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跌倒時,鼓勵我站起來的一句話。人們常說:「不要輕易放棄」,但當我們在名為夢想的一座山中攀爬,卻一次一次被落石砸得遍體鱗傷,放棄的念頭只會隨著一次又一次的落石,重重地壓在心裡。而我每被落石擊倒一次,看著身上一次一次增加的傷口,我便不禁懷疑自己,我真的可以完成夢想嗎?

在一次作文比賽中,我意外地取得第一名的佳績,接著被要求代表學校參加作文縣賽,從此,我的生活便疊在千萬斤般重的作文紙下,總有寫不完的作文要練習。那一天,我的作文再次充滿充滿紅色筆跡,老師向我投向懷疑的眼光,似乎不相信這是第一名該有的水準,老師直言道:「你這篇作文拿去比賽能拿到甲等就要偷笑了!」悲傷的情緒如同二氧化硫侵蝕著我,我看著花了三天寫出來的作文被老師批評,放棄的種子在我心底種下,我拿著我慘不忍睹的作文,走回班上。隔天,我對老師說我打算放棄參加縣賽的資格,老師聽完沒有生氣,反而拿給我一本《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讓我回去閱讀。

書的封面只有一個男孩坐在海旁,一片汪洋大海,顯得他十分渺小,只見男孩手托著臉龐,彷彿在因為一些事情擔憂。男孩來自西班牙安達魯西亞區,他對世界充滿好奇,並不想遵照爸爸的願望成為神父,他想探索世界。一日,少年聽說埃及金字塔一處有寶藏,在老奶奶和撒冷王的推波助瀾下,興高采烈地踏上旅程。男孩經歷重重的波折,終於到達沙漠,金字塔的壯美映入眼簾,他看見了滿月緩緩東升,爬上被星辰點綴的夜空。男孩選定金字塔的一處,開始挖掘寶藏,此時,部族戰爭的難民趁他不注意奪走他的金子,難民老大臨走前說了自己重複做過的一個夢:寶藏就在少年曾經夢到金字塔的那座廢棄教堂裡,最後,男孩回到那座教堂,找到了屬於他的寶藏。

闔上書,書的背後只見男孩正在放羊,羊群的前方正是一座教堂,代表男孩已經在廢棄教堂找回了屬於他的寶藏。我對男孩的勇敢感到不可思議,在不知道寶藏是否存在的情況下,少年依舊選擇冒險尋找寶藏。書中的寶藏反映現實生活的夢想,充滿著不確定,沒有人可以保證金字塔旁有寶藏,沒有人能保證努力過後夢想會成真。假如故事的最後,難民並沒有告訴男孩自己的夢境,那麼一切的努力就白費了嗎?我並不覺得,因為在男孩找到金字塔後,看見了金字塔的美景,他看見了月光灑落在沙丘上,看見了高掛在天上的玉盤,那麼他的旅程也值得了。

書中說到:「一個人往往渴死在棕櫚樹已經出現在地平線上時」有時候成功往往就在不遠處,但一直以來的徒勞無功總是輕易澆熄繼續前進的動力,導致我們在半路上輕言放棄。如同書裡的一位礦工,挖掘許久,仍找不到他心心念念的翡翠石,明明再往裡面挖一塊石子,色澤飽滿的翡翠石便會出現在他眼前,但他卻放棄了,幸好撒冷王變成一塊石子,礦工看到了邊把他往旁邊一丟,他才挖掘到了他的翡翠石。正如同孔子所說:「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無論是實現夢想、學習,都要持之以恆,若半途而廢,只會前功盡棄,留下停在最後一哩路的終身遺憾。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讓我了解到:不要因為目標是看不見就不去努力。男孩和當時充滿挫折的我十分相似,我佩服他堅持不懈的精神,他的旅途就如同我每天努力練習一樣,一開始永遠看不見成果;男孩旅途剛開始時總是飽受挫折,如同剛開始寫作文的我。但隨著他的堅持不懈、隨著我的努力,每日加強作文能力,增進用字遣詞,閱讀他人的作文得獎作品,男孩最後不但發現了屬於他的寶藏、也看見了金字塔的風景,我也終於獲得老師的肯定。

在攀爬名為夢想的一座山中,或許會下起滂沱大雨,把我們的自信澆熄,或許會出現無情大風把我們刮回原點,但若秉持著不放棄的精神,總有一天會到達道路的盡頭。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無論什麼時候,遇到什麼困境,我都絕不允許自己有半點灰心喪氣,我未來不會因為一點挫折而放棄。」跌倒了不代表道路已到了終點,反而是一個新的起點。男孩的勇敢與自信,展現出不對命運低頭的決心,令我心生嚮往,決定改變自己。

牧羊少年在故事的最後不只找到了寶藏,也引領我找到永不放棄的心態。

沒有目的地的,旅行

2022 國中組 佳作
姓名:曾銘閎
臺北市私立再興中學附設國中 八年忠班
書名:走路

正午陽光被窗框裁成一塊塊的幾何圖形,拼湊成光與影的詩篇,隨著微風在桌前錯落的躍動著,我癱坐椅背,手裡握著寫到一半的試卷,愣愣地望向窗外天氣。剎那間,「旅行」二字忽然如泉湧般,盤踞我的思緒,令我全身躁動了起來,血液中的每個細胞都激昂地四處亂竄,驚擾了我那沉睡已久的野性。在這種浮躁的情緒下,考卷是肯定寫不下去的,索性拋下整個下午的瑣事,帶上紙筆、錢包,開始沒有目的地的旅行。

我的旅行,一直都是如此隨意、沒有計畫的出走,即使上午才規劃好一天的待辦事項,只要突然想出外旅遊,我便會毫不猶豫地推掉午後行程,行至最近的站牌,搭上剛進站的公車,去一個沒聽過的地方,或眷村厝舍處、或山青水綠處、或人聲鼎沸處……下了車,行幾里路,便是一趟處處驚喜的旅程。

有時我會莫名走到碧潭橋下,和河邊釣客學基本握桿和拋餌,怎麼從水面波紋的變化看出魚群聚集的地方。有時我則會隨興的搭上往深山的公車,沿著蜿蜒山路試圖將翡翠色的南勢溪收入眼簾。有時淹沒於人潮中,在市場裡找老人家口中裂開的高麗菜和挫皮的西紅柿。

有人曾經在溪邊教過我打水漂,教控制入水的角度和旋轉力度。想起以前常帶一本書在樹蔭下修心,寒風總會化作一片片尖刃削過耳垂,流水潺潺悠悠流入我心。老厝主人用客家語和我講過一段往事,是日軍撤離還是國軍遷台?我想應該是二二八事件吧!畢竟除了「碰、碰、碰」的槍聲外我幾乎聽不懂客家話。枝椏踩碎、麻雀啾啾、藍鵲振翅、旭日升起……我在港口的盡頭幻想過海是天的倒影,也在城市的角落和某人遙望同一片星空。

所謂旅行,是深度的自我解剖,最赤裸的靈魂告白,他並不局限於「身處何方」或「要往何去」,而是如龍應台女士所說:我心是否獨對宇宙萬物、人間眾生,是否一行一止間覺醒、一聽一聞中淡靜。因此,去一個沒有聽過的地方是旅行、寫一封寄往遠方的信是旅行,做一件超過能力的事,也是旅行。

而每當我踏上一條陌生的道路,身處沒有人知道我的地方時,我都會不自覺的卸下一層層被社會期許禁錮的枷鎖:校排第一、競賽常勝、文藝青年……這些稱號和人設,在此時此刻都不再重要了,因為在這裡沒有人認識我,也沒有人在乎。因此,我是與那最孤獨、樸素、帶點陰鬱卻又熱愛世界的自己沉潛同行,以最真實的內在探知世界的樣貌。一個人旅行,也是一個人獨處。

然而網路普及的當代,我們真的還可以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獨處」嗎?那些表面上看起來足不出戶、以為生活澹泊無慾之人,其實在網路世界中永遠是「在線上」或「正在輸入……」的狀態,何況平常人,更是每日著了魔似的低頭瘋狂點按手機,在學校、車上、浴室、桌前,我們都忙著分享、點讚、轉傳他人的訊息,做不同層度的交流問候。以前一個人若是要隱居,他或許還真的可以撥雲尋古道,倚石聽流泉,但現在即便是荒山野嶺和海上孤島,只要是衛星網路遍及之處,就是人聲喧囂之市……那麼,現代人真的懂得獨處嗎?

若是我們不懂得和內在的自我對話,那我們將永遠迷失在眾人的眼光中,不知道此生所追求的究竟為何?自己渴望到達的高度又為何?永遠像個無根的浮萍般,沒有方向的漂留在洪水中。

所以,把手機關機吧!攜一枝筆、一張紙,把自己放逐至天涯海角,用心認真去看人間浮雲、聽鳥鳴水澗、想命中無常……。所以,放下無謂的利益吧!靜下心來思考,此生的意義是什麼?你能留下甚麼?又想成為甚麼?所以,來一趟沒有目的地的出走吧!在旅程中卸下你擁有的一切,以最真實的內重新看待這個陌生的世界,深刻的認識最矛盾也美好的自己吧!

事物存在的價值

2022 國中組 第五名
姓名:簡嘉靜
學校:宜蘭縣縣立復興國中 八年七班
書名:天橋上的魔術師

【天橋上的魔術師】是由吳明益作家所撰寫的小說,吳明益是現任的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的副教授,書中的詞藻雖稱不上華麗,但是他的描述十分貼近生活,讓人難以忘懷。他利用書中的十個小故事,從每位觀眾與魔術師的相遇、欣賞魔術,到一起相處,甚至是分別,勾勒出了自己童年中的虛實光影。

在天橋上,有一位魔術師,他不像大多數的魔術師一樣,穿著一塵不染的西裝、帶著花俏的高帽,他穿著翻領夾克,披著一頭凌亂的長髮,看起來甚是邋遢,但是這位看起來不起眼的魔術師,卻足以讓一位純真的小孩子無法忘記他的存在。

我最印象深刻的是【石獅子會記得哪些事】這篇故事,故事中的主角是鎖匠的兒子,自幼的興趣便是打鑰匙,而在某一天他走上天橋時,遇到了魔術師,一開始時,魔術師的表演並不怎麼吸引觀眾的目光,只獲得了零零落落的掌聲,無可奈何的魔術師招了招手,要主角站到他的面前,僅僅是一瞬間,魔術師拿走了主角口袋中的鑰匙後,馬上把鑰匙還給了主角,在主角將鑰匙放回口袋時,魔術師將自己的褲頭扣變成了主角口袋中的鑰匙,乍看之下,兩把鑰匙是一模一樣的,但是當主角義正嚴詞的要魔術師交出那把鑰匙時,魔術師卻攤了攤手後說:「我所變出來的鑰匙,是無法打開你家的大門的,因為那只是用扣在褲子上的鐵片做出來的。有些東西雖然看起來是一樣的,但是他的本質卻是不同的,就像是在褲頭的鐵片以及真正的鑰匙一樣,就算我讓它們看起來是一樣的,它們仍然是不一樣的東西。鑰匙,雖然是用來打開鎖的物品,但是,有一些鎖卻是沒有鑰匙的,也有一些鑰匙,是沒有辦法打開任何鎖的。」而在故事的最後,主角卻用自己領悟的想法來否定魔術師,他認為,一把鑰匙在被打出來之後,總有一天會找到他應該開啟的東西。

主角最後說的那句話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每一個物品都有它存在的意義,即便目前看不出它存在的意義,但總有一天,一定有辦法發現需要它的地方,也許在某一個時段,這個看似不起眼、感覺沒有存在感的東西,會在你有無法解決的困難時,幫助你解決困難。因此我們不應該隨便責怪別人沒有用處,它並不是沒有用處,只是還沒找到屬於他自己的鎖罷了,當他找到自己擅長的地方後,屬於人生的枷鎖便會解開,所以不必責罵別人,也不需要自責,當你與某個屬於你的鎖互相契合以後,便是你能夠抬起頭的時刻。

記得以前班上有一位女同學,她的成績本來就不好,之後又因為惹到班上的大姐頭而被全班排擠,同學對待她的不友善,不論是在言語、亦或是行動上都能清楚的感受到,但是這樣被排擠的行為,卻沒有被班導看見,因此沒有得到應有的處理。在某一個下午,我永遠忘不了那個下午,那位女同學拿了一顆糖果給我,可能是想和我做朋友,但是由於擔心跟她靠得太近的話,我也會淪為被排擠的對象,因此我狠下心說了一句話:「不要跟我靠得太近,妳這沒用的東西。」說出這句話的當下我被自己嚇到了,我從沒想過我會講那麼沒禮貌的話,而當我回過神時,只看到了女同學流著淚走出了教室,我的內心充滿了後悔,當我要出教室追她時,那個大姊頭正微笑著拍了拍我的肩,我便停止了我的動作,只是笑著看向大姊頭。

當天回到家後,我被母親訓斥了一頓,原來是因為今天我說的話被班導聽到了,老師轉告了家長,我跟媽媽吵了一架,隔天早上我是紅著眼睛到學校的,到了學校,同學們的閒言閒語,讓我第二次情緒崩潰,我跑出了教室,我感覺我的身體和那位女同學的影子重疊了,都流著淚,緊咬著嘴唇跑出教室,我躲到我的秘密基地,在那裡慢慢地哭,好好地宣洩情緒,而當我靠著牆蹲坐時,有一隻手拍了拍我的肩膀,我驚訝的回過頭,是那位被霸凌的女同學,她的手裡拿著一顆糖,是她昨天原本要給我的,她細心的幫我打開包裝,塞進了我的嘴哩,甜甜的感覺在嘴中肆意蔓延,甜膩中又帶有一點點的溫暖。「妳不難過嗎?我對妳說了那麼過分的話。」我鼓起勇氣問他,只看到她笑著搖了搖頭,反倒是從口袋拿出一包面紙,要我把眼淚擦乾。「關於妳昨天說的話,我當然很難過,但是看到妳流著淚,我就忍不住跟出來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很想安慰妳。」等我把情緒整理好以後,她緩緩地說出了這句話,說完後不忘綻放她那甜美的微笑,我才發現她笑起來的時候是如此好看。

在那一瞬間,我好想收回我之前所講的話,她才不是沒有用,成績不好又怎麼樣?她擁有的是一顆可以溫暖所有人的心,這比任何事物都還要重要,我相信她存在的價值一定就是去溫暖世間的人吧!用她那善良的心,雖然手法笨拙,但是她卻用她的溫暖,感染了我冰冷的心靈,使我重新整理好了思緒,她看似沒有什麼用,但是她卻是維繫人間溫暖的鑰匙,讓名為人心的鎖一一被解開。

我相信世界上一定還存在著很多看似不重要的事物,但是我相信,它一定會是某個鎖的鑰匙,因此不要放棄自己的人生,正因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存在的意義,這個世界才顯得美好可貴,每個人之間都是環環相扣的,缺一不可,因此,去尋找那個鎖吧,只有你才能夠解開的鎖。

沒有紀念品的旅行

2022 國中組 第四名
姓名:黃可伃
學校:宜蘭縣縣立復興國中 七年十四班
書名:只是微小的快樂:便足以支撐這龐大荒涼的人生

紀念品似乎是許多旅行者習慣性留下回憶的方式,每到一個名勝景點便帶回一個商品做紀念,用以回味當時的心情。但紀念品與紀念真的是同等的嗎?沒了紀念品就沒有旅途的特殊回憶嗎?顯然在某個層面,這只是為我們的消費找藉口,將「買紀念品」這件事合理化。

「如果沒有紀念品,能留住什麼回憶?該留住的肯定都會留住的。」在《只是微小的快樂:便足以支撐這龐大荒涼的人生》書中作者張曼娟提到,年輕時偶爾去旅行,到每個景點都會買印有地名的紀念衫和馬克杯等紀念品,有時出於分享的美意,還會帶幾件紀念衫回來饋贈親朋好友。後來她漸漸發現,當沒去過優勝美地的朋友,被問起為何穿那裡的衣服時, 反而顯得尷尬、應不出回答。並且那些紀念衫的質料通常不怎麼好,沒洗幾次便變型了,最終只能淪落為睡衣。此外,紀念品不是在櫥櫃上落灰,就是躺在某個而箱子裡,被塞至儲藏室中。她毅然決定不再購買紀念品,只將回憶留置心中。閱讀當下,帶給我頗大的震驚,因為對於我而言,到每個景點首要之事便是尋找販賣紀念品的小舖。

回想我第一次搭長途飛機到義大利旅遊時,路旁的小攤販上,賣著各式稀奇古怪、從沒見過的物品。有的是刷上國旗顏色的手持式木偶,輕輕提起操作用的木頭,便向下牽引黑線,黑線又連接到木偶的手腳,透過一些小技巧,奇妙地賦予了木偶生命,使其能自在舞動;還有的是著名建築物的迷你陶瓷擺設,三兩並列即為一條街,多買一些,則可聚集成小村落,若再放進人物小公仔,便可玩起辦家家酒。在整條商店街上,充斥著我聽不懂的語言所拼湊出的叫賣聲,雖不知道具體內容為何,在我腦海裡,他們全都自動轉換為慫恿我買下商品的黑衣人。也因此,只要有賣紀念品,我便不能自已的嚷嚷著要買,最後帶回了一袋袋的吊飾和特色磁鐵等,將冰箱貼得密不露風,書包掛得叮噹作響。在別人眼中或許因購買過量顯得怪異,但在我看來那是證明我到過那些地方的最佳依據,每每瞧見,即會露出驕傲、滿足的微笑。所以,旅行怎麼能不帶走任何象徵性的東西呢?

我家書房內的紀念品櫃,裡頭有著各式各樣、不同文化與民俗的當地小玩物。原先都認為他們是當地特有的商品,並且若日後記憶因時間相隔甚久而模糊,還能透過這些紀念品,睹物思情,憶起旅行時的種種。但隨著年紀的增長,見識也越發豐富,我漸漸發現,曾經以為在台灣買不到、讓我引以為傲的商品,早已不再獨特。一次我們全家到台中遊玩,到一間木工觀光工廠參觀和體驗手做小吊飾,末了來到紀念品小賣部,正當我欣賞著架上的木刻雕塑時,赫然發現我最喜愛的、漆著義大利國旗的木偶玩具竟出現在旁,我不可置信地揉了揉眼,想確認是否因疲憊而出現幻覺,但令我失望的,是那木偶貨真價實的觸感。

紀念品對以前的我而言,是獨特、僅我才有的物品。曾幾何時,我掛在書包上的吊飾卻和他人重複;到同學家討論作業,看見他書桌上放著和我一模一樣的擺飾。昔日的信念隨之破滅,紀念品沒了以往的獨特性,以其為媒介觸發的回憶,似乎也變得平淡無味。從此之後,我便索性不再購買紀念品,學習將記憶通通置於腦中,如此,原本美好的印象,才不會因外物而變質。同時隨著想法的成熟,我不再執著於透過紀念品證明自己確實到過某些地方,反而認為記得旅程中遇見過的人事物,才更為重要。

旅途當中最珍貴的是與人互動的回憶,是無法透過紀念品取代的。我第一次到義大利那年,不僅喜愛買紀念品,也愛到處走跳。到一個定點,我便東奔奔、西逛逛,看任何東西都像發現新大陸般新奇,轉頭正想和大人們分享我的見聞,才驚覺自己早已脫離了人群。一個人站在陌生的街頭,沒了方才的雀躍,無助地尋找熟悉的身影,卻絲毫沒有進展。我就站在那,任憑淚水撲簌簌的流下,一旁經過的路人雖投以關切、憐憫的眼光,卻無人願意伸出援手,又或許是覺得無法和亞洲小孩溝通吧。突然一位女子朝我走來,向我說著聽不懂的語言,她看我不明白便比手畫腳起來,最終透過肢體語言,她帶我回到最初下車的地點,遇見了迫切找尋我的父母。那時我們沈浸於重逢的喜悅,草草鞠躬道謝便離開了。至今我對於那趟旅程中溫暖而美好的記憶念念不忘,我們雖不熟識,甚至不知姓名,但完全無需也無法透過一件物品來留念。

紀念品與回憶,是兩個獨立、可拆分的事物,認真較量價值,抽象的回憶要比實體的紀念品更可貴。不論是旅行過程與人的邂逅、眼前的動人景緻,又或是突然領悟的簡單道理,皆深刻而美好。

遺憾的美好

2022 國中組 第三名
姓名:黃千容
學校:宜蘭縣縣立復興國中 七年十六班
書名:我媽媽做小姐的時陣是文藝少女

「我年輕的時候可是風雲人物耶!全校有誰不認得我?再加上我花容月貌,有多少男生為之著迷!」媽媽手插著腰,語氣還帶著一絲絲驕傲。在她所謂「年輕的時候」,可是個萬人迷。據她所言,有一位學長在她走路經過窗邊時,對她一見鍾情,便手抱一隻比人還高的長頸鹿娃娃,從男生棟的教室走去女生棟表白,以至於身為國一新生、入學不到一周的她,從此在校園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各種校花、美女的稱呼冠在她身上也不足為過。但在我眼中,這個每天早上邊刷牙邊煎蛋,還大吼催促我上學的母親,卻是怎麼想也連結不起來。

我從來不曉得母親為什麼會那麼喜歡她「年輕的時候」,直到看了這本書。作家謝凱特的母親曾是個文藝少女,認了字後,常與同伴集資買書,也會寫信到文學雜誌交筆友,卻在一句「跟恁老爸作夥」之後,不復存在。而當年的美豔動人、迷倒眾生,也被時間的手指模糊了畫面。「然後她成為母親。她不寫作、不說話、不說服誰,她只是試著把這個只能存在心裡的畫面,用血與肉描繪著,不帶一絲聲響,安靜地在妊娠的日夜裡,聽著腹中泅泳的生命向自己靠近。」

母親都有一段「做小姐的時陣」, 只不過被婚姻與孩子覆蓋,但依然能在柴米油鹽的空隙間,嗅到那一絲絲的回憶 ,她依舊懷念那份回憶,卻對那個濃厚的氣味有了更深的情感。當母親,是她的選擇。這就是我們母親的樣貌。

我媽媽也是那樣的人。高中就嚮往進商學院,用零用錢訂天下雜誌來讀;升大學原本要念商業管理相關科系,卻因外婆阻攔而改讀師範學院。在阿嬤眼裡,女生就是要做老師,工作薪水穩定,更重要的是離家很近,可以常常回家;讀到研究所時,原本要出國深造,卻再次因外婆的阻擋失敗。「再接下來呢?」我問,「再接下來就遇到你爸了啊,而且我妹妹也過世了,就更不可能離開阿嬤,離開臺灣了啊。」說著說著,眼裡濃稠的遺憾,化做淚水,落下。在求學階段發光發熱的她,卻在嫁人生子之後,身材走樣,因為包辦了所有家事,而多了幾條皺紋;因為工作賺錢,而多長幾根白髮。她為了陪伴爺爺奶奶留在家鄉,反之,身邊同學在各地有許多成就,每次同學聚會,大家都會開玩笑說:「當初覺得妳是那個最不可能結婚生孩子的人,沒想到現在卻是個國中孩子的媽。」,我的媽媽不再是同學眼中的萬人迷,在職場上和同學比起,似乎不再那麼閃閃發亮。

這樣聽起來,似乎是這個家庭托累了她,是我們這三個孩子壞了她的一生。但如果我問她,是否後悔生下我們,答案卻與作者母親如出一轍:「當然願意,當母親這個選擇,讓我很快樂。」因為愛,所以不悔。與外婆之間的羈絆,使她們離不開對方;步入婚姻後,三年生三個小孩,對她而言,是使命,雖然常常調皮搗蛋,惹她生氣,但看著我們長大,認識世界,開始獨立,有自己的想法,她也會很開心。家人的愛,可以包容這些遺憾。

當然,在愛之前的掙扎,她也曾面對過。要如何放下一切風光、大好前景,轉而把重心放在一個甚至還未出世的嬰兒上?媽媽懷孕的消息是突如其來、毫無心理準備的,我覺得,要一個原本有著無限未來的女強人,事業與家庭二擇一,是個非常艱難的選擇。但他卻以另一種角度來看這個家庭。 我們之於她,是一種人生的成就:家庭與孩子不是牢籠,不會拖累個人的價值,而是生命中美好的一部分。

或許,她不再閃耀,不再發光,但卻把那些發光發熱的能量,轉換成每天煮早餐、送補習的動力。她還是會懷念「年輕的時候」,「想念作小姐的時陣,只是想念那自由自在,沒煩惱的日子。」作者的母親這麼說。她們都會懷念,但依然愛她們的孩子。

「當母親,這是她的選擇。謝謝她的選擇。」是啊,成為母親,是個多麼不容易的選擇。謝謝那個每天晚上把我罵回房間睡覺的她,讓我成為她人生中的美好,願意用那個「年輕的時候」,作為成為母親的代價,就如她所說:「若再讓我抉擇一次,我還是會選擇你們。」。

我的彌斗諾威

2022 國中組 第二名
姓名:洪翎
學校:宜蘭縣縣立復興國中 八年十班
書名:俗女日常

在這世界中,每件事物都彼此交織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人與人、人與自然、心與心........... 太多

的關聯互相交錯,緊密的、疏離的、希望靠近的、躲避不及的,共同織出你我的存在,使其更加鮮活動人,沒有什麼是絕對完美,事物本身彷彿就是「生機」的代名詞。而在這樣有如涓涓細流般婀娜的生活百態中,本書作者江鵝老師因為擅長觀察、體會生活,運用了樸實率真的文字與對待生活感性與理性兼具的想法、觀察力,刻畫出了晶瑩剔透、小巧玲瓏的水珠,運用一篇篇平凡簡單,卻又不平凡的小故事將它們串連起來,溫柔且深刻。

在《俗女日常》一書的其中一輯《 厭世日常》中,有一篇令我十分印象深刻的故事,叫做《彌斗諾威海底城》,其中「彌斗諾威」其實就是「Middle of Nowhere」,茫茫荒野的意思,我想,荒野之中鮮少有人煙出沒,或許在某個時刻、某個房間,甚至是某一杯茶,當下除我再無他者的感覺會沒來由地朝著你襲來,淹沒過呼吸與脈搏心跳,明明指間還鬆鬆垮垮的纏著一根與世界接軌的連結,自己卻已然置身於大片荒煙漫草中,再高遠的天際,再多樣的廣闊草原,都是如出一轍萬籟俱寂,再這樣如夢境般的天地裡製造了寂寞的幻象,卻留給人安詳寧靜的遐想。故事中,作者利用生病與大海來比喻「寂寞」、「陪伴」與「習慣」這三件事,寂寞就好比好發卻讓人感覺沒什麼大問題的病症,從前可能從未察覺它的存在,可一旦染上,此後經年都有它作陪,平時裡依舊按著軌跡生活著,只是在偶爾發作時,生理與心理的都像缺少了一片拼圖,整體來說並無大礙,卻讓人無法忽視其存在,躁動的念想蔓延而上,只能以藥而治、以情作伴,用盡一切方法,病症依然無動於衷,兜兜轉轉,繞回自己身上,卻發覺寂寞這種東西就好比想好好淋一場雨的念頭,渴望的不是一把傘,僅僅只需要另一顆同樣想淋雨的心便已足夠。

「習慣」是件奇妙的事,形成需要好幾年,發覺卻只是在一瞬間,有時甚至無從察覺,便早已在心中種下淡然的種子。人們總說,溺水時切勿驚慌,應該立即找可以帶著自己飄浮的物品依賴,並保存好體力,然而真的不幸發生這樣的事件,人類本能只會驅使我們用盡一切方式大聲呼救、掙扎,彷彿如此就能為自己的存活加上一些概率,教科書儼然比不上生死一瞬的選擇。可當你真正在深呼吸過後冷靜下來,才會發覺,原來自身早已習慣了水的溫度,甚至感到有些溫暖,無法以單位計量的水與身體緊密貼合,兩者彷彿在下一刻就要開始融合,身旁之人因奮力擺動手臂而激起的水花、嘶啞的嗓音皆是身外之物,原本以為會驚恐不已的心卻在此刻獲得了他人無法擁有的平靜,一切像「本該如此」,又像「可想而知」,都只不過因為早已習慣,不會再費盡心力渴望脫身,淡然地浸在水裡,對可能獲救的呼喊與激動情緒置之不理或嗤之以鼻,拯救與被拯救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正如書中所寫:「有些事情放棄了反而是晉級。」,習慣了不一定是種放棄,但放棄勢必得學會習慣。

對我來說,生活裡處處是寂寞的影子,可寂寞卻不一定是個負面詞語,它能帶給人孤獨和失落感,卻不能否認,有些時候得來不易的清靜和與自我對話的機會正是「寂寞」所賦予的。比起與人群交往,我在獨自一人時能感到更自在,更有安全感,像是一方天地中唯我一人。一個月總有幾個假日是家人很忙碌的時期,在他們為了各種事物東奔西跑的同時,我也獲得了一個相對清閒的時光,一個人待在家中,不必再為了各種緣由緊趕慢趕,為了應付而擠出與心意相悖的笑容,獨自蜷縮在角落,聽秋風雨聲,聽夏季蟬鳴,喘息的空檔被我異常珍視多年。但當我真正擁有了這些一直以來想要也需要的,又頓時覺得周圍冷清極了,想找個人說說話,於是不停地翻看手機,專注於每個新跳出來的通知,好不容易等到一則訊息,卻是問我是否需要借貸款的當鋪廣告。

那一瞬間的情景或許讓人匪夷所思覺得好笑,可在我看來,人與世界本來就是如此自相矛盾,想好好專注時嫌棄某個朋友太過聒噪,卻在聚會熱場的時候極力需要他出現;將蟑螂視為最低等惡劣的生死仇敵,卻不能讓食物鏈就此失去牠的存在;貨架上的菸盒居然寫著「吸菸有害身體健康」與各種可能造成疾病的可怕圖片,這樣的場景每個人都再熟悉不過,這些日常生活隨處可見的種種卻不像科學定律一般,需要實驗證明與權威提出有力的證據,透過有心停下腳步來找尋和思索的人們的感知,當你嘗遍了各式酸甜苦辣,覺得不論好的壞的都已不重要的時候就會發現,其實萬物之中一直是我們格格不入。

其實生活中並沒有「既定」一詞,踏出的每一步都正走向未知的地方,生而為人,我們在路途中無法留住些什麼,也無法使現實層面改變多少,但所有的事物都需要感知,才能在我們短暫的停留中給這件事物一個定義,連結、寂寞、習慣、放棄、悖論. 沒有留心體會,哪裡又有與世界溝通的機會。有時,能做到「體會」彷彿艱深不易,不過,當你停止於世間漫無目的漂流,回到你的茫茫荒野或壯闊大海,不論是一杯茶,還是一場雨,能從中挖掘出哪怕一點素日裡未曾感受到的異樣,那麼便已經離懂得體會生活不遠了,剩下的,就交給你那不可言喻的心情來訴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