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心得《愛能戰勝一切》

2017 國小組 佳作
姓名:許瑋秦
學校:聯美國小 五年甲班

在這個濃霧瀰漫、四處如鬼魅般國度裡,是夢的起源點,各種如夢似幻的美夢、各種使人在夜晚大叫的夢魘,都是從這個夢境國開始。這兒常常有個身長足有八公尺、瘦巴巴的人影出沒,那是友善的大巨人,他拿著捕夢網捕夢,再趁著寂靜無聲的「魔法時刻」,悄悄地用他那長長的喇叭把夢「吹」入小朋友的房間,讓他們能夠享受整個美好的夜晚……

「吹夢巨人」一書中,作者羅德.達爾先生心思巧妙,以他獨樹一格的寫作方式,壞人--人心險惡;好人--善良仁慈。這樣善惡分明的手法使讀者對角色印象深刻,當壞人罪有應得時,讀者一定心想:「噢耶!那小臭蟲終於消失了!」那種爽快的感覺。而羅德.達爾先生也有許多有趣、巧妙的鋪陳,像是:吹夢、捕夢、吃臭瓜、在夢境國裡捕到夢魘等……具有奇幻的想像力,就是本書大受好評的關鍵。

在遙遠的巨人國裡,總共有十個巨人,其中只有一個善良又慈悲,那就是--友善的大巨人,而其他九位巨人,天天只會吃人,每晚上飛奔到世界各地去吃人,連小孩也不放過!他們兇猛殘暴、醜陋無比,每個人應該都會認同他們如此邪惡,但是如果你仔細想:「人類有比巨人好嗎?」其實我認為,人類把動物關在籠子裡,不給他們自由,甚至給畜生吃不健康的糧食,最後再把他們宰來吃。人類制定的法律不能殺人,但能殺牛,這種法律確實是牛不公平,如果他們有人類的智商,無不嫉惡如仇;人也常常自相殘殺,三不五時就從別國的上空丟炸彈,不然就是開槍、拿著刀比著別人。就像友善的大巨人說的一樣:「人類一天到晚都在自相殘殺。」同理的,但我們為何不把這份愛心來幫助牛,平時少吃一點肉,讓更多生能存活下來,就像友善的大巨人一樣,寧可吃使人作嘔、難以下嚥的臭瓜,也不想吃人,傷害其他動物。像我們這些生在e世代,被稱為草莓族的我們,受到良好的教育,更應該想想怎麼合理的對待動物。

友善的大巨人因身高比其他巨人矮了整整半截,身材又瘦弱,而且不像其他巨人一樣會吃人,所以飽受排擠,巨人也時常拿友善的大巨人來捉弄,在巨人眼中,友善的大巨人只是個微不足道的小蝦米,自從他遇到蘇菲起,就開始想保護蘇菲,甚至反抗,因愛而強大。友善的大巨人受到其他具人的排擠;而蘇菲居住的孤兒院殘忍無情,兩位主角似乎同病相憐,所以他們也因此開始互助合作,友善的大巨人保護蘇菲,而蘇菲想出妙招,和友善的大巨人合力捕捉九位殘暴
的巨人,那到底是哪股力量帶動了這個計畫的成功?答案是:愛,愛能戰勝一切,雖然愛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在這本書裡,卻深深的呈現出來。

當我翻開「吹夢巨人」的最後一頁時,我才頓時領悟到;「愛,不是用眼睛去看,而是用心去體會。」

讀後心得《蔬果歲時記》

2017 國小組 佳作
姓名:黃子瀚
學校:莒光國小 4年9班

  啊──又是個燥熱的午後。
  我的手不由自主的伸向──不是冰箱是書櫃。我愛看書就如同你愛在炎炎夏日吃一盤蛋糕一邊吃一邊細細品嚐它的滋味。書可以讓我在炎炎夏日消消暑也可寒冬中溫暖我的心。不過在書櫃裡那麼多的好書之中偏偏就是焦桐的蔬果歲時記最吸引我的胃。
  焦桐這個人天生就愛吃。他把自己吃出來的回憶、體驗、感受甚至是古人栽培的方法、關於蔬果有名的文學作品、詩詞、俳句全都濃縮在一本書裡。雖然內容貼近生活但是焦桐卻可以寫得那麼的美麗讓每一字每一句都成了經典。
  蔬果就是焦桐的回憶。他過世的妻子最愛吃的就是甘蔗。在焦桐的心中甘蔗等於妻子所以他在蔬果歲時記裡提到甘蔗時寫得那麼的憂傷那麼的感人肺腑讓人看了不禁落淚。
  蔬果也是焦桐生活的一部份。焦桐愛吃芒果他對芒果情有獨鍾。在芒果的季節焦桐最喜歡來一碗冰鎮芒果連碗裡殘留的果汁也不放過。芒果就好像是焦桐的戀人他在蔬果歲時記中寫到「戀愛就像芒果想看見時巴不得立刻就看見。」可見他是多麼深愛芒果。
  蔬果更是焦桐的鏡子。蔬果映照出了焦桐的個性焦桐就是在南瓜裡看到了自己。他在書裡這麼自嘲「像我這樣的糟老頭就像南瓜一樣藏身寬闊的葉下笨拙覺得什麼環境都可以。」焦桐巧妙的利用南瓜與自己對比讓人會心一笑。
  蔬果歲時記總是讓我沉迷於其中它結合了林良的溫柔桂文亞的細膩與三毛的幽默。蔬果反映了他的喜怒哀樂與生活。在讀過蔬果歲時記以前我從來不知道蔬果能否被寫得那麼美而焦桐告訴了我一個答案──「可以。」

如果這樣,會怎樣?《如果這樣,會怎樣?》

2017 國小組 第五名
姓名:莊靚
學校:永平國小 六年八班

        這是一本獨一無二的書,樸素的封面搭配簡潔有力的標題引起了我的注意:如果這樣,會怎樣?

        把書翻開一看,原來裡頭充滿了科學印證與精算結論,啊!我最不喜歡計算與科學了!就在我想放下這本書時,文中逗趣的插圖引起了我的興趣,讓我停不下翻頁的手。看似無稽之談的問題,卻能在充滿樂趣的追根究底過程中得到合理的解答!顛覆了我一直以來對科學的印象,那就是:艱澀難懂!原來科學也可以如此有趣又讓人欲罷不能!
        如果每個人都只有一個命中註定,獨一無二隨機分配的完美靈魂伴侶,而且除了他或她,我們跟其他人在一起都不快樂,可是當兩人四目交接的那一剎那,馬上就會認出彼此,那麼人類的世界會變得會怎麼樣?使用數學來精算的話,我們每個人大概有五億個適配對象那麼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類可以使用大規模輸送帶,讓整排整排的人從彼此的眼前經過,製造眼神交會的效益,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收銀員」與「時代廣場警察」這類的職業會變得非常搶手,因為他們有很多眼神交流的機會!看到這裡,我已經笑到從椅子上摔了下來,就是這樣幽默又認真的推論方式,讓我專心在書中的數學演算,完全不感到無聊!而藉由精算的結果做出這樣的結論:因為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在這個世界找到真愛,所以「隨機靈魂伴侶」的世界,是一個很孤單的世界,但願那不是我們生活在其中的世界。這讓我想到我們的做人處事態度,有的時候我們必須眼光遠大,掌握重點,看著大方向來著手才能成事;現在繁榮安定的社會,不就是因為我們人與人彼此包容,互相合作才得來的和諧進步?我熱愛美術,平常喜歡塗塗畫畫,但是卻常常讓偏見蒙蔽了我的眼,執著於細節的完美,小處著手的結果就是到後來無法完成作品!啊!我驚覺看到了我自己,這個盲點終於浮現!
        這些天馬行空的的小標題,不就是我曾經百思不解,或是不好意思開口問的問題?如果閃電擊中半空中的子彈,那會怎麼樣?原來子彈外面的銅是絕佳的導電體,電流大多走捷徑從子彈穿過,而子彈的速度是如此的快,電流還來不及加熱子彈至熔化,子彈就已經脫離閃電的路徑了!原來如此,我瞬間恍然大悟!每當我翻到新的一頁,那又是另一個腦力激盪!各種我曾經想過、問過、查過卻始終找不到答案的問題,一個一個又跳進了我的腦海裡,喚起了我的回憶。這本書滿足了我旺盛的好奇心,那些在年幼時就曾經存在我的腦海裡,但是被接踵而來的功課及瑣事所淹沒的問題終於獲得解答,真是好不痛快啊!
        一段段看似普通的火柴人漫畫,卻能將原本艱澀難懂的科學知識,配合詼諧的口吻,用我們容易理解的話語來解釋;乍看之下像是胡思亂想的搞怪問題,卻是用正經有根據的科學來妙答!我以前一直很討厭自然課。討厭那些奇奇怪怪的專業術語,討厭那些我永遠也背不起來的原理!直到我遇見了這本書。它讓我對科學的印象徹底改觀,讀完這本書之後,我開始嘗試去思考那些被瞧不起的問題,抱持著說不定它們的背後有個驚人的答案。我開始思考要勇於嘗試,用幽默的態度來過生活,找出生活中的點點樂趣,填滿生命的豐富其實只是一個念頭而已!
        如果我們這樣做的話,生活會變得會怎樣?

永恆之愛《再見了!變成鬼的媽媽》

2017 國小組 第四名
姓名:陳韋甄
學校:復興國小 6年丁班

        「死亡」這一個名詞,第一次認識它是在我還似懂非懂的年紀。就在莫拉克風災那年,外婆的離開,讓我從媽媽身上看到那種無法形容的感覺。大人們告訴我:外婆去到一個有很多天使和阿彌陀佛的地方。我在卡通裡看過小天使,所以,即使當時的我年紀很小,但我自認為知道天使是什麼,至於阿彌陀佛嘛,就是阿嬤每天念了上百次的那位。然而,我始終無法將面對死亡的那種感覺和可愛的小天使做連結,我不懂為什麼外婆和小天使再一起,媽媽竟然會那樣傷心?

  「今天是媽媽的告別式。『我竟然能看見自己的告別式!』」這本書是這樣開始的。

小康的媽媽已經死掉了,卻可以藉由靈魂看見自己過世後發生的一切。這樣的情節讓我想起哈利波特裡的幽靈,雖然生命已經逝去,還是可以用透明的身體漂浮在四周,讓人覺得他其實從沒離開過。有人說:「人在過世後的第七天晚上,靈魂會幻化成某種生物,回來看看最後一眼。」我想,那應該都是由無限的不捨和思念所想像出來的吧!如果還有靈魂,所有還來不及說的話,是不是就可以一次都說完?「只要超過十二點就可以看到媽媽。但小康很快又睡著了。」在夢中,小康不僅可以跟媽媽「對話」,還可以躺在媽媽懷裡撒嬌、耍賴。小康要當一個什麼都不會的小孩,是因為害怕媽媽會不見。媽媽到底有多重要呢?每當我餓到可以吃下一頭牛時,桌上就會變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餚;每當我全身泥濘回到家時,只要把衣服丟進洗衣桶,他們就會自動變得香噴噴躺回衣櫃中;每當我寫作業時,腦袋出現成千上萬個問號,媽媽就會用金箍棒把所有的問號全部打掉;每到睡覺時間,我總是可以得到一個香吻再加上一個大擁抱。如果,我生命中的每一天,身旁都沒有媽媽,那將會是多麼可怕的事啊!我是這樣,那麼小康又該用多大的勇氣和智慧來與媽媽道別呢?

  看完這本書,讓我想到另一本書──媽媽的座頭鯨。內容大概是敘述:「陪伴癌末的媽媽重遊十三年前舊地,再度遇上當年那頭座頭鯨和他的小鯨魚,與媽媽約定了將來還會再回去看看他們的座頭鯨。」就好像這本書中,媽媽要小康跟她一起照鏡子,說:「小康和媽媽的臉很像吧!」「媽媽會在小康的身體裡面,一直看著小康。」我覺得那是一份「信念」,意味著傳承。在我們身邊,有許多因習慣而覺得理所當然的人、事、物,也因為太平凡,常讓我們忽略了他的存在,總要一直等到失去了,才會驚覺「啊!原來在我的生命中,他是那麼的重要。」很小的時候,外婆像我的影子一樣,總是給我無微不至的照顧,我把它視為理所當然,甚至調皮作弄他,現在,原本一直跟在我身旁的外婆消失了,對我的影響非常大。逐漸長大懂事的我,偶爾在自己身上看到了傳承自外婆勤奮、節儉的客家精神,這樣的信念,讓我覺得外婆還是一直在我的身邊一樣。同樣的,小康說:「媽媽在我身體裡面看著呢!」所以,小康可以一個人去上廁所了。小康可以一個人學會長大了。小康可以有勇氣放手跟媽媽道別了……

  我媽媽說過:「經歷過的事就像一頁一頁的記憶,累積起來就是一本一本的書。當我們想念一個人的時候,只要在回想起那本書,我們與那人的故事就會在心裡在重現無數次。」對於「死亡」,我雖然還是不太懂,但,我想那應該就是大人們常說的「在心裡面的永恆」吧!

令人嚮往的奇幻之旅《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

2017 國小組 第三名
姓名:楊宇棠
學校:新營國小 5年甲班

        對商人而言,牧羊人是做女婿最不合適的人選,但對窮人而言,這卻是唯一能圓旅行夢的工作。老國王說:「每個人在小的時候,都明白自己的未來是什麼樣子;而長大後的需求,都只是多餘的慾望。」就讓我們一起奔向羊兒身旁,陪著牧羊少年展開奇幻旅程吧!

  牧羊人生長在貧困的農村,本來要依父母的盼望成為律師,但他沒有忘記小時候的夢想,終於說動家人讓他雲遊四海。為了尋找寶藏,他賣掉羊隻,沒想到剛進沙漠城市就被騙光錢,幸好善心水晶商人給他工作,最後總算到達金字塔,也領悟到身邊那些給他溫暖和微笑的人,都好似送他美麗寶石的老國王。「當一個人下定決心要做一件事時,全世界都會來幫忙。」這句話充滿智慧,更帶給我許多啟發。

  事實上,少年以牧羊者的身份踏出的每一步,都乘載著有夢卻不敢去闖的父親期盼,在萬分不捨下送走羊群踏上旅程的牧羊人,心理必然具有某種使命感;縱使前方危機重重也勇往直前的少年,與擁有夢想卻害怕結果的商人因奇妙的連結而碰在一塊,不論嘗鮮能帶來多大的好處,因安於現狀、不願改變的守舊心態終究很難撼動。「第一個」太危險,提出的觀念想法就算再怎麼正確也會遭到質疑,但如果停在原點,就只能落後了。

  人生中不乏巧言令色之徒,若能辨明是非,方能保護自己。這本書以牧羊人的尋寶之路帶出許多哲理,平靜的海面、友善的臉孔都可能只是一張面具,但有良心的人總是多過壞人,純粹的信任才能拉近彼此的距離。牧羊人的老師是羊群,最好的朋友也是,青青草地上,雪白的羊兒依偎身旁,莽莽沙地上,駱駝商旅正緩慢前行,幸福的秘密,從來就不是巨大的財富,而是在享受過程,希望在朝著目標前進的同時,也不要忘了初衷。

閱讀心得《仙靈傳奇1:詩魂》

2017 國小組 第二名
姓名:林采璇
學校:新營國小 5年己班

        這本書是期末時,老師送給我的。打開了寫有金石堂的包裝紙,我以為是一般解析唐詩的書罷了,心中不免有些失望。沒想到一翻開故事的內容,竟然教我廢寢忘食,沉浸在書頁之中,欲罷不能!

  其中,這本書最吸引我的,便是故事中奇幻、驚險的情節。故事情節主要是在描述柳宗元雖有一個唐代大詩人的名字,卻不愛背詩。有一次他無意中發現自己竟然可以自由進出詩境!他最先進入的就是柳宗元的「江雪」,認識了老姜,他說:「詩境中有一個詩魂,被匯聚的強大黑暗力量打敗之前,將最後的力量化成魂氣,分散在五首詩之中。只要根據提示找出所有魂氣,詩魂就會回來抵抗為非作歹的黑氣。」在老姜的拜託下,宗元便在朋友的幫助下,展開一場詩境之戰。

  看完了這本書,我想和柳宗元一樣勇敢、有義氣,願意幫助自己最討厭的「詩」不被破壞,也很羨慕他可以自由進出一個個意境優美的詩,親身體驗詩中人物的感受。若是我也有這樣的能力,我第一個想進入的詩便是王維的「歸嵩山作」,因為我很喜歡一個人清靜悠閒,享受詩中美麗的大自然,詩大致是如此: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閒閒。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荒城臨古度,落日滿秋山。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我真想在清澈的川水中玩水;欣賞夕陽餘暉灑在金色秋山上呀!

  我不能像西王母一樣自私、自利,因為要獲得自己的利益,出賣所有詩的靈魂,和黑暗力量合作,欺騙柳宗元,幸好宗元即時發現事情蹊蹺,才得以挽回一局。還有詩魂,為了讓自己喜愛的少女也能自由的在詩境中穿梭,渡入自己的法力,使她承受不住。之後,詩魂只好又把法力逼出,導致法力大量損失。才會打不過黑暗力量。

   除了這本書奇幻的情節和帶給我的啟發,「詩魂」教了我不少流傳千古的好詩,例如:江雪、尋張逸人山居、登鸛雀樓、楓橋夜泊、月下獨酌、瑤池、山中與幽人對酌、竹里館、塞下曲、雉帶箭、趙將軍歌、春望、採蓮子、錦瑟、題木居士、鹿柴、南軒松隴西行……等,這些詩詞有的意境優美,有的充滿愛國詩人的悲憤,不過,這些詩的共通點便是,它們都是字字珠璣!正是這本書,讓我終於相信原來,詩真的有屬於自己的靈魂!詩人賜予它們靈魂,讀者則要用「心」去感受詩中事物、感受詩人當時的心情。雖然我們不能像柳宗元一樣在詩境間穿梭自如,但一樣能彷彿身歷其境。

  從小,我最愛到金石堂來,除了買書之外,更愛把書拿起來翻一翻,老師從金石堂買來送我的「詩魂」,更是我心中最愛的一本。作者以創新的手法用唐詩作背景,成功吸引了我,也帶給我許多啟發,更教我許多詩,並體會它們。

讀後心得《吹夢巨人》

2017 國小組 第一名
姓名:趙羿婷
學校:榮富國小 5年18班

看完「吹夢巨人」這一本書,我有一種身歷其境的感覺。我彷彿跟著勇往直前且不畏懼怕的蘇菲、以及友善不吃人類的大巨人,肩並肩一起前往那未知的旅程。劇情中,不管是友善巨人保護蘇菲的緊張情節;或是一起談天說地的美好時光,都會讓我想一探究竟。不過蘇菲和友善巨人的天緣奇遇,讓我勾起回憶,想到求學階段時的一位啟蒙老師。

  猶稀記得升上三年級的時候,在早自習依依不捨道分離的畫面,在歡樂與悲傷中,沒有太多閒暇之餘的時間寒暄了幾句,我的三年級的老師就正向著我走來,一副嚴格的臉龐,戴著厚重的眼鏡,且發出宏亮的聲音更令我印象深刻。一開始,我都不敢說話,深怕我一開口她就會罵聲不絕,就像書中的蘇菲很怕友善巨人吃了她,而巨人也覺得蘇菲笨得像稻草人一樣空虛。不過,慢慢的隨著第一節上課後,我和那位嚴厲的老師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噹!噹!噹!」上課了,因為新同學們彼此的不太熟悉,所以第一節課老師讓我們台自我介紹。在漫長的等待中,終於輪到了我,我膽怯的站上台講了幾句,就匆匆忙忙的下台,而這時老師的眼裡,卻閃著真誠的淚光,並且溫柔的對著我說:妳講得很好喔!當下,我瞬間的了解到「人不可貌相」的道理,想想當時發生的事情,我現在都還會忍不住暗中偷偷笑了一下。所以,就像蘇菲看著友善巨人時,感覺他會吃人一樣,但後來蘇菲發現他只吃臭瓜而已;而且當他發現別的巨人在吃人的時候,他也會去保護那些人類。這時,我又再次感同身受在這身歷其境的情節中。

  還有,書中最精彩又最有看頭的橋段,就是蘇菲和友善巨人去把「夢境國捕夢」的夢,調配給英國女王,讓她知道吃人的巨人有多可怕恐怖,而去捕捉吃人巨人。而我也覺得巨人的世界真奇妙,夢境國裡的每一個夢,都是友善巨人給人類的夢,每晚他都會提著手提袋,並裝上一個小喇叭,而小喇叭很神奇的可以吹出夢,吹給人類做各式各樣的完美好夢。而我也喜歡勇於冒險的蘇菲,雖然她是個孤兒,卻有著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敢說敢做、毫不畏懼的個性,總是在讓我看這本書時回味無窮。

  假如,我能跑進這異想不到的世界裡,和友善巨人一起調配豐富多彩的夢,在一起去吹夢,那就是世上最美好意外的事情了;假如,我能也有蘇菲的個性,那就沒有更好的事情會發生了……。好多好多的假如,假如都存在這本書裡,那還真的是意猶未盡啊!而我們再去挖掘書中,各司其職的角色都形容得唯妙唯肖!我會真心推薦這本值得你細細品嘗回味的好書。

旅行.自我.美國夢.臺灣《66號公路》

2013年高中組 佳作
姓名: 吳欣儒
學校:東山高中 二年級

  前進在旅行中的具像意義是縮短了目的地與地圖上的表面距離,而心靈上的追尋是無止盡的向遠方延伸,一次壯遊的開始,是探求自我的起點,行囊裡裝載了矛盾、困惑、無解與徬徨 ,然而前方交織著渴望與夢想,對未知的好奇驅使著內心深處的靈魂──尋找自己。
  在無際涯中孑然一身獨自前行,思緒不斷追溯過往的記憶,感官在現實世界裡的不同程度再現與抽離,當里程數持續的提升,自我的輪廓則更加鮮明純粹, 這一刻是將自己拋放在世界的廣大中,渺滄海之一粟,可往往靈魂的真實感在心裡膨脹壯大。字裡行間,我將自己的思緒與書中的描述交疊成影像,在腦海中閃現過一幕幕旅程風景,彷彿自己正吸吐著曠野的熱風,作者的心境變化誘引著我陷入一陣陣的沉思,如此別具人生意義的追夢旅程在我原本靜止的心湖中撩撥起漣漪,我也憧憬著未來能有一次屬於自己的追尋,讓心靈的層次昇華,讓剎那化作永恆……。
  美國,在許多人的心中有夢想與希望的光明色彩,它所挾帶的是強勢且具有指標性的文化,在世界各地的每個角落都有美國的影子,以及其影響力。
  我認為美國擁有如烏托邦一樣的夢幻色彩,跟當時拓荒時期人們抱著希望前來的歷史有關,那時創建的美好願景一直延續至未來的今天,吸引著眾多人前往尋夢。我有許多朋友都選擇到美國讀書,甚至全家移民到美國定居生活,我曾經對這些有機會到美國發展的親朋好友抱著極大的羨慕,而為沒有如此背景的自己暗自悲嘆,當時我正受到美國好萊塢電影的影響,一心想前往電影中所描述有著燦爛陽光的加州、時尚名人居住的比佛利山莊,以及校風自由開放的美國高中,這些事物是我所追求的,也正是臺灣所沒有的,在當時,我心中竟產生了想成為美國人的願望,並否定了從小生長的臺灣。
  經過一番成長歲月,現在的我逐漸體悟到一些過去無法理解的問題。美國與臺灣,兩個原本文化截然不同的國家,美國將它們的美式文化強烈放送到世界各個國家,這些外來文化也滋養著臺灣的早期社會,而正當臺灣不斷模仿並崇拜著美國,我們也逐漸忽略了本土文化的獨特性與重要性,更間接的否定了自己的國家,這是何等悲哀啊!如果自己國人都不認同自身國家文化的價值,並一味的崇洋媚外,那其他國家要如何尊重我國?這是我在思想愈趨成熟後所體認到的現實。
  透過旅行能開拓視野,培養更寬廣的國際觀,也能探求真理,並追尋自我,今後,我期許自己能汲取更多知識,學習並應用在自己的國家,將我國的珍貴文化推往世界的舞臺,因為這是從小我生長的土地,我將與它共享共榮,讓臺灣這座人文薈萃的美麗之島,永遠閃耀在湛藍的太平洋上,以及世人的心中……。

每個人背後的賊《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

2013年高中組 佳作
姓名: 鄭嘉萱
學校:嘉華高中 一年級

  生、老、病、死,是上蒼賜予人們的重要課題,也是組成人們情緒的重要元素。因為生,所以歡喜;因為老,所以感嘆;因為病,所以痛苦;因為死,而感到悲傷。
  「完整的人生應該五味雜陳,且不排除遍體鱗傷」──簡媜。我很認同,也很喜歡這句話,我認為人的一生若無酸甜苦辣,反而平淡無味,不起波瀾,無漣漪,那叫計劃。人生無非就是生老病死,在生,嚐過各種痛苦,不管是身體或心理,上蒼都會很好心地讓人深刻感受; 在老時不僅有著痛又外加了病,好不忙碌;在病時,便能在旁感受到子孫是否孝順,人說久病無孝子,大概就是如此!
  簡媜把老比喻成賊,它偷走了時間,偷走了我們的青春,還偷走了我們的肉體。我開始注意每一個人背後的那個賊。首先,是離我最近的母親,看過她年輕時的照片,臉上沒有半點歲月的痕跡,而現在她已入人生的第四十五個年頭,那隻人人喊打的賊,已悄悄爬上她那白嫩的皮膚,漂亮的鳳眼旁多出幾條尾巴,令我百感交集。我心想著,原來我的父母,都已不再年輕,他們的肉身,都以不名的速度往前進,漸漸老弱。我害怕有一天,我的父母都已老去,到我所不在的世界,那會如何?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現在的我,一定無法接受。
  現代二十一世紀,是老人的世紀,全球高齡化,也就是,到哪都看見老人,現代的年輕人若不再繁衍後代,不出幾年後,全世界都是老人,不僅出現怪象,也會連帶經濟下滑,要工作到七老八十才能完全退休,正如簡媜所言,「一個老化的國家等同慢性自殺、財政惡化、競爭力與生產力驟降,如同戴上手腳鐐銬。」若是想像未來的自己,正當自己年齡近百歲,不是像自己的爺爺奶奶一樣,在家含飴弄孫,種些農家蔬菜,而是還在為自己的專業奮鬥時,我想我會選擇逃避吧!簡媜說:「老,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必須學習。」我想是的,盧梭曾說:「老人該做的研究,僅僅是學習怎麼死。」年老之後,父母不在,兒女在外打拼,兄弟姐妹都不在身邊,只剩下自己一人,若是連老伴都已離開,現在該學習的,就是如何克服空虛與寂寞。
  病,是最後一段修煉,人最終一定會面臨,不可避免,也無法避免,又在於自己本身接受與否罷了。簡媜:「什麼人生什麼病,不可臆測,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生了那種病,你變什麼樣的人?」我們無法預測自己或別人會在年老時生什麼樣的病,但卻知道,當面臨那種病,我們是否接受,是假裝不知道,繼續過著渾噩的活,或是知道好好利用剩餘的時間。
  佛說:「人生有八大苦,生老病死,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蘊熾盛苦。」真是道盡人的一生。人生之無奈,人力無法掌握,這樣的八大苦,卻讓人有活著的感覺。聖嚴法師:「超越生老病死三原則:活得快樂、病得健康、老得有希望。」這大概就是人迷失的吧!

諦聽即離之心……《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

2013年高中組 佳作
姓名: 潘文婷
學校:中壢高中 二年級

柳橙色的夕陽斜穿進高高的窗戶,安靜地在白色病床上拉出巨大的光斑,橫印在外公蓋著被單的薄瘦的胸膛上。我定定地瞧著外公似乎才剛輕閉上的雙眼,真的看見一絲眼皮的顫動。他只是睡著了。皚皚的病床卻被推了出去,一些塵埃慢鏡頭一樣的從地面上浮動起來,漂浮在明亮的束形光線裡。
那裡我一次與陌生的死亡面對面。
後來的我長大了,進入奇妙的青春期,也很少再想起小時候那白色的黃昏。直到閱讀了《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這本書(臉上或許還冒著幾顆紅腫痘子),就這樣認識書裡的老師墨瑞與學生(作者)米奇,一起學習死亡,學會愛與生命的意義。對於「活著」這件口語而神聖的事,我們總有侃侃的哲學。然而已能預知自己死期的墨瑞,透過樸實的字句卻真正告訴我生命值得重視的課題。死亡並不可怕,我們恐懼的是「後悔」與「來不及」逼視死亡本身的過程。剝開飽滿甜美的果實,抽離光鮮的行屍走肉的追求;露出皺而堅硬卻有質量的存在的果核,在瑣碎複雜的生命痕跡中篩出單純的本質──墨瑞如此教導米奇:「我對別人付出,才讓我覺得自己在活著」,認識生命的意義;「生命是一連串的來回拉鋸」體會艱澀,「但,愛一向都得勝」擁有信念;「學會死亡,才能學會活著」對生命的珍惜。
我彷彿看見墨瑞閃著寧靜清亮的雙眼坐臥在床上講課,單薄的背脊模糊再聚焦,似乎與破碎的回憶重疊。剎那間如澄澈的瀑布洗去世界,一切刷白而淡而遠,蒼莽的天地間只留我與死亡對坐。緊張、錯愕和恍惚之中,我想起外公,想起陰鬱的葬禮,想起墨瑞和與我相似的米奇,漸漸地,平靜下來,於是仔細端詳起黑夜的眼睛。我緩緩地思考著,也許,生命與死亡是這樣對立而且並行,相互矛盾卻又一體兩面,如此不可否定的存在著。生命並不一定是理想的狀態,端看我們是否「投入」地活著。
闔上書本,老教授與學生的生命對話結束,我想,我已經知道了。從前死亡被我定義冰冷且哀傷,像幽長的醫院走廊閃著一盞盞蒼白的頂燈,消毒水的味道刺激鼻腔黏膜,迂迴往復,我卻繞不出對死亡的恐懼和偏見。而今墨瑞教會了我,珍惜,學習付出與接受愛,也許當生命最終抵達了海岸線,每一片小波浪都綻碎於礁石上時,也擁有寧靜的心,因為終於了解我們都是海洋的一部分,自然的一部分,生命的推移展演,是如此平凡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