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永存著你那份情《生命中的美好缺憾》

2017 國中組 佳作
姓名:陳安婕
學校:龍門國中 八年五班

躺在沒有溫度的病床上,望著太陽剛西下的蒼寧,感受著那微弱不堪一擊的呼吸聲,這時,身體正努力和病魔對抗著。忽然,我聽見了媽媽的一句無心之語:「如果她死了,我將不再是母親了。」他的啜氣聲隨即而來。這時我才知道,被遺忘事件多麼容易的事。

她是海瑟。一位正值青春年華的十六歲少女,在十三歲那年得知自己得了白血病,她才發現她早已變得和其他人不一樣了。走在大街上,許多好奇無知的眼光朝她投射過來,紛亂的議論聲,路人的指指點點,只因為她鼻上的呼吸管及手提的龐大氧氣桶。這使她本來就很虛弱的肺更加地喘不過氣來,讓她放棄了在學校學習,轉而在家自學。在母親的安排下,她參加了癌症互助團體,就在一天天無趣的祈禱聲下,海瑟遇見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古斯。古斯是位幽默風趣的骨癌男孩,為海瑟的美麗外表而著迷不已。他倆彷彿牛郎和織女,明知無法長久相見,卻還是把握和對方在一起的時光。而我的生命中,也曾有一段如同他們的美妙情誼。

那年,我們在美麗的相遇之下,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我倆的友誼,就如同清水般乾淨清澈,是那麼的美好。直到有一天,我的好友因父母事業關係要搬到美國。美國對我來說,僅限於電影畫面裡,不是我所熟悉的,更何況我的友人要離開我到那個未知的世界去。明知她下個禮拜就要離開台灣,我還是如惜玉般的珍惜和她在一起的時光,雖然,我的心是如此的痛,在她還沒離開之前,我就已開始在思念她了。但是,為留下和她最後的美好回憶,到送別前我還告訴自己一定要展現堅強的一面給她看,但壓抑許多的情感終究在離別前夕爆發了出來。但是,我不後悔心痛,因為她和我共同創造的美好回憶是更多的。

在故事中,海瑟古斯的愛情並不長久,以古斯的病逝作為終點。但是,在海瑟的心中,一直會有那一位英俊瀟灑的陽光男孩在和她微笑,直到某天,她和他在天上相遇時,兩人的笑容還會是如此的甜蜜地。

享受當下,不要害怕嘗試,因為唯有失去過,得到的果實才會更甜美!

追尋跌跌撞撞卻單純美好的青春《你的名字》

2017 國中組 佳作
姓名:陳冠妤
學校:清水國中 二年一班

若緣分是一條又一條的線,那他便纏繞著我們彼此的人生。

不論是在街道上擦身而過的人,還是同學、朋友,甚至是家人,也許都是緣分所致。三葉能夠穿越時空交換靈魂,或許也是緣份,正如三葉祖母所說的,人與人之間是由組紐編織的線緊緊牽繫在一起的。也許線的一端綁著誰我們無從決定,但永遠停駐心頭的回憶是心決定的。

在國小一年級時,我交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好朋友。他的雙眼清澈如水般透澈,水汪汪的,還有一個小鼻子、小嘴巴,和在陽光下閃耀光芒的一頭長髮。從小,我就是內向、不擅長與人交談的人,但自從她第一次主動走近我寂寞的洞穴裡,帶著和煦陽光般的笑顏伸出手邀請我一起走出去之後,我看見外面的每個人都帶著微笑,並不再畏懼與人相處,我和他變成了彼此最好的朋友、最溫暖的太陽。我們每節下課一起去玩翹翹板,宛如我們的友情般,一來一往、一上一下,在混亂中找到平衡。或是去玩沙,每當我們共同完成了一個「偉大」的巨作,都會擊掌,眼神裡飛出驕傲,嘴巴掀起校,露出了缺了兩顆牙的潔白牙齒。兩個七歲的小孩,不知道離別的日子那麼快就到來,一年級結束後,我轉到其他小學上二年級,從此,我不曾再見過她。直到國中,我才再度看見她,水汪汪的眼睛一樣沒變,只是多了一絲成熟。我不知道她是否還記得我,但是,和她一起的一年級生涯我會永遠記得,兩個牽著手、大笑著的小人兒,始終在我的記憶裡奔跑,不曾停歇。也許緣份只記得撒下讓我走出寂寞洞穴的光芒,卻忘了立下永恆的契約。

「妹妹,我們這世能當姐妹,真的很幸運!」在我還在媽碼的肚子裡時,好幾次都差點流產,也許是緣份之線一直指引著妹妹這顆星來到我靜謐的夜空,我們才會如此幸運當姐妹。妹妹是個古靈精怪的人,眼珠子轉呀轉,好像有很多鬼點子般,個性截然不同的我們,常為了一點芝麻小事就吵架,但就像星星突然闖入黑夜般,會因為太過刺眼而瞇著眼,但若少了星星的光,卻會想念而期待。我有時會教她功課,陪她一起畫圖、一起分享餅乾糖果、在他難過時安慰她。妹妹就像活潑的流星般,劃過我孤寂的夜空,我會永遠記得,那最璀璨的星空!

緣份之線將彼此牽起,也許是相識、相恨或是擦身而過,交纏著彼此的人生。緣分也像一個又一個的漣漪,從中心散開,和其他的漣漪縱橫交錯,激盪出不同的回憶。不論是何種緣分,只要是刻骨銘心的,即使腦袋已淡忘,心仍會記得。就像三葉一樣,即使從未見過彼此、四周環境,心中卻依然矗立著高樓大廈、埋藏著那座波光粼粼的系守湖,和那稚氣未脫、熱心助人的那個笑臉。

書,旅程的起點《旅行與讀書》

2017 國中組 第五名
姓名:林郁娟
學校:青溪國中 九年十七班

「只有一個人生是令人不滿足的,還有什麼方式能讓我們擴大實體世界與抽象世界的參與,在我看起來,也許只有『旅行』與『讀書』能讓我們擁有超過一個『人生』」詹宏志如是說。正因為這小小的貪婪,才讓我這種愛書成癖的書呆子,不僅想體驗書本的生動描寫,更想透過旅行走了書中的真實文化,擁有另一個人生;也會為了書中的動人文字及獨特體,而產生了想實地探訪的衝動,痴狂投入。

旅行中的每一個場景和書中的每一段文字,其實都帶給我們一種思想的延伸,也是靈魂的一部份。它使我們把自己暫時變成另一個人,體驗另一段人生。奧古斯狄尼斯曾說:「世界是一本書,而不旅行的人們只讀了其中一頁。」讀書和旅行讓我們看見了不一樣的世界,並教我們再多一些思考:想想是不是那些文化、地理、風俗等長期累積的因素造成了這些獨特和差異?是不是從另一個角度檢視自己的生活,也能再發掘一些值得學習修正的地方?若閱讀和旅行中缺乏了這些更深刻的感動和反省,旅行的記憶或書本的文字大概也只是輕輕的、淺淺的,很容易就隨風飄散了。唯有當這些經驗內容經過心靈的過濾和轉化,才能釀成藝壇芳醇甘美的佳釀;它是屬於自己,且永藏於心中的一分深刻記憶。或許我們的人生原本擁有的就只有固定的時空背景和簡單淺薄的經驗,但閱讀卻能讓我們輕易地擷取並擴充人生經驗,旅行則能帶我們輕鬆地走入另一個文化背景的空間和生活,並開拓人生的視野。我們能因為書本、因為旅行而接觸到另一個人生,甚至可以走進另一個人生中,盡情體驗。正因如此,充滿了文字的旅行,才會如此令人迷戀。詹宏志先生想在這本書中表達的,大概就是這種理念:從閱讀中找到與另一段人生初逢的驚喜,在旅途中撞見與另一種文化風情相遇的美麗。

書是旅行的起點,它讓我們在還未真正踏上旅行的路途前,就已經開始了旅程——想像的旅程。作者在書中提到了自己常是因為受到精彩文字的吸引,而想要「按圖索驥」地去旅行的書呆子。我心有戚戚。還在學生階段的我,最常接觸的書籍就是課本,母親也總是教我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帶我到各個課本提及的地點遊玩。記得一次因為公民課社區營造和美術課公共藝術的單元,都提到了嘉義板頭村的交趾陶藝術。我看到了課本裡一張張美麗的照片和當地居民共同營造的美好社區的介紹,不由得逬發無限想像,想著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角落,讓這些交趾陶作品獲得了新的生命?那裡是否真的是個到處充滿童和驚喜的可愛社區?所有的想像都在踏上板頭村的那一刻兌現為現實。當我親眼看見社會課本上那面有著兩個孩子和一群小羊的交趾陶作品的牆面時,內心因他們真實的存在而有種奇妙的感受,甚至因著莫名的感動而紅了眼眶;當我望見美術課本上那棵被詳細介紹的苦楝樹時,課文中所描述的內容自然地浮現腦海,令我真心地感受到這棵剪黏而成的樹如此地嫵媚動人而充滿民間藝術的樸拙和美學的深度。當我看到更多課本上沒有的精彩角落時,不由得想到這裡的村民是如此地熱愛自己的社區,並讚嘆著他們用心營造後美好的每個角落;同時想到我或許也可以為自己生活的社區貢獻一些心力,用心去愛我的生活周遭,並為它的美好努力。書本開始了我想像的旅行,而真實的旅行則為我的想像填補不足,修飾完整,最後用一點心靈的反思密封,成了一份永遠保鮮的深刻回憶。一本書因它觸動人心的文字或字裡行間的某種吸引力,讓我這種「書呆子」無可救藥地迷戀著這種跟著書本旅行的方式,無法自拔。

有時,沒有書本的旅行,跟著一個在地嚮導,閱讀他私房的當地經驗,也是另一種動人體驗。書中還有一篇十分有趣的文章——在印度廚房裡,作者在印度當地飯店執行副總裁的招待和帶引下,參觀了當地飯店的廚房並嘗試了其中的餐點,即使是一道中國菜,也與我們的口味完全不同而充滿印度風味。有一次,母親帶我到台北中正區旅遊,探尋他總愛提起的學生時代在那度過的七年時光,和他曾經體驗過的點點滴滴。那天,母親帶我回到他三十年前曾去過幾回的牛肉麵店,那家店在一個試場內,桌椅從店內擺到了路邊,低矮的店面流露著一種蒼老卻堅韌的氛圍,也不特別喧囂,滿座的顧客或輕聲交談或安靜吃麵,全然沒有一旁市場的人聲鼎沸。店裡有一部份是從母親學生時代就在這間店工作的人,我看見一位年紀頗大的工作人員拿著一把乾淨的筷子,熟練而用心地放入筷桶中在輕輕旋開,讓每隻筷子排列成一幅美麗的景象。他的細心和執著,著實令我心悸動,不禁暗想:或許就是這樣的用心,才會想到並關心學生們的荷包與健康,盡量以最便宜的價格煮最美味大碗的麵給學生吃;或許就是這樣的執著,在競爭激烈、物價飛長的台北市還能保有這樣的樸實原味,填飽每位來光顧的學生、上班族和旅客的胃,也溫暖了他們的心,並傳承了這份不變的美味及屬於這塊土地的溫度。這次旅遊,我看見母親青春的笑顏,彷彿再讀一回她的青澀回憶;而這份始終不變的滋味,大概就是藏在母親記憶那最精彩的一頁中,字裡行間散發的溫暖。我感受到了臺北異於一般旅遊書的時尚,另一面真實在地的純樸風情,更學到了店家的用心和堅持,使這段記憶別富意義,深入我心。這位在地嚮導其實也是一本書,當我們跟著他旅行時,獨到的不僅是動人的文字,更是另一個人生的私房回憶。也因為如此,它讓人毫不猶豫地喜愛上這種有著更生動的文字、跟在地的吸引力的旅行方式。

旅行和閱讀對詹宏志來說,都是人生的延伸。透過閱讀,可以想像另一個人生,輕易地汲取他的經驗,並拓展生命的體驗;透過旅行,則可以短暫地變成一個異鄉人,帶著異鄉的眼睛回來,變得比原來的自己更寬廣、更富裕。是精彩的文字和生動的語句啟動了我們的想像,是好奇心的刺激和慾望的牽引驅使了我們旅行的行動,他們不僅讓我體驗了不一樣的人生,更使我無可救藥地愛上這種書中想像與現實踏尋交錯的感動和滿足,深深迷戀。

讀後心得《下雨的人》

2017 國中組 第四名
姓名:陳筠婷
學校:斗南高中國中部 一年三班

我覺得下雨的人是一本適合自己情緒低落時閱讀的詩集。你會在他的詩裡看見自己,原本難以用言語表達的心情,總是會找到共鳴,找到治癒的方法,就像作者說的:親愛的,如果生命總是潮濕,我們更要學會不起皺的辦法,讓愛人好好地看看最好的自己。

我很佩服作者的一點是:他不會使用太直白的話語,平易近人的詩詞卻充滿強烈諷刺意味,發人省思,例如他們說要好好念書,這首詩是致二二八事件的,在上完歷史課之後讀這首詩,就會了解作者想表達的是什麼了,「備考的時後/記得重點題目例如/二二八事件後政府做了哪些挽救措施以及/二二八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至於受難者/不重要,不會考。」這句話諷刺了一些想用光鮮外表掩蓋真相的人,也告訴我們:自己看到的,也許不是事情的真相,而在知道真相後,我們是否能保有同理心?或運用相同手法掩蓋事實,讓更多人受傷害。

哪是一個不被確定的地方則是一首很適合給台灣人讀的一首詩,「被問起故鄉/他的手指向海的彼端/始終沒能落下/那是個/不被確定的地方」台灣在國際間不算非常有名,當別人問來自那裡,可能會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但作者在最後一段說:「那是個還沒被確定的地方/但他從沒想過/自己不是什麼人/雙腳太忠誠了/只要踏著/就是存在/也毋需向任何人交代/自己的模樣」就算別人不知道,但我們還是台灣的一份子,只要做自己就好。

我很喜歡孤城這首詩,作者將自己內心的孤獨感轉化成一座孤城,想說的話流入內心的大海,並期待著有一個人,能夠住進這座孤城,和他訴說這座孤城的孤單。我覺得這樣的形容很貼切,似乎沒有更好形容了,平凡的生活漸漸感到空虛,我們總是希望有一個人可以分享生活的大小事,就算沒有太多共同的回憶,能夠和他傾訴就足夠了。

下雨的人是一本很有魔力的書,你會在書中找到自己的故事,重新思考這件事對己的意義,在雨中找到傘,不再感到悲傷;若是沒有自己的故事,也可以藉由詩詞,彷彿自己就是主角般的感同身受。看完這本書後,我也開使想用詩詞記錄生活,用文字表達心情了!

丹麥女孩《丹麥女孩》

2017 國中組 第三名
姓名:蔡姍穎
學校:萬華國中 八年十二班

每個人都有選擇所愛的權力,無論是異性戀或是同性戀,我們都無從批判,也無從干涉。雖然得到的異樣眼光總比被接受來得更多,但他們的愛也是真愛,為什麼非要人們去談論、去反對呢?愛就是愛,異性戀也好同性戀也罷,不要刻意放大「同性」兩字,各式型態的愛從無須被侷限,更不用被不了解的人歸類,因為他們心裡早就受盡了選擇愛的折磨。

丹麥女孩,一個講述變性人的真實故事。主角埃恩納葛蕾塔是對恩愛的畫家夫妻,直到埃恩納內心的「莉莉」女性人格從當葛蕾塔的女模特喚醒。他享受著每個指尖撫觸絲綢、蕾絲的感覺,也開始瘋狂於穿葛蕾塔的睡衣、裙子,他對當女性的感覺感到快樂,也因為這樣,那個男性埃恩納就此回不來了。葛蕾塔也因看見他和另一名男性桑達爾接吻的畫面感到震驚,要求埃恩納給他一個解釋,過程中,葛蕾塔花費了許多時間整理他的情緒,漸漸地轉為接受那個不是她的老公埃恩納而是另一個女人「莉莉」的事實,最後,埃恩納做了第二次的手術後因失血過多,狀況不佳而與世長辭,葛蕾塔痛哭失聲,最後一刻,葛蕾塔來到埃恩納的墓前,脖子上的絲巾被強風颳走,她選擇不去撿,並說:「就讓它走吧!」我想葛蕾塔也把許多心思放下了,接受了這一切。

埃恩納追尋自我內心的莉莉時,葛蕾塔一直是一路陪伴他幫助他的貴人,雖然幾經波折,但葛蕾塔依然守護所愛,即使那個人早已不是她的老公。埃恩納完成了心願,但葛蕾塔卻失去一生摯愛。雖然覺得埃恩納完全沒有顧及葛蕾塔的感受,有些自私,但同時我也同情他的處境,畢竟一個人天生的性向是無法被改變的。葛蕾塔包容了所愛,她是我最崇拜的人物,換成是我,我大概會一直無法相信這個事實,一直逃避,希望這是幻想。埃恩納追尋自我時,一度被反同性戀者痛打一頓和語言的不認同,他的性向雖然被一些群眾無法理解接納,但變成女人,這才是真正的埃恩納

埃恩納追求變成女性的過程,勇氣也讓我很佩服。即使手術有喪失生命的危險,仍要求醫生帶走不屬於他身體的部分,讓他成為生理上「完整的女人」。追求性向的認同本來就是困難的,過程中我們也不知道他們的心受了多少的痛苦和刺激,我想他們都需要一個認同他們的人,而在丹麥女孩中那個人就是葛蕾塔葛蕾塔選擇包容所愛,無私的奉獻,為的就是讓埃恩納得到他想要的樣子,葛蕾塔付出的愛很偉大,即使埃恩納的心已經動搖了,即使她的心理受到了多大的打擊與傷害,即使她要克服是多麼堅難的事。她的愛和無限的包容深植我心,最後她心理上的放下也讓我非常悸動。我很感動丹麥女孩裡,埃恩納葛蕾塔的故事,也讓我對愛有了更加深沈的體悟。不管是什麼樣子的愛,都應該有勇氣去面對,唯有面對才能使自己更家完整、學會去愛人、對自己更加坦誠,也不要再軟弱於發現真實的自己,用盔甲包裹自己,日復一日會更加堅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潘朵拉的盒子,埃恩納的是女性人格,我們都應該學著去避開世俗的眼光、學習面對最真實的自我。

追尋跌跌撞撞卻單純美好的青春《你的名字》

2017 國中組 第二名
姓名:鄭詠萱
學校:曙光女中 八年敬班

        夕陽溫柔輕撫著糸守湖,綺麗色彩為瀧和三葉鍍上朦朧的光彩。此刻,他們年少的身軀沸騰著熱血,或許,年輕的一腔執著無法以最圓融的方法解決危機,然而,這是他們罄一己之力拯救糸守鎮民於彗星災害中的原動力。曾經交換靈魂的兩人,終於尋回了自己,以屬於自身的努力,為青春的樂章譜上最動人的曲子。
  《你的名字》以瀧和三葉互換靈魂的奇幻故事為主軸,並輔以青少年如水晶般澄澈剔透的相互傾慕,牢牢攫獲眾多慘綠少年的心。當眾人為跳躍式的敘述手法而深深著迷,或為男女主角在朦朧暮色下的邂逅而勾起旖旎情懷時,我的心靈,卻遁入了書中由青少年心境構築而成的一隅熟悉,並為它而久久無法自己。當瀧與三葉發現自身意識進入對方體內時,對自我的認同,也開始動搖。他們的自我定位在頻繁的意識交換中,似乎朦朧了。如同不滿生活現狀的三葉初次以瀧的
        身分生活時的享受與自在,我們往往也陷入了她的困境――因特殊身分被同儕以異樣眼光看待,導致太過在乎他人觀感,甚至壓抑了最真實的自己。身為青少年的我們,渴望著他人的矚目及認同,親手將自己推上被同儕眼光的聚光燈照耀的舞台,一舉一動皆為了獲得同伴認可而表現。起初,這或許能規範我們注重形象與外在禮節,但久而久之,我們的自我認同會建立於他人想法之上,不再為自己而活。同儕一點風吹草動,在我們眼中是關鍵性的意見。於是,我們的心,逐漸變得纖細敏感,會為了迎合同伴的喜好而寧願將自己的本性壓抑至心靈最幽暗的角落,表現出符合大眾期望的模樣。然而,當三葉的靈魂進入瀧體內時,她原先活潑自由的本性立即展露無遺,因為她發現,東京的同學們並不在意她的表現是否符合眾人期待,他們只渴盼著最單純的友誼。三葉在糸守鎮的困境,其實也是我們的寫照,透過文字,我似乎從她身上看見了自己――那名為博得同學歡迎而壓抑心靈的女孩。

  除了細膩描繪追尋自我認同的過程,《你的名字》也將青少年的熱血激昂描寫得淋漓盡致。當瀧以三葉身分前來拯救即將被彗星炸毀的糸守鎮時,他與同學們採取的方法近乎犯罪,然而,拯救小鎮的良善初衷讓他們的行為昇華為置生死於度外的勇敢與不惜打破成規的熱血。英雄主義的行動經常成為青少年視若圭臬的楷模,當拯救弱者的任務落在我們肩頭時,我們往往會比成年人更願意承擔一切。或許青少年採取的行動有過於簡單粗暴之嫌,但我們的心尚未被既得利益、社會輿論等隸屬成人世界的事物複雜化,盡我們的力量挽救頹勢,是青少年最初的理想。試想,若以三葉(瀧)為首的糸守高中學生當初在擬訂計畫時,拯救鎮民的單純初衷被對事後社會輿論或面臨師長懲罰的恐懼掩蓋而瞻前顧後,那麼,民眾幾乎無法倖免於難。有時,人類屈居於危難之下的真正原因並非我們無能為力,而是我們沒有膽量選擇以最直接的方式根除一切,同時也喪失了救人於圍困之中的勇氣與熱血。如今有許多社會弊端都藉由「學運」解決,原因便在於年少的學生們熱血而勇敢,他們沒有社會期望的包袱,也因涉世未深而無視於既得利益者在社會上扮演的角色,他們心中只有根除問題的理想,一如三葉(瀧)與同學們展開的行動,因為秉持著良善的初衷而熱血激昂,也造就了行動的成功。

  《你的名字》並非一味柔美浪漫而流於空泛,在穿越時空與交換靈魂的奇幻包裝下,更像是青少年思維模式的紀錄。書中角色的表現其實並不遙遠,他們只是將我們的行為以更詩意、更令人熱血沸騰的形式呈現。或許,我們看似平凡的青春也能是一部《你的名字》,雖然不如小說描寫的轟轟烈烈,但也如書中描繪的,跌跌撞撞而單純美好。

讀後心得《把星星都點亮》

2017 國中組 第一名
姓名:蔡昀宸
學校:清水國中 二年二十四班

        視線的落差,原本是微渺的,但加上人類情感的化學變化與主觀的有限理解後,看出去的世界卻如此天差地遠,也因此,每個人可能皆身在廬山中,但感受到的「廬山」卻如此不盡相同。人是有限的,人也是不足的。人性中同時夾雜著光明與黑暗的對立,就像我們會為朋友祈禱、祝福,但我們同時也會對朋友感到嫉妒和羨慕,「人就是這樣的動物吧,一方面相信別人,但同事卻也小心翼翼的保護自己。」即使是友誼中最貼近的兩顆心,也可能因為偶然的不同視角,從此朝往不同的終點而去。

        故事中的五個朋友,有著不一樣的想法和背景,每個人都似是一條線,在織成細密的網時,卻不小心打了結。懷抱著祝福的同時,內心卻藏有嫉妒,腥紅刺目的嫉妒在友誼的紙上逐漸暈開,成了芊芊手腕上不可抹滅的證明,然而,「手腕上的那一刀,不是劃出鮮血的傷疤,而是讓光透進來的縫隙。」也因這證明,那彎彎繞繞的結,才終得一點減緩的餘地。直到彼此把視野所見說開,才赫然驚覺,原來不同的高度,呈現的竟是全然不同的世界。原本簡單明瞭的事,卻多了許多迂迴。

猶記得,我人生中的第一場歌劇,是莎翁筆下的四大悲劇之一「奧泰羅」,主角奧泰羅在最後一幕因為視線的落差,相信著自己的主觀意見,因而被嫉妒的潮水淹沒,成了受其操縱的傀儡。最後「嫉妒」這把雙面刃,刺死了他的妻子,也使陰霾籠罩的心扉,因而自刎謝罪。總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當奧泰羅從戲台上走到現實中,那些被慾望、憤怒沖昏頭的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傷害了別人的同時,卻也傷害了自己,只因受到自己有限主觀認知所蒙蔽,讓他看不清事情的真相。

        我也曾經如此。

        現實中的壓迫禁錮著我,在家人的期許下,成績優異的慾望一天一天的高漲,將我推置到別人無法契及的高閣上,騎虎難下,逐偏離了學習的本質,只一味地計較那考卷上最後落下的數字。當分數不盡人意時,則希望別人跟我「差不多」就好,不要超越我太多,於是,我成了形單影隻的孤星,也成了被成績這牢籠所桎梏的鳥。重視分數、成績後,我開始在意外在的打量,外來的評斷。嫉妒比任何氣味都還濃烈,我想擺脫這像還沒稀釋的氨水那令人不喜的味道,但它似乎一直形影不離。直到「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句話點醒了我,觸電般,電流竄至了五臟六腑的感覺清晰可見。重新審視自己過後,才發覺,我似乎太執著於生活在別人的目光下,似乎太執著著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主觀介定的標準蒙起了我的雙眼,也摀住了我的耳朵。

        我們總用自己的眼界去看所有的事情,但先入為主的觀念以及根深蒂固、深植人心的思想並不一定是正確的。當我們抱持著「寬事求是的精神」,開始學著澱積自己的情緒,將自己縮小,如浩浩蒼蒼宇宙中的微塵般,保持著「謙卑,謙卑,再謙卑」的精神,試著傾聽他人的聲音,學習那份容人及尊重的雅量。或許我們都不用再尋求故事中主角那激烈的手段,那一道璀璨的光,自會降臨。

讀後心得《想念五月》

2017 國小組 佳作
姓名:李宜臻
學校:東港國小 四年一班

        想念五月書中的主角夏兒用第一人稱敘述我與五月姨媽、歐伯姨丈的家人情感,雖然夏兒是被領養的孤兒,但是歐伯姨丈和五月姨媽給了他足夠的愛,儘管房子簡陋,事實上是一個用舊貨櫃車廂改造成的房屋,但能夠住在一起簡直就像幸福天堂。當夏兒十二歲時,五月姨媽去世了,使得夏兒和歐伯姨丈失去了依靠。日子流逝了將近六個月,這些日子以來,他們什麼也沒做,只是傷心著,只是想念著她。

        想念五月很真實的刻劃出我們在面對親人死亡時的反應和歷程,例如:歐伯在喪禮後獨自一人呆坐了一整夜,腦海裡一直盤旋著五月姨媽的身影而再也創造不出風信雞。堅強的夏兒努力地忍耐著失去她的痛苦;努力地把眼淚吞回肚子裡;努力地把淚水積聚在體內。忍耐了兩個季節,直到這一刻夏兒才真正領悟到,再也不會,再也不能看到五月姨媽了。發泄心中的痛苦,學習告別並接受死亡的事實,最後重建生活。

當我第一次閱讀這一本書時,很快地就被作者溫暖的筆觸感動,「…到時候,我們只好祈求有一雙翅膀,真正的翅膀,好讓我們能夠飛離這個世界。」故事中並不只是悲傷的情感,還有笑中帶淚的幽默感。「我們必須吃他們帶來的食物,必須任由他們抱著我們、安慰我們,甚至必須忍受他們的眼睛緊盯著我們,看我們有無精神崩潰的前兆。」也讓我們認識一些獨特的建築-穹窿頂,是只那種天花板或屋頂為半球形的圓頂建築,羅馬的萬神殿、聖彼得教堂是著名的代表。風信雞是一種裝在屋頂或花園裡的雕刻品,有旋轉扇葉,可以隨風轉動。歐伯是一個風信雞創作者,有文化傳承的意涵。在金色陽光中隨風旋轉的風信雞,是「夢想」、是「熱情」、是「夏日雷雨」,還有美好的「五月」。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每一次閱讀都讓我有不同的感動,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是天使,直到我們變成人。當我們結束人的一生,又會回去當天使,那時將不再感覺任何痛苦。

讀後心得《越跑越懂得》

2017 國小組 佳作
姓名:王俞方
學校:新民國小 六年七班

        比賽就像臺長程列車,唯有以信念為車頭,毅力為燃煤,堅持為輪圈,才能抵達成功的月台,吞下無數汗水與淚珠的超馬選手陳彥博就是最佳寫照,他的每一場比賽,都在定義意志力與生命的極限。

        「失去名次,失去光榮都不重要,失去信念才是最恐怖的」,每場超馬比賽都在挑戰極限,從凜冽的極地到炎熱的沙漠,路程險惡,危機四伏,距離遙遠,但陳彥博靠著「一定要完成比賽」的信念與寒風烈陽搏鬥,他這股強韌的鬥志使我震攝不已,在我的心海裡濺起澎湃的浪花。在加拿大育空七百里橫越比賽中,更證明了信念強大的力量,那裡冰雪交鋒,天氣惡烈,狂風夾帶著暴雪像無數藤條,肆無忌憚的邊打著陳彥博,到了夜幕低垂時分,黑暗與寂寞隨之降臨,恐懼和風雪熄滅他心中的希望之光,帶走體中僅存的餘溫,死神不斷向他招手,騎過身旁的雪上摩托車更是一大誘惑,坐上它就能結束痛苦,但也因此棄權比賽,痛苦、疲倦、飢餓、睡意不時侵蝕陳彥博的意志,在放棄與堅持的十字路口,令他陷入矛盾的漩渦,但堅定的信念終究會主宰一切,救贖體能崩潰的陳彥博,「成功不在於力量,而在於堅持多久!」這個信念足以打敗死亡與誘惑,他靠著意志力衝破危險的冰河,最終超越極限,用信念跨越終點線,寫下不朽的傳奇,成了我心目中的信念代言人。

        我認為人生也像一場超馬比賽,沿途荊棘叢生,不經意就可能栽進挫折的冰層中,任憑痛苦的河水和放棄的融冰麻痺身軀,喪失勇往直前的動力,誘惑更是阻擋成功的障礙物,一旦撞上就無法自拔。有人痛恨失敗,選擇以虛偽的逃避來面對現實,「怕失敗,會找到藉口;渴望達標,會得到能量」,這時信念就是那助人達標的能量,它是大海的源頭,穩健地穿越懸崖峭壁流入汪洋;它是華廈的地基,穩固地撐起高樓不會倒塌。一個成功的超馬選手能完成比賽,靠的不只是體力,更重要的是那告訴他堅持下去的信念,我也要當人生賽程中的成功超馬選手,不能只靠天資,還要以信念為戈,意志為盾,衝向成功之塔。不然終究還是「紙上談兵」的花拳繡腿。

        經過這本書的洗禮,再大的風雨逆境都不會使我惶恐不安,因為我相信信念的北極星始終會指引著方向,帶領我到達夢想的桃花源。

就從自己改變起吧--讀《危險心靈》有感

2017 國小組 佳作
姓名:黃瑞裕
學校:華盛頓小學 六年一班

        這本書呈現一個殘酷的事實──所有的學生和改了十、二十年都改不了的教育方式,到底要改的是老師、家長,還是學生?一件事的錯誤只是在某一個人身上嗎?這是我看完這本書後,內心的疑惑。
  《危險心靈》的主角小傑,因為上課看漫畫,而被罰坐在教室外上課一週,在一次數學考試後,他遭到詹老師無情的羞辱,這看似微小且平常的事件,後來演變成看色情漫畫、推打老師、品行不良等一連串的罪名,最後這件事情愈演愈烈,串聯起了全台灣關心教育的每個人,小傑得到全臺的支持,而詹老師卻換到恥笑和辱罵聲,但這真的是小傑要的嗎?
  在書中,有個關鍵人物──高偉琦,平常被列為頭號「壞孩子」的他,是一個講義氣、重朋友的人,他為他認為值得的朋友做很多事,不求回報,內心孤單的他,只求父親的關心,做了一些傻事,卻換來了「壞孩子」的標籤,從來沒有人想過:他為什麼會這麼做?在我身邊也有一位這樣的朋友,雖然他是轉學生,但我們卻還是在幾個禮拜內變成非常好的朋友,而且我們也主動幫助彼此,因為我知道他是個善良的人。
  我也有像小傑一樣被調座位的經驗,但是,是被換到了教室的邊緣,原本我以為我可以在旁邊混水摸魚,但後來才發現坐在這個位置上,連想要用功時眼睛、耳朵都很吃力,這樣的處罰是老師想要的嗎?
  看完這本書我體會到很多老師都把自己抬得高高在上,就算自己是錯的還硬拗自己是對的,但有些老師卻也有自己的苦衷才會那麼嚴厲,所以我們也要體諒老師,最後我知道有些事不是說改就能馬上改得了的,有些最少要十到二十或者甚至要更多時間,這些都必須要所有的人一起努力,雖然我只是個學生,但我能做到的或許就是:從自己開始改變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