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感動《雨果的祕密》

2012年國小組  佳作
姓名:陳佳鈺
學校:彰化縣忠孝國小 六年級

  指尖輕輕劃過頁面,我看著這本如電影般的故事,一幕幕圖像牽絆著情緒,心隨著書飛舞跳躍,這種感覺不斷擴散、再擴散。轉動的,那情節,和感動。
  這本書從一個神祕的男孩開始,他偷東西,接著認識老人、女孩,一本筆記本、一個機器人,一直到最後一切明白的呈現在我的眼前,但那只是故事情節;我在這本書中找到的第一個震撼,是雨果修理發條老鼠的專注神情,他的眼神專心而努力,射出了專屬於他的光芒,那一瞬間,我瞭解了他為何能照管車站裡的鐘,這種感覺像一把箭,直直射穿我的心扉。
  書對我而言是任意門,穿梭在現實與虛幻間,我喜歡看書,就像我在《雨果的祕密》裡尋到的雀躍般──我猜不到劇情的發展。每當我感到心煩意亂或無聊時,我就喜歡到書裡頭冒險,因為我不知道下一步是什麼發展,所以會一直期待那些驚喜,翱遊在書中,心情總是時而振奮、時而悲傷,然而也因為這樣,我的學習更寬廣,也在這虛幻的世界裡有了真實的人生歷練。
  在生活中,我會有迷惘和無助的時候,就像在黑夜裡失去了方向,這時,我仍習慣去找尋那閃亮的北極星──書籍。我想去書中發現動力,體會感動的片刻;無論是洶湧的大浪或是涓涓的細流,只要能激盪我的心靈,就是我需要的感動。它像馬達一樣,給我前進的力量,更像清澈的水般,洗淨我的憂慮,帶我仰望最美的星空,引我去追最真的夢。
  思緒回到了書上,最後一章「上緊發條」,主角說他造了一個全新的機器人,只要為它上緊發條,它會告訴你一個不可思議的故事,就是這本書。我也要為自己上緊發條,因為我還要閱讀很多書,還要追尋許多美好的感動。

比標準答案更重要的事《不乖──比標準答案更重要的事》

2012年國小組  佳作
姓名:林函儀
學校:桃園市青溪國小 五年級

   「你是心甘情願的乖、毫無疑問的乖嗎?乖就能成功、乖就能快樂嗎?一輩子當個乖孩子,那正是你想要的嗎?在這巨變的時代,唯有不乖,才能確保你永不過時……」侯文詠的這番話,直接點出了現在的世界正不斷的改變,人類的腦袋必須更快的運轉,不再繼續的停留以往,而是要延伸出新的世界。
現代人的點子千奇百怪,過去的發現、發明,一樣一樣被改造、創新,唯有「不乖」,才能讓你改變,視野才會廣闊。如果還是持續的「乖」下去,你將可能在競爭的舞臺上出局;或者,世界從此封閉。
  已故的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在研發麥金塔電腦的過程中,加入了他在大學休學後所旁聽的課程──藝術字,使麥金塔電腦銷售量大增,不再有過去的刻板印象,而是積極研發新產品。我們現在所使用的觸控手機、平板電腦都是因為賈伯斯的不乖、「怪異」的想法所來的,要不是賈伯斯的「鬼點子」我們的生活會這麼便利嗎?因為「視野」遠比「眼界」更重要,看的東西越多,想法越深,別人只能用淺顯的文字描述,而你卻可以從中分析道理。和別人相比,眼界的深度和你看到的東西會影響你的思考邏輯,和他人的不同。
  從這本書我發現,古人所傳授的觀念,到今天並不是全部不適用,必須有新的做法。拋開過去的刻板印象,不受限於以往,「不乖」才能讓你有新的主見,開拓新世界。我想,以後寫各種作業時,不該只是一味的模仿,那都只會淪為落伍並且沒有自己的想法,應該有更新的創意和天馬行空的想像,讓自己的腦細胞活動,不要限制於自我,放開,去追求吧!
  書中另一個想法深深打動我的心──「認真」是拼不過「迷戀」的。只是為了成功,卻一點也不快樂、一點興趣都沒有,又有什麼意義呢?許多人小時候不愛唸書,長大後,順著自己的興趣走下去,一時的突發奇想、一時的異想天開,就改變世界啦!不停的成功只會讓你得不到某些體悟;失敗,讓你重新振作。「成功是從不斷累積的失敗所換來的」唯有持續更正,才能嚐到果實的甜美,是這份執著、無悔的迷戀讓你攀上人生的巔峰。
  細細咀嚼侯文詠的這番話──在一個今日的標準答案很快就會被明日取代的巨變時代中,如何突破那些別人給的標準答案?「追求快速,追求創意」,唯有找出興趣及不乖的念頭,才能確保你永不過時、永遠不被世界淘汰。

我在力克.胡哲身上學到的事《人生不設限》

2012年國小組  第五名
姓名:謝凱淇
學校:桃園市青溪國小 五年級

  大海中,可見他衝浪的身影;在球場裡,可見他專注踢球的表情;在演講臺上,可見他樂於分享的一面,在他身上,我學到「永不放棄」的精神及「人生不設限」的道理。他是力克.胡哲,生來沒有四肢,卻活出不受限的生命奇蹟。
  力克.胡哲從小罹患海豹肢症,天生沒有四肢,只有一隻小小的「雞腿」,每個人都認為他前途茫茫,但他以樂觀進取的態度接納自己天生的樣子,讓自己的人生活得不受限制,從一無所有,到一無所缺,更將自己的人生經驗分享給大家,幫助許多世界各地的人,這種永不放棄的人生信念,深深撼動我心。
力克.胡哲不放棄的精神,讓我聯想眾所皆知的作家──劉俠女士。她罹患類風濕關節炎,指節變曲、雙手嚴重變形,但她依然用痛風的手,一字一句努力撰寫文章,從不因病痛的折磨而輕言放棄寫作,她那「把眼淚收起來,把笑臉擺出來,把傷口遮起來,把胸膛挺出來」的表現,更是激勵人心的典範。
  前陣子,班上推選小市長候選人,我一度畏縮、沒有自信,認為自己不可能做好這件事,因此不想參與競選,在推選當下,力克.胡哲勇於挑戰自己的極限,讓自己人生不設限的影像浮現腦海,剎那間,我有了「我想試試看,做個不一樣的我,像力克.胡哲一樣,讓自己的人生不受限」的想法,在導師詢問同學的意願下,我毅然鼓起勇氣舉手,毛遂自荐當候選人。如今回想,我慶幸當時有舉手,有突破自我的機會,才能成為現在這個有自信的我。只要我肯嘗試改變,沒有「能」和「不能」,只有「要」和「不要」的想法。
  羅曼.羅蘭說:「生命像一股激流,沒有岩石和暗礁,就激不起美麗竹浪花。」力克.胡哲勇敢的活出他的生命色彩,他那挑戰自我的生命體驗,再次激勵我,我學會自己解決問題、為自己創造機會,希望我能像力克.胡哲一樣,以「永不放棄」的精神,讓自己「人生不設限」,用自己的雙手與智慧,為未來畫上繽紛的色彩,創造生命的奇蹟!

飢餓遊戲之讀後感想《飢餓遊戲》

2012年國小組  第四名
姓名:許維婷
學校:台北市力行國小 六年級

  本書主要在訴說一個殘忍的遊戲──「飢餓遊戲」。在這個國家,十二區拱衛著都城,原來存在的第十三區由於叛亂而慘遭滅絕。這件事使其他地區都臣服在都城的威嚴下,絲毫不敢反抗。而都城為了娛樂而舉辦飢餓遊戲,強迫每區每年都要獻出一男一女做為貢品參加遊戲,而且還實況轉播在全國人民面前,甚至要他們面帶笑容覺得自己很光榮,把其他人殺死直到剩下最後一人。
  女主角凱妮絲是第十二區的女孩,為了代替被抽到當做貢品的妹妹小櫻,而自願成為貢品。她有十分出色的生存能力,在設計師及導師的指導下倍受矚目。而同樣來自第十二區的另一位貢品──比德,表示喜歡凱妮絲,並且以「悲劇戀人」博得大眾的同情。不過,虛虛實實,實實虛虛,他的態度撲朔迷離,誰知道這是否是生存戰術的一部份?
  對於那些貢品的遭遇我感到義憤填膺。同時,我也對凱妮絲願意替妹妹成為貢品的勇氣欽佩不已。那種犧牲自我的胸襟和無私的愛使人為之動容。作者的筆觸細膩,每個人物都被她描寫得栩栩如生,如同真實人們的喜怒哀樂,吸引讀者。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在生存戰中,貢品們的機智、猜疑、心機等,所有情節都讓人覺得緊強又刺激。
  比賽最終僅有一人能存活,即便如此,貢品們仍彼此結盟,這驗證了俗話所說的:「兵不厭詐」。為生存而演戲,為求勝而欺騙,作者相當程度表達了「人心險惡」,提醒讀者別輕易相信對方的話,應該要謹慎的觀察再下定論,甚至就連愛情也可能是一種武器。另外,那些都城人看著電視實況轉播而興奮的樣子,近似變態!他們竟然能看著與自己同樣的人類互相廝殺,甚至為此心情高低起伏,讓我不禁反思人們在社會行為準則的壓抑下,內心的魔鬼還是蠢蠢欲動。
  看完故事讓我徹底了解現實世界的確存在一些不公平,不論是貧富差距、獨裁統治或是歧視問題等,都等著我們去解決。在這篇故事中,我看到了人性善、惡兩面,也看到人們在險境中表現出的毅力及友情。也學到了試著挑戰、嘗試面對顛覆傳統,就能體驗到生命賦予的多重啟發。面對困境,不是逃避,要試著改變現狀並解決問題。格局決定結局,態度決定高度。命運,是自己行為的後果,機會,它永遠掌握在你的手中。

選擇《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2012年國小組  第三名
姓名:吳師安
學校:台北市碧湖國小 五年級

   「人生就像是一片汪洋大海,放眼望去,似乎看不見人生的真諦,但正義卻能引領我們航向一個安全可靠的港灣」,這是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曾對「正義」的闡述。「正義」是一個天平,審核我們所選擇的每一個關鍵,「正義」又是通往善與惡間的一個橋樑,它卻又沒有一個「善與惡」正確的答案。
這本書是以正義為名,重點卻是在練習果斷的選擇與決定,並且了解自己是抱持著哪一種信念?何以抱持這種信念,以遵循自己內心及自己心目中的正義而行。但「正義」一詞,似乎每個人都有一些不同的見解。
  本書引人入勝之處並不在於它是「哈佛大學」學生的選課內容,而是作者邁可.桑德爾設計一些假設推理如「電車問題」或真實案例如「代理孕母」等等,藉由這些結合道德、哲學或所謂的正義等問題,讓讀者去學習思考、反思如何應變處置,這些問題對身為小學生年齡的我,的確非常震撼,也讓剛開始接觸本書的我帶來一連串的思考的困擾。心想如果我是當事人,到底哪一種選擇才是對的呢?以大多數人的利益為考量呢?那少數無辜者生命或利益又應該白白的被犧牲掉嗎?尋求父母的見解,但他們也沒給正面的答案。畢竟不論家庭教育或者學校教育也好,好像很少訓練我們去「學習思考問題」,更何況本書所提的大多涉及道德、哲學等層面。
  在此書中的第五章「康得的自由主義」中有一段「向兇手說謊」的故事,康德反對這樣的行為。比方說,朋友送你一件禮物,當你打開發現是一件難看到你絕不會穿出門的衣服,但朋友問你:「這件衣服如何?」你可能會回應朋友:「很好看!」但康德卻反對你這樣的回應並稱之為「白色謊言」。
  對此我卻有不同的見解,在我真實的生活中,外婆因腦部手術導致部分記憶受損,對喪子那段悲痛記憶似乎顯得模糊不清,時常會問及舅舅的近況。父母親及我總是會編織些善意的謊言,騙說她兒子在國外工作無法常回來等理由,以安撫她老人家的情緒。甚至,我們突發奇想地安排一位與舅舅聲音相似的親戚假裝是她的兒子,每隔一段時間就打電話回家與她聊聊天,這才讓她開心過日、破涕為笑。這樣的善意欺騙我覺得是有必要的!因為,如果家人遵從康德的道德論而堅決反對「白色謊言」,難道要見到外婆天天以淚洗面、悲痛的模樣嗎?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一書,絕對是一本值得一看再看的好書,閱讀本書,對東方讀者且身為小學生階段的我而言,不免時刻感受到東西方文化差異的震撼,更佩服作者的思考邏輯,本書雖然不免有些艱深,但只要能細細品味、一頁一頁慢慢的閱讀,絕對有助於我們思考能力的訓練。在我們的人生中,常會面臨抉擇,徘徊於十字路口而不知所措。「正義」一書沒有提供絕對唯一的法則。而是要因時因地在關鍵時刻靠自己的良心、智慧與經驗來判斷行事,懂得思辨,你我也能成為哈佛人。

傾聽大自然的心聲《苦苓的森林秘語》

2012年國小組  第二名
姓名:郭怡甄
學校:新北市五華國小 六年級

   雨,淅瀝淅瀝的下著,你是否聽得見他們的竊竊私語?風,沙沙的拍打著葉,你是否看得出他們在躍動嬉遊?鳥兒,吱吱喳喳的鳴叫,你是否猜得出他們的叨叨絮絮?人類與大自然之間會有邂逅,大自然看得見我們的內心,人類卻聽不見大自然的心聲,我們是否要學習去傾聽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呢?
能跟動植物溝通是令人夢寐以求的禮物,而本書的主角苦苓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獲得這份珍貴的禮物。透過作者與大自然的心靈溝通,我看見了自以為是高等生物的人類,原來是貪婪愚昧,自私自利的豺狼虎豹。人類的慾望像永無止境的深淵,毫不留情的對大自然蠶食鯨吞,將一切的資源掏空殆盡;人類的虛榮心一滴一滴的黑墨,將原本澄澈純然的自然環境一點一點染黑,讓地球變成千瘡百孔,不忍卒睹的模樣。我細細的咀嚼書中檜木老爺爺所說的這一段話:「對你們人類沒用的,就可以活得長長久久。」只有對人類無利用價值的東西,才會被人類視為敝屣,才不會被人類趕盡殺絕,也才能夠在虎口下餘生。
   古時候,人類尊天敬地,祭天拜神,對自然界懷著一份崇敬畏懼之心。隨著科學的昌明,科技的一日千里,曾幾何時,人類以為人定勝天,能主宰控制一切,肆無忌憚的破壞自然的和諧。正如書中所說的:「人類如果妄自尊大的想扮演造物主,那是會自食惡果的。」不妨想想,假如我們停止「用」這個世界,所有的生物是否就能休養生息,恢復以往生機盎然的樣態?
  上帝關了一扇門,必定會再開一扇窗,生命總會找到出口。在大自然歷經人類數百年來的蹂躪折磨後,人們終於懂得反躬自省,自我檢討。讀完這本書,我體會到唯有打開心門,傾聽大自然的心聲,了解大自然的訴求,大聲說出我們對大自然的愛,相信在轉彎處我們會看到路是無限寬廣,一切終將豁然開朗。
人類和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彼此脣齒相依。從大自然的生生不息,才能照見人類未來的希望;從大自然的蓊蓊鬱鬱,才能體悟人類綿延永續的真理。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我的阿富汗筆友》

2012年國小組  第一名
姓名:邱宣瑄
學校:台南大學附小 六年級

  美國,一個自由民主、繁華先進的國家。
  阿富汗,一個戰亂頻繁、動湯不安的國家。
  美國的艾比,是不喜歡讀書以致成績掉至不及格邊緣的女孩,因為不想被留級,而被指派一份特別的作業來加分──和地球另一端的學生做筆友。阿富汗的薩迪德,是全村最用功、英文最流利的男孩,因為一封美國女孩寫來的信,而必須協助妹妹與她通信。在後來,艾比與薩迪德的通信被迫中斷,只因某些反美恐怖分子的威脅,為了安全著想,只得停止這項計畫。
  故事中的老師所提出的「筆友計畫」,讓主角看到不同於自己的文化,了解地球另一端的地理、文化,甚至於政治,也能透過對方的眼睛,重新認識自己的家鄉,體會家鄉的美好。就像書中,一開始,艾比在寄給對方的照片背面寫著「這是去年八月,我爸爸在我家的玉米田前拍的照片。你知道這裡的地形有多平坦嗎?平坦得有夠無聊。」但在薩迪德的信中他卻寫「那片綠色田野我不覺得很平坦、很無趣。那片田野足夠養活我們全村的人加上牲畜一個冬天。那片田野很美,就像神的微笑。」在書裡的最後一頁寫的是「艾比有生以來第一次,好好的看著眼前這片田野,在六月的陽光下。她看著,透過薩迪德的眼光看著。這片土地,看起來不再平坦又無聊。它,真的很美。」世界這麼大,雖然我們不可能走透透,但我們可以透過許多資訊來認識這個世界,同時也才發現自己的渺小與不足,不過可以確定的一點就是我們是一群幸運且幸福的孩子,看看那些生活在貧窮、戰亂中的人們過的是怎樣的生活?在這個e世代被稱為草莓族的我們是否該好好反省自己?常常抱怨東、抱怨西,覺得大人們限制了我們太多自由。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卻太多!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我們真的該知足了,甚至還應該效法陳樹菊阿嬤的精神,多多幫助有需要的人。
  書中還提到了阿富汗的政治問題:薩迪德在拿著艾比寄來的信回家途中,因信上貼著美國國旗的郵票,而遭到反美分子的威脅。我想生活在自由臺灣的我們,應該很難體會連寄一封信都困難重重的感覺吧?我不懂政治,那太複雜了,但我知道世界和平很重要,因為戰爭太可怕了!就像宮崎駿的動畫「螢火蟲之墓」所描述的情節一般,戰爭會使許多無辜的人喪失寶貴的生命,因而導致家破人亡,這是多麼令人悲傷的事啊!看看書中的二位主角,雖然未曾謀面,卻因通信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如果不是因為政治因素,他們之間可能早已跨越國界,成為永遠的朋友了呢!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雖然我們的教育不像美國那麼開放,但也不至於像阿富汗那樣封閉,至少我們每天上學時都能「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我想,這就是幸福了!

你,是哪兒人《台北人》

2017 高中組 佳作
姓名:鄭雯敏
學校:慈大附中 二年四班

你,是哪兒人

        第五十一屆金馬獎在康莊淡雅的氣氛下伴隨著微微的哀傷緩緩落幕。重點不在於典禮的燈光音效而是獲獎、入圍的作品背後渴望被晾在鎂光燈下的意涵。在此屆中榮獲最佳影片景的故事並不僅止於男、女主角、那個家庭、那個眷村,而是一個時代,台灣曾經走過的時代,影響這片土地上所有人的時代。「一把青」在我看完後久久不能忘懷,人說品茗在餘韻,那「一把寈」的餘韻可真是一代好茶。被吸引住的並不是情愛糾葛而是無法釋懷的悲傷,故事畫成絲線捆綁了你,動不了也說不了,就是想進一步去真正認識它、觸碰它,也是重新觸碰自己。

        在看完臺北人後,出現在腦海的是榮民、後代、種族以及我的爺爺。身為榮民第三代的我對於長輩們的思鄉情愁早已被時間稀釋的如杯白開水,煞有其事卻無味無色。然而在僅存的兒時記憶插著鼻咽管的爺爺總還是會用盡力擠出個字套著濃厚的山東腔說著:「我們一定要回家⋯⋯」我們要回到哪兒?是爺爺心中的家,回到那個戰亂後再碎瓦沙塵中依然清晰可見的「家」。

        「我從沒看見杜鵑花開的那樣放肆、那樣憤怒過。」也許是憤怒的連花兒都爆炸似的怒放開,卻又像是在時代的摧殘下僅剩的一點力氣與自信可以放肆在那花上。故事中許多主角在心靈受盡折磨後,為了不讓心已麻痺的身體逐漸枯萎,他們轉而常渴望移至身體、肉體上的渴望。冬夜中的教授不願罷休,拖的是殘破餘年;金大班的最後一夜與世態妥協後,拖的也只是殘喘之年。他們對生活沒有希望過嗎?可惜摔得太過慘烈,誰也不敢再有一絲奢盼。

        《大江大海》中作者不時嘆著年幼無知,總在父親談起往事時避而不見,長大後也就無緣再見。然而《臺北人》卻填補了許多人心裡的空缺。文字透露的從不僅是主僕關係蘊藏在背後是對主人的依附,將老家莫不及孝敬的娘、還沒捧在掌心的兒女連補帶償的寄託到雇主身上。

        那年我十五歲,第一次回到爺爺口中的家,遠處前來的身影染紅了大家的眼眶,是大伯父,有著跟爺爺一模一樣外表、韻味的大伯父,那年是爺爺走的第五年,在時空的交錯下走到爺爺心中最掛念的山東淮坊。黃土隨三輪車揚起沙塵,路邊一攤攤有的賣禁書有的賣捲筒衛生紙,那是一個荒涼的小鎮。那時心中的酸楚不只是思念爺爺更是疼惜,爺爺的心也就跟一般人一樣。這時代的紛亂卻逼他承載一個又一個巨大的壓力,那巨石有多大、有多冷酷我們根本無從想像更別說是體會。

        「你是哪人?」在回答時我們理所當然,但對於時代轉換下的難民想透了一生也得不出個答案,他說的不是一個地名而是你打哪方而來,心是屬於何方?你說誰錯了、誰背叛了誰,那都不過是迫不得已嚥下的無奈。

向 侯醫師掛號的文學門診與閱讀治療 ─我讀《請問侯文詠:一場與內在對話的 旅程》

2017 高中組 佳作
姓名:王姵媜
學校:台中市清水高中 二年一班

        一買到此書,連一個字都還沒看,單單看到封面外的設計,我就有個問題想「請問侯文詠」:為什麼封面和書腰上的你,書腰是「有形體」的存在,封面卻是「空輪廓」的缺席?但又為什麼兩者上面的打字機,卻一直都是「實在」的呢?

        之前讀過侯文詠《不乖》這本書,他在書中提到:「根據《辭海》的解釋,所謂『乖』指的是:孩子懂得道理而不淘氣,換句話說,『乖』指的是順服。」依此而論,我們乖乖的坐在教室,等著老師給標準答案;乖乖的依著普羅大眾的認知隨波逐流,這個時代、這樣產出的絕大多數學生,包括我也不例外!不經大腦思考就順服主流,卻從不懷疑主流價值是否全然正確?自然而然的我們也不曾發現,未經思考就順服的主流,或許實質上只是「一灘死水」。當我在讀《請問侯文詠》時,他又說:「妳到底想要為自己的生命作主呢?還是讓周遭那些敷衍、推託的人,為妳的生命作主?」這句話再次打醒了習慣泡在「一灘死水」中的我。

        若不想一輩子活在死水中,侯文詠提醒我們要去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思考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基於別人給的「外在價值」呢?還是發自內心的「內在價值」呢?進而選擇自己想要的,不論最後的選擇,是否與普羅大眾的想法吻合?但至少是「有想過的」,就像作者的大兒子,原本吵著不寫功課、不學鋼琴,後來還是選擇寫功課和學鋼琴,因為他「經過思考」找到自己選擇後的意義。此外,作者原本隨順師長、父母灌輸的社會潮流,成為一位被社會高度肯定的醫師,可
是他「經過思考」後發現,自己更愛的是寫作,他毅然的「逆流」離開死水,自主的划向成為作家的「內在航道」,找到自己生命的「活水」。

        侯文詠在書中又提到:每個人在小時候,都會有種想要改變世界的夢想,當然我也是如此。身為女孩的我,小時候卻愛看《蜘蛛人》、《鋼鐵人》、《美國隊長》……等等超級英雄的電影,我總會有種想要打擊壞蛋、拯救世界的想法。隨著年紀漸漸長大,從擊倒怪物到改變教育體制,我心中想改變世界的火苗,雖然從來未曾熄滅過,但是我卻毫無任何作為,總是「想得到、做不到」,改變世界一直都紙上談兵,終究只是無稽之談罷了!我當然也想跨出改變的那一步,但總是不知從哪裡飛出了條繩子,緊緊的綑綁著我,讓我動彈不得!我不知道那條繩子究竟是什麼?或許是對自己能力無限放大的懷疑;或許是擔心改變過程會遇到巍巍如山高的阻礙;又或許是恐懼改變失敗後要承擔的後果無比沉重……。

        小時候,我都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只不過是課本上出現無關輕重的一串文字,受一些苦、懂一點事之後的我,更能充分體會那種「無能為力」的深層無奈。近來,經常在夜讀後放下課本,翻閱侯文詠的心靈之書。雖然現在他已經不當醫師,但我卻常常在午夜向他掛號──我接受侯醫師切換心情開關的「文學門診」,一字字動心的文句,像一顆顆的藥丸,吃起來不厭;我走進侯醫師回到本質思考的「閱讀治療」,一頁頁感人的篇章,像一包包的藥粉,嚐起來不苦。這段高中生「深夜書房遇見侯文詠」的「課外閱讀」,完成了一趟更認識自己的「內在對話旅程」。

        這段閱讀旅程,讓我想到了同樣帶給我「療癒」震撼、廣受青少年熱愛的美國歌手泰勒絲。她曾被問到:「如果你有超能力,那會是什麼?」她回答說:「治癒人們。」她是個心地善良,有憐憫之心的人,曾多次探望癌症病童,用她深情、溫柔的歌聲,療癒他們受病苦折磨後「無能為力」的幼小心靈。真好,現在我又讀到了侯文詠。我的心被侯文詠在書中的反問:「愛是『佔有』還是『付出』?」這句話撞擊過,我現在終於更懂自己,原來我所心儀的偶像泰勒絲、侯文詠,不論以歌聲唱片、以文字書本,他們都懷著一顆真誠助人的心,在散佈「付出」的摯愛,去關懷更多需要愛滋潤的心。

        他們的「付出」,療癒了我「無能為力」的心靈。此時此刻的現在,我真的更加認識自己──原來我也是個想要、甚至能夠「付出」摯愛去「療癒」他人的新人類。但是,我更會記住侯醫師的提醒:「你必須讓你的『渴望』成為你動力。只有這樣的力量才能帶著你跨越必然的障礙,達到你想要的目的。」渴望「付出」愛,帶領我邁開改變的那一步,一步、一步走向「有能為力」的心旅程。

        當我讀完此書,侯文詠可能會反問我:對於文章一開始問他的問題,我這個高中生有何看法呢?我思索後試著回答我的看法。首先,我想封面v.s.書腰這樣的出版設計,或許代表在閱讀此書前的讀者們,就像封面上的侯文詠,是尋找生命未知答案的「空心人」;但是閱讀完這本書之後,這些對話的收穫,不斷的填入讀者的心中,使每位從「內在旅程」返家後的讀者,不再只有一副呆坐的「空殼」,而有了一顆思考的「實心」。

        其次,又或者可以說,侯文詠在成為作家之前,身體雖是個執業的醫生,心裡卻想做個專職的作家;而一直都在的打字機,也許就代表著他一直以來想成為作家的夢想,當年的他只有夢想的輪廓,現在的他輪廓與身心,全然的合而為一,成為一位療癒人心的專業作家。

        最後,我想引用泰勒絲說過的一句話:「我希望你知道,你是誰是由你自己選擇的,而且別人在你身後的竊竊私語,並不會將你下定義,你是唯一可以選擇你將如何被記住的人。」讓侯醫師用打字機,在下一本「文學門診」的書中分享。

侯文詠!我想的跟你一樣嗎?
侯文詠!我找到我的答案了!
我也開始動筆,寫下屬於我的……。

一場與內在對話的旅程《請問侯文詠:一場與內在對話的旅程》

2017 高中組 佳作
姓名:莊于庭
學校:苗栗市苗栗高中 三年十四班

        「如果人生是一道證明題,你自己,就是最好的答案。」我想,這就是作者想傳達的。人生是一連串的選擇,我們無法知道這個選擇的當下是否會為未來帶來影響——聆聽自己的心聲,與自我對話。

        我曾經相信,跟著這條教育跑道的指引,就能讓我們獲得充實的能力、發揮所能、貢獻社會,但隨著成長,我開始思考,提出了質疑……一直以來愛著周遭的事物,認為這世界的一切都充滿著美好與溫馨,但隨著成長,我慢慢發現——原來,我對這一切的認知只是假象,從學校到社會甚至到整個世界的自私、墮落、黑暗,以及無力改變它的挫折,世界並非我所想像中的美好!因為失望,因為執著,感到冷漠虛假,在新環境中找不到相同的頻率,躲進了世界的角落,只希望能平平靜靜的、呈現與環境相同的保護色。我不再用瑰麗色彩的鏡片來看萬事萬物,取而代之的是和大家一樣「世界與我無關」,用冷漠來保護自己。也因為如此,那些時光,失去了太多東西,昔日的自己、昔日的快樂,昔日時常掛在臉上的笑容也隨之消失……差點被孤獨淹沒。小時候夢想未來要改變世界,但隨著年齡增長卻離這個夢想越來越遠,甚至試圖讓自己不要被世界改變......開始對許多事物興趣缺缺,究竟該如何持續維持對與理想背道而馳的世界充滿熱忱?

        那段時間,我困在了「切換心情的開關」的關中,雖然知道選擇關或開,只在一念之間,但就是遲遲找不到那個打開燈光的開關。在萬丈的黑暗深淵中,是文學伴我走過那道關卡,以及國中國文老師的鼓勵與肯定,給了我一次展現的舞台,讓我找回了失去的自己,帶給我切換開關的契機。

        切換心情的開關,關鍵還在於我們對事情的「看法」。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左右發生的事,但卻可以改變自己對事情的看法。這個能夠改變、切換的「看法」,顯然就是「開關」之所在。大部份的時候,我們也許是因為有所期待,當期望與現實無法達成妥協時,就會失望甚至絕望,被負面的情緒掩蓋,頓時覺得這個社會好冷漠好無情!不如乾脆認定「社會本來就是冷漠的」,只要盡己所能就好,只要身邊的人開心,至少周圍仍會充滿溫暖!人生是由小齒輪拼湊而成的,在這廣大的人群裡,人們的互相接觸又如何能避免?一個人或許會因為躲在自己世界好長一段時間,變得陌生了!再次走入人群,人際關係似乎得重新學起,從傾聽開始學習對人付出愛和關懷。在傾聽中,開始對自己和他人有了感覺,也逐漸涉入別人的生命故事,走進他們的內心,體會他們的感受,然後慢慢敞開自己的心門,因此漸漸地和別人產生交流,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情感也在其中自然湧現……。

        作家艾莉曾云:「每道傷疤、每段過去,都是人生故事。」曾經的心存怨懟、痛苦與掙扎,並不是原諒對方的錯或惡行,原諒是釋懷,是讓自己坦然放開心胸;原諒是放過自己,讓自己繼續好好過日子。就是這樣把一路上的錯誤、一路上的傷疤都收拾好了之後,才成就了現在讓自己驕
傲的自己。

        「看見的能力」,作者舉出了《小王子》裡的一個故事,使我有了許多的省思,尤其作者提出「既然所有的大人都是小孩變成的,為什麼小孩看得見的東西大人反而看不見呢?」,作者的答案耐人尋思。人們因為追求「利益」,而使自己的雙眼被蒙蔽,漸漸失去孩童的純真,就如同作者的另一本書《危險心靈》裡沈韋獨白的其中一部分「當我們不再保有孩子的純真時,青春、歡笑、自由與想望也就遠離了,我們彼此責怪、相互憎恨、鬥爭、殺戮……直到我們徘徊在黑暗與荒蕪裡,直到無助的吶喊與哭泣淹沒了我們。我要明白地告訴每一個人,是我們的平庸、冷漠、虛偽、貪婪讓生命變成了一連串失去純真的過程。」這是直指人心最直接、徹底的控訴,也是一針見血的答案。

        因為只以固定的視角看世界,只看得見這些追求的東西,久而久之,漸漸就喪失了「看見」的能力。

        書中還提到「興趣可以當飯吃嗎?」我認為,今日的明星產業,五年後可能就夕陽落日;未來的黃金飯碗,現在可能根本就受到輕視。未來,高學歷以及名校光環也不保證人生無往不利啊!夢想挺立於人生之中,我們必須勇於作夢,勇於逐夢。

        侯文詠告訴我們「內在價值」與「外在價值」的不同處,內在價值指的是心裡最真實、最透明的聲音,我們追求的夢想絕不會與我們的初衷背道而馳,也必不讓自己後悔;外在價值則是聽從別人的聲音,為了名和利的夢想,家人所夢想的夢想,違背本意也不要緊的夢想。

        追求財富、名氣與權勢這些外在價值並非壞事,而是要將之作為實現這些內在價值和理想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德國哲學家康德才會說:「要把生命當成目的本身,而不是達成目的的手段。」同樣地,在寶萊塢電影《三個傻瓜》中,藍丘曾說:「追求卓越,成功就會伴隨而來。」我們應在自己所愛的領域盡心盡力、展露頭角,那麼,財富、名氣與權勢就會追隨而至。

        所以告訴自己,何須畏懼於他人的想望,遵循本心,因那才正是自我生命最真實的光芒。我們常如大海中齊游的魚群,抑或自主抑或盲從地跟隨著海流而奮勇向前,但又有多少人真正深知自我的方向?大多只是亦步亦趨地跟隨,最後突然迷失方向,成了放眼望去平凡無奇的魚群。

        異於他人的道路或許艱辛,但路途的岩石和暗礁方能激起美麗的浪花;或許孤獨無人支持,但夢想為指引之燈便無需懼於黑暗的深沉。因為心存夢想,懷有希望,才會滿懷熱忱,堅定不移地昂首前行。不管遭遇多少艱難險阻,只要有勇氣、願付出努力,更好的未來就會等待著我們!

        未來,選擇進入什麼學校科系,重要的是它是否適合自己;未來,決定自己是否能發揮長才的,不是學歷上打印的字,而是多元經營和磨練能力!畢竟,學歷不能代表我們的學力,可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