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看不見的城市》

2012年高中組 佳作
姓名:盧璟誼
學校:建國高中 二年級

  常有人說:「應該在每天回家的旅途中,選擇一條不一樣的道路,這樣,你才能有全新的感受和體會。」但是,我卻會說:「一個真正的旅者,一個真正用心在感受這個世界的人,是每天走在相同的路上,卻依然能在其中看見不一樣的風景,像是走在一條從未行經的路。」
或許,能讓這些「心靈體驗者」看見「不同」的原因,是城市與人們之間的關係,或許簡單來說:城市是由人們而構成的。
  在裴在美的《老實說,關於西雅圖》中,有一個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中》的概念:「城市其實是非常個人的。如同我某篇文字裡所寫:好比裝在杯子裡的飲料,盤子裡的食物。即使我們用同樣的杯盤,內容卻可能全然不同。」最後下了一個最好的註解「每一個住在這裡的人,擁有的卻是截然不同的城市。」像是那座工業化的模里利亞,不同時期的人們擁有的是不同的他,因為當一座城市在解構,重組或重疊之後,城市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他與人們的連結。因此,他甚至可以存在於過去,只因為存在於那些過去記憶的連結之中。
  城市,除了元素與元素,讓他不至於崩解的,其實是與人們的那份關係,而一旦與人有了連結,他和人們就開始會互相的影響,為彼此注入全新的風貌和個性,城市在這之中就有了生命,一座有生命、有記憶、有故事的城市,或許才算是一座真正存在的城市。因此,我可以說,城市因人而存在。
我認為,每一座看不見的城市,都是不同的象徵:你可以說他是組成城市的元素;你也可以說那些是一個個不同人們所構成的模型,象徵著人們與城市以各種方式的連結。
  如果一個城市失去了構成他的人們,他還能維持著成為一個城市的意義嗎?我想,他應該會成為一個空?,帶著建築物,帶著城市該有的一切元素,但是,他會隨著人們的到來而改變它的面貌,就像,那些「連綿的城市」:楚德,是最乾脆的代表,就如同你在無數個空殼城市裡遊走,當你在機場降落時,卻只會發現你到達的是另外一個楚德。
  另一座連線的城市──普洛柯比亞,或許是另一種象徵。每一年,馬可波羅都會回到這座城市,他在城市的每個角落都發現了自己的身影,年復一年,城市的風光消逝了,只剩下無數的他。我認為,這個城市,就是人和城市互動最典型的例子,當你越來越熟悉一個城市,這座城市也會因你而受至影響,他會開始反射你的面貌在其中每一個角落,最終,你會發現這城市已然充滿了你,或者說,你已然成就了這城市的面容。
  一座看不見的城市,不一定是和一座城市相對的,他所代表的意象可能在好幾座城市之中出現,就如同模里利亞,一座在記憶中存在的城市,在舊明信片中的鄉村氣息城市,已不是「現在的模里利亞」的過去,這不就像是世界上每一個經歷過工業化的都市──舊的城市已經死亡,而新的城市早已誕生。
而一座城市,也可能包含著許多看不見的城市的部分。城市,都是由不同的元素所組成,所以你能在一座城市裡,看見《看不見的城市》曾經描述的種種性格,而且不只是一種,像是在台北,你可以看見一絲悲傷之城瑞薩,但那不代表台北是個悲傷的城市,因為在哲學家說悲傷之中有一座快樂的城市,而快樂中有一座悲傷的城市,兩者都察覺不到彼此;有一天,我還發現他和詹諾比亞如此的相像,那些重疊而上下起伏交錯的高架橋,就如詹諾比亞那些懸吊的階梯,那些重重疊疊生長而出的城市結構,那些具有層次性的元素,在城市裡如蛛網般,如曬衣繩般懸掛著。
  閱讀一本《看不見的城市》,看世界上所有看得見的城市,你將看到的是,所有人和城市間的巧妙互動,他們就如同希臘神話中神與人的關係:城市也是深具人性的,而人與城市間是不斷的糾纏與交錯。城市由人而建構,同時你也可以說,人由城市而形塑。

不言而喻的愛《帶我去月球》

2012年高中組 佳作
姓名:姚育菁
學校:彰化女中 一年級

  「在月球表面,我們可以輕輕地飄浮,悠閒地漫步,我們可以談論愛情,談論永恆,沒有地球上繁重的一切……」
  「大家都在花他一個人賺的錢」這句話宛如震撼彈,霎時,天崩,地裂。一道地縫劃破一個家庭的完整,也切割出兩個陣營,沒有長矛攻盾,沒有烽火戰砲,這場戰役打的是冷戰,攻的是心理戰。但是僵持的兩人卻矛盾了,男人企圖在婚姻中展現鐵漢的柔情,女人卻渴望在嬌柔中佯裝堅毅。包夾其中的孩子,手足無措,眼看過往的幸福美滿即將分崩離析,可笑的尊嚴卻驅使兩人走火入魔……。
  「妳經營的是婚姻,而不是公司呀!」當女人決定以自己的能力賺錢,將所有付出兌換成金額,向男人索取酬勞時,朋友一句話宛若當頭棒喝。婚姻就像橡皮筋,不論是誰都該留給彼此彈性的空間。而每個女人心中,都藏著一個十七歲的女孩,綻放著青春的容顏,勾勒著天馬行空的幻想。因為婚姻是種承諾,所以她們選擇犧牲奉獻。但當有了承諾,愛便開始有了重量。這重量可以是甜蜜的負荷,也可能是沉重的累贅,她們卻面黃肌瘦也在所不惜。
  「錢只是快樂的手段不是目的。」當男人利用「月球土地契約書」許下三個成真的美夢,億萬富翁的朋友卻語重心長地吐出這般感慨。「愛是希望對方快樂,希望看到對方的微笑」因為對方像空氣般理所當然的存在著,所以我們忘記去珍惜,忘卻愛最初的樣子,最單純的彼此和那份臉紅心跳的悸動。男人的經濟實際,是可靠,卻也是婚姻熱度迅速褪去的始作俑者,愛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早已不知去向了。
看著作者詼諧幽默的筆法分別以孩子和旁人的角度勾勒出虛實交錯的家庭。恍惚中,我陷入悠然的沉思……。
  天色依然迷濛,母親已在上班途中,回到家卻仍一刻不得偷閒。料理家務,任勞任怨。在我們的面前,她總是堅毅,悄然滑落的淚水,是午夜夢迴獨自的委屈。再苦,咬緊牙關,她扛著。我曾好奇為什麼父親只要出門上班,卻不需分擔家務。但她從來不說這個男人究竟吸引她什麼,只是這樣默默付出著。
父親是個標準的大男人主義者,我曾經這麼以為。一年多前,母親發生車禍,父親不分晝夜在病床邊守候,我怔然地望著父親憔悴的面容,微弓的身軀,疲憊卻不忘對母親報以微笑。出院後的復健生活,父親每天從工廠回家陪母親吃中飯,固定的電話問候是無微不至的體貼。母親嘴上說煩,嘴角卻有化不開的濃情蜜意。望著衣架上父親的衣衫,清晰可見焊接火花噴濺的燒灼痕跡,交織著汗水、黑油、痠痛藥膏的味道。有一股酸楚湧上我心頭,父親對母親的愛從來不說,只是這樣默默付出著。
我才恍然驚覺,有一種愛叫做「不言而喻」。
  那年頭的他們愛得很含蓄,沒有過多的藻華潤飾,沒有哭天搶地般的轟轟烈烈。幾次相親,不礙著眼的,往來幾次,這樁婚事仿若就成了定局。他們是夾雜在時代衝擊下的矛盾,聽著長輩羞赧婉轉地道出那年頭秋水般的柔情,卻看著晚輩直言不諱地吐出那三個字的盛情。不想成為落在潮流後頭的老古板,卻又不想任憑時間的洪流無情沖刷。在他們的心中有好多的矛盾與困惑,或許更多的是無奈吧!而行動是他們表達愛的方式,我卻在好久之後才明白。
  故事中的男人和女人何嘗不是如此?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對這個家的愛與關懷,有人掙錢,有人打雜家務,沒有誰付出的比誰多,只有誰比誰更愛這個家。有時候因為一個誤會,替彼此蒙上面紗,矇矓之中,捕風捉影的結果只是弄得兩敗俱傷,扭曲最初的本意。
  帶我去月球吧!帶我通往幸福吧!「在月球表面,我們可以輕輕地飄浮、悠閒地漫步,我們可以談論愛情,談論永恆,沒有地球上繁重的一切……」。

抉擇《告白》

2012年高中組  第五名
姓名:紀如憶
學校:大甲高中 一年級

  故事開場就由身為中學老師的森口悠子的告白開啟整起事件的開端,也先在讀者心中埋下了威力驚人的炸彈,並在後面一連串的告白中帶給我們無比想像的震撼。在發現自己的愛女並非意外溺斃,而是被自己的學生殺害後,她沒有報警,森口選擇用自己的方式來判決兇手,以演講的形式,她在全部學生面前描述了整個事件的過程,語氣雖溫和,卻有著一股讓人喘不過氣的沉重,對一個單親媽媽來說,失去唯一的摯愛這種痛苦是任誰都無法承受的。因此,森口決定報復,她要讓兇手受到和自己一樣重的痛苦,才能夠解脫。那場審判式的告白在每個人心底留下了無法抹滅的痕跡,也引發了一連串的可怕效應。
  以班長北原美月,嫌犯B的姊姊和媽媽的日記,以及嫌犯B下村直樹,嫌犯A渡邊修哉不同角度的主觀告白,開始讓整件事的原始面貌漸漸顯露,明明是同一件事,但每個人訴說的卻是那麼的不同。「一切都不是我的錯」這樣的想法讓他們陷入更深層的泥淖中無法逃脫,也讓原本就脆弱的心靈更加破碎,因而走錯了叉路,犯下更嚴重的錯誤,人性就是這樣吧,如此脆弱不堪一擊,但一個偏差的想法,卻又能讓原本懦弱的本性變得邪惡可怕。故事裡的人物的下場如此可悲令人惋惜,卻也只是因為小小的主觀判斷,而做出的強烈反擊。愛與不愛,原諒與報復,人倫與正義。每個人都不停得在圓圈邊緣遊走,出不去,也進不來…。他們都有錯,也都有罪,但卻也不能指責誰是真正的不對,一切都只是為了愛,為了讓自己被愛,為了繼續愛著別人,為了填滿那一直空蕩蕩的心,為了讓自己的憤怒獲得解放…。所有人都自認是被害者,得不到愛,便想摧毀,但內心受到傷害,並不代表就可以任意傷害他人,這樣為了自我而傷害別人的心態,是我們最無法理解,也最無法去改變的。
  看完了告白後,我感到內心有些沉重,交集著憤怒、遺憾、以及悲傷,一瞬間腦袋還有種回不過神來的感覺,卻又理悟不出半點頭緒,我想我還在沉淪吧!在那近乎現實卻又迷幻的故事世界中,在人物們那將近瘋狂卻又理智的思想裡,在那沒有對錯,卻又不能全然依靠生存則中。人性是如此的可怕,思想又要如何分辨是非,這大概是我們一輩子也無法解開的問題吧。這世界並非完美,我們只是立定了些規則讓它運轉,但當規則遇到規則,我們卻又無從選擇,沒錯!這些準則無分正確和錯誤,最後的結果也並非是你所期待的,一開始就沒有判斷的空間,些微的偏差想法就有可能讓邪念鑽入狹小的細縫裡,啃蝕你那不知所措的靈魂,慢慢引誘你走向錯誤的道路。所謂的人性,也許就是這樣吧,像無底洞般、黑暗、深不可測。我們永遠無法明白對方此刻的想法,永遠無法預測對方下一秒的舉動,事情總是在最後一刻才忽然發覺到自己的錯誤,一切卻早已來不及。錯了就錯了,沒有任何的藉口,最終只能安然接受別人對你的審判。
  本書令人感到特別之處是在於每篇皆使用第一人稱的角度在敘述,以個人的觀點,用告白的方式,帶領讀者感受故事內容的壓迫性與震撼性,結尾以回到森口老師的報復成功劃下精彩的結局,並在每位讀者心中引發強烈衝擊。以日常性的生活,刻劃著人與人之間的仇恨與關愛,探討著人性的極限與每個人都不願被拆穿的一面。實在是非常精彩,很值得推薦給大家閱讀。而書本最後那句「當倫理與正義分歧,你該選哪邊?」也許就像我所說的,沒有任何的答案,你也只是本能的去選擇對你有利的那一邊而已。生命,關於生命的價值,是否是互相平等的?真正的光明,是否都曾來自陰暗深處?就算面對陽光,背後仍然有陰影停留。我想,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重新看待自己,去好好深思的。

諦聽一九四九的心跳《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12年高中組  第四名
姓名:楊鈞安
學校:內湖高中 一年級

  「我該怎麼跟飛力普述說一個時代呢?」
  「庭院深深的老宅,馬蹄達達的石階,還有老宅後邊那一彎清淨見底的新安江水,對美君而言都和月亮星星一樣是永恆不變、理所當然的東西,時代再亂,你也沒必要和月亮星星作別吧?人會死,家會散,朝代會覆滅,但是一個城,總不會消失吧?」
  壅塞不堪的車廂,佈滿著恐慌的微塵,美君所渴求的,並不是兵慌馬亂中的一幢宮殿,卻僅僅是可供窘迫無助之時依靠一下的一片汪洋浮木。在一個戰亂逃命的一九四九過後,似乎想要從浸濕淚水的雙眼裡,找尋一片當年遺留在故鄉的記憶碎片。
  每年兩次的返鄉機會,我總是格外珍惜親人相聚的時光,哪怕流逝的歲月帶走了昔日的人事風貌,唯一不變的盡是心底亙久累積的回憶!台北車站大廳,滿是往來奔返的人群,彼時彼刻,我那雙稚嫩的手掌,緊緊地牽著母親的手,茫然望著涵湧的車潮,月台上因快車呼嘯而過所颳起的那陣微風,使我嗅到空氣中一絲冷漠、現實的氣味,我不禁將母親的手牽得更緊,只怕一個閃失,轉瞬不見親人蹤影的徬徨驚愕,是我所不願面臨的。比起一九四九那年,我這份細微的惶恐,是遠遠不及流徙四方的難民啊!一位婦女自擁擠的車廂下車小解的時間,即足以永隔一段母子情緣,無情的逃難列車,是等不得親情的,汽笛一鳴,這世上又多了個浪跡天涯的孤兒和一位肝腸寸斷的母親。中國疆域,是如此遼闊無際,「尋親」的契機就好比風中細沙那般渺茫。
  我的祖先從何來?我曾問過我的奶奶,「挑過來的!」一開始還不很明瞭這話背後蘊藏的嘆息,只覺帶來渾厚語調的回覆中,好像將一個沉靜的疑問拋入空中,不一會兒,我便打破沉默地問:「挑?不會是用扁擔挑來的吧?」奶奶語重心長的說道:「是啊!一根沉重的扁擔上,一邊是竹籃裡懵懂的二女兒,也就是我,另一邊則是我幼小的弟弟,如今已是你舅公,含著苦澀的熱淚揮別身後漸趨顛覆的江山、國家、省分、城鎮,甚至是自己生活了大半輩子的摰愛家園,無論如何,散盡家財的一賭,我的母親,也就是你已年邁的曾祖母,費盡一身的心力,帶著滿懷的決心,只為保護我們一家大小能平安地乘船渡台……」奶奶說到這裡便已溼紅了眼眶。據我了解,曾祖母甚至擱下了長女在中國大陸,因為較有謀生能力的她,無疑是曾祖母在做最後取捨時,所淌淚割捨的那一個。我不禁想像起那大時代一家分隔兩岸的畫面,曾祖母捨下大女兒,往後的奔程步伐,該是多麼讓人在艱辛跋涉中,心力俱疲呢?凝視著奶奶泛紅的雙眼,我保持了一段短暫的緘默,對於幼年喪父的奶奶來說,這股淵源自兒時逃難的歷程,曾祖母領一家遷台的堅毅,就如抗戰時期一幕幕令人驚心動魄的歷史畫面一般,浮上我心梢,此時此刻,我低下頭,傾心諦聽自己每一下寶貴的心跳,不禁對於自己有幸身處平安的世代感到萬分珍愛!
   戰亂中的難民們,渴求的不就僅是一絲安身立命的喘息嗎?多少尚未深根茁壯的夢想種子,飄零失落在一般時代的悲涼之中?回首那段灰白而又漆黑的歲月,生離死別交替的迅速,就快讓徬徨無依的遊民們忘了什麼叫做真正的「永恆」。
  如果淳安的女兒美君可以寫一則啟事,尋找沉在千米水深的上直街九十六號?如果槐生可以寫一則啟事,尋找一次,一次就好,跟母親解釋的機會?那些沒有理清的債務、那些沒有回報的恩情、那些沒有癒合的傷口、那些沒有補償的虧欠……太多、太多的不公平,六十年來,沒有一聲「對不起」。我可不可以對我親愛的飛力普說,所有被時代踐踏、污辱、傷害過的人,都是我的兄弟、我的姊妹?

射殺模仿鳥是有罪的!《梅岡城故事》

2012年高中組  第三名
姓名:黃奕庭
學校:私立光仁中學 二年級

  看完《梅岡城故事》,我想和大家交換的心得,得先從二個人說起。
  小威,我小時候的鄰居,從來不曾開口和我們閒聊,但大家都心知肚明他不是喑啞人。放學時,他媽媽會躲在校門口柱子後等他。媽媽為什麼要躲?小威為什麼不說話?原來他媽媽是菲籍新娘,黝黑的皮膚、聱口的腔調,時而惹來異樣的眼光,讓他們十分自卑。
  另一個人是我表弟,仔仔,全家移民去了美國,當時他才五歲,連ㄅㄆㄇㄈ都不會,更遑論ABCD了,但大家都為他們高興,因為聽說:「美國是孩子的快樂天堂!」前幾年暑假,他們回台省親,親戚們對他一口流利的英語讚賞有加,甚至連洋腔洋調的中文,亦感到別開生面。但不久卻發現,每隔十來分鐘,仔仔就要上廁所,姑姑很尷尬地解釋:表弟初到美國,因為語言不通和台籍身份,受到小朋友嘲弄欺侮,在高度精神壓力下,罹患了「膀胱過動症」。
  「亞洲象和非洲象,孰優孰劣?」如果我們能察覺上述問題的弔詭與荒謬,就不會將人類依膚色種族、語言文化、社經地位列出優劣的排名了。梅岡城裡一群看似純樸的居民,基於根深柢固的種族情結,無情地處決了一名明知無辜的黑人青年,著實令人遺憾!
  海納百川,不厭涓滴,因而成其大。猶太裔的愛因斯坦之於美國、波蘭籍的居里夫人之於法國、蘇格蘭裔加拿大籍的馬偕博士之於台灣……,哪一位不是令人感念的異國推手?即便不是大人物,不足誇稱「楚材晉用」,但所謂「小蟻雄兵」,那些看似渺小的「新住民」們,往往更展現出堅韌的在地生命力。像小威的媽媽,每天照顧行動不便的丈夫,打理雜貨鋪生意,勉力以維持一家人生計,其中的艱辛豈是我們所能比擬的?在我們生活週遭,為數甚多的外籍看護和勞工,賣力地做著國人嫌髒、嫌累、嫌危險的工作,這些貢獻我們非但不能視而不見,更該致上誠摯的謝意!
  不同種族自有各異其趣的文化,大千世界才得以包羅萬象,進而擦出燦美的花火。我們喜歡透過閱讀和旅遊,通覽奇風異俗來拓展視野,且每為驚喜的新發現而心神嚮往,然而為何當異鄉人出現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時,大家反倒退避三舍,拒人於千里之外呢?
在林肯、曼德拉、達賴喇嘛……,古今中外數不清的人權鬥士前企後繼地疾呼奔走後,現今這類文化歧視的情況仍時有所聞,可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假使我們允許自己以莫須有的傲慢去貶損別人,不啻默許他人亦能以偏執的優越感來蔑視我們。古云:「己所不欲,勿旅於人」,我們冀望伸張人權,享有公平的待遇,應該從切身做起,兼容並蓄,彼此尊重。
  「射殺模仿鳥是有罪的!」這是書中那位人權律師的座右銘,模仿鳥不過擅長模仿各色鳥兒的鳴聲,對大家並無損害,我們不能憑一己之好惡,妄自剝奪牠們的生命,即使那只是一隻小小鳥。我要和大家交換的心得就是這句話,相信唯有堅持此念,才能共同致力人類文明的推進,和諧喜樂的世界終將於焉降臨!

在天涯的盡頭,歸零《在天涯的盡頭,歸零》

2012年高中組  第二名
姓名:楊舒晴
學校:雲林正心高中 二年級

  如果說,「全球化」為這大千世界帶來些什麼?
  國際組織得以擬定更完善的計畫方案,為偏遠及災難地區的人民提供援助;跨國企業可以善用益發便捷的資源流通,為公司謀得最大利益。然而,隨著愈來愈多炫目的名詞在國際之間流動,不僅人們對於「全球化」的憧憬日益模糊,社會大眾與現實層面的距離,也在浮華世界的作用下漸行漸遠。國際志工、環遊世界等理想目標似乎近在咫尺,卻又因為少了那麼一點勇氣和信念,而變得遙不可及。究竟,我們缺少了什麼?我在緬甸的弄曼農場中找到了答案。
  這已不再是小螺絲釘與巨型機械的基礎社會理論了。再多的螺絲釘也只是組裝時不可或缺的零件,若無法精確地安裝在每一個樞紐上,又如何能充分作用,使機械正常運轉呢?國際組織自世界各地引進高成本的糧食賑濟災民,不僅無法餵飽每一張嗷嗷待哺的嘴,徹底解決饑荒問題,更因此剝奪了當地商人販售米糧的權利,間接促成另類傷害。如此本末倒置的作為,雖然出自國際組織與救援團體的一片善心,卻因為計畫與實質的生活層面仍有隔閡落差,而無法有效發揮功利主義原則,利用有限資源將幸福最大化。同樣的情形在我們生活周遭不斷重演著,小至日常生活的家務事,大至國家政策的實施方針,一次又一次,道出人們對於事物本質的忽視,亦凸顯出「Unlearning」的重要性。
  今年年初,我參加了北一女青年議會主辦的「2012全國青年高峰會」,以美國代表的身分出席模聯會議,與其餘三十多位代表共同商議北韓的糧荒危機。儘管為期兩天的模聯終究只是個虛擬會議,我們在第一場General debate便已展開了激烈的唇槍舌戰,針鋒相對的焦點往往不是各國的利益糾紛與爭議多時的北韓核武問題,而在於「究竟該如何緩和當地的糧荒危機」。姑且不論北韓封閉的外交政策使得其境內問題終不得其解,是否,聯合國應該基於人道主義,無限量地提供糧食及物資援助?抑或是派遣技術團隊協助當地居民發展農業和基礎建設?北韓百姓,又最需要什麼樣的援助?當各方立場因為種種考量而僵持不下時,做與不做之間總是充斥著矛盾與衝突。是該放下成見的包袱,回歸事物的原點了。
  「Unlearning」的思維模式和NIKE「Just do it」的意識型態,其實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毋須權衡功利主義作用後的結果,如果能擱下自我成見和所學所思,回溯事物的本質、傾聽最根本的需求,一如褚士瑩與NGO合作,在緬甸北部創立弄曼農場的初衷,又如樸門提倡「自然農法」的原則,你將會發現:世間萬物運行的過程中,總存著一套密不可分的核心價值與復健循環,不只適用於弄曼農場的經營模式,更是人與人相處融洽的不二法門。也因此,面對層出不窮的需求問題時,與其站在自我優越的立場,無限量的提供魚貨,不如給予一把釣竿,使它發揮治標兼治本的功效吧!唯有實踐以民之利而利之的生產模式,才能落實惠而不費的精神;也唯有拋開既定觀點的桎梏,才能建構一套永續發展的經營法則。我們也許無法和褚士瑩一般踏遍天涯海角找尋夢想的起點,卻一樣能循著「Unlearning」的軌跡,傾聽自己,更傾聽周遭一草一木的聲音,歸零。

十六歲的獨立宣言《親愛的安德烈》

2012年高中組  第一名
姓名:江殷年
學校:虎尾高中 一年級

  十六歲,青春如春日般燦爛美好。
  十六歲的眼睛像萬里無雲的燦爛晴空,閃爍著純與熾熱,滿溢著對未來的憧憬。羽翼初豐的翅膀急欲感受風的拂動,急欲飛往夢想的彼岸。然而重重的枷鎖卻重重的困住你,父母的期待則像一張網,網住你想振翅的翼,網住你滿腔的熱情,也網住你無處發洩的吶喊。你渴望當個十六歲的大人,但他們卻總當你是六歲的孩子。南轅北轍的想法,截然不同的立場引起一場家庭革命,熊熊燃燒。你無法接受他們試圖要你理解的現實,他們無法理解你急欲掙脫的渴望,無數交鋒造就無數傷痕,但誰都不肯退讓,只能在夜闌人靜時默默舔舐傷口。激烈的爭辯無法解決問題,因此你選擇沉默,閉上你的眼,關上你的耳,鎖上你的心房。疲累的你選擇在沉默中與父母漸行漸遠,默默起草你的獨立宣言。
你總是說,沒有人懂你。
你總是懷疑,有誰會把你放在心裡?
  於是你總是一個人躲在角落,一個人吃飯讀書,一個人從日暮走到星星升起。然而一個午後的意外發現真正的讓你看清一切。那是父親的抽屜,井然有序的抽屜中堆疊著數張褪色的卡片。輕輕的拿起竟發現是你從小到大精心設計的父親節卡片,從醜不拉機的塗鴉到後來的精美紙雕在在述說著歲月的流逝,而這些卡片中唯一的共同點就是,爸,我好愛你。
  像一顆珍珠滴落心潭激起波波漣漪,像一隻蝴蝶拍動翅膀掀起一夏天的龍捲風。這句話彷彿遺落的音符,觸動了你心靈最深處的一根弦。
「前進的人只顧著自身的喜悅與企盼,卻忽略背後灼熱的目光。」
一粒粒晶瑩的淚珠從你倔強的眼眶滾落,一點一滴的瓦解你無可救藥的自以為是。
「今天學校好嗎?」 「還好。」
「吃飯了嗎?」 「嗯。」
「那還餓嗎?」 「不餓。」
「那不想再吃點什麼嗎?」 「你很煩。」
  從什麼時候開始,你和母親的對話成了如此瑣碎的隻字片語?彷彿和母親促膝長談的日子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從何時起你不再與父母那般親暱?從何時起你不再向他們訴說自己的心事?又是從何時開始你為父母和自己畫了一條線,拒絕他們的關心,也隔絕你對他們的了解?雖然心中有愛,但是愛,凍結在經年累月的沉默裡,好像藏著一個疼痛的傷口,沒有紗布可綁。
  「我知道他愛我,但是,愛,不等於喜歡,愛,不等於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藉口。因為有愛,所以正常的溝通彷彿可以不必了。」在《親愛的安德烈》一書中龍應台暮鼓晨鐘的一句話,讓人頓悟到:原來有時候,「愛」亦是「礙」。就像同一個地球,對北半球的人而言,北極在上,南極在下;但對南半球的人來說,南極在上,北極在下。其實這沒有真正的對與錯,一切都是因為立場的不同而有了是與非,只是因為你們都太倔強,沒有人肯跨越那虛擬的赤道線,用對方的角度看待這個世界。《親愛的安德烈》就是這個起點,千言萬語一扇門,兩代的心開始緩緩靠近……。
  因為《親愛的安德烈》你聽完母親小時候因為家境清貧,所以便當永遠只有一顆荷包蛋的故事,你知道爸爸因為想學跆拳道而獨自走過漆黑的田埂小路,更了解到原來有很多爸媽堅持的事情都來自於少年時的缺憾,都來自於一顆不捨孩子受苦的父母心。縱使你們可能因為苦楚而變得比較深刻。
  忽然你,不由自主,淚如泉湧。你曾說,沒人懂你,但你又何嘗懂過父母牽腸掛肚的憂愁?你曾說,沒人將你放在心裡,但你又何嘗知道父母不把你放在心裡,是因為你就是他們心頭的一塊肉?薄暮之時,盼望你何時回家的眼,永遠溫熱的晚餐,等你睡下才會熄燈的臥室,以及每次爭吵過後低迴深邃的啜泣聲,這些你有沒有發現?有沒有注意到他們承受你的冷言冷語的針包心情?你曾經想要改變全世界,後來卻發現,最需要改變的其實是自己。改變自己自以為是的獨立,改變對父母的想法,藉由每一日的溝通,藉由《親愛的安德烈》。
「媽,每天考試好煩呀!現在拚學測,以後就業還要拚高普考,多令人厭煩。」
「人生本來就有大大小小的考試,升學是一關,工作是一關,結婚是一關,生小孩也是一關,就像你玩線上遊戲闖關一樣啊。」
「那媽,你還在考嗎?」
淚模糊了視線,只剩媽媽的笑刻在心版上。
  每個人往往都在找一個人無條件的愛你,甚至將它和縹緲的愛情連結,但是,你知道嗎?你早就擁有這份愛了。就像一則故事中小魚問老魚,水是什麼?水無所不在,水就在你的前後左右、四面八方。老魚說。小魚非常困惑,可是明明什麼都沒有啊,我什麼都看不見啊。就像小魚一樣,對於某些無所不在的存在,你也是視而不見的。你在愛裡,就像魚在水裡。原本很有可能你們會在十六歲那年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但你們努力了,努力讓對方認識自己,讓對方看見自己的努力。你第一次長大,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父母,其實你們都一樣,都需要一個成長的機會。縱使日後的人生旅程將會如浮萍離散──人生哪有恆常的廝守?但是十六歲的獨立宣言,有父母的翩翩落款,如星辰凝望,如月色滿懷,還有什麼比這更奢侈的要求呢?

破繭的蝴蝶《潛水鐘與蝴蝶》

2012年國中組  佳作
姓名:翁靖瑄
學校:台北市仁愛國中 二年級

  我聽「袋鼠跳過牆,動物園圍牆,天哪,好高哦,天哪,好美哦。」
  在字典的世界中,潛水鐘的定義是:將一個鐘懸著慢慢沉到水裡,鐘內的空氣會被水壓在鐘頂,躲在鐘內的人就可以呼吸這空氣,而跟著潛入水中工作。在鮑比的世界,他住在潛水鐘裡,身體隨著鐘慢慢沉入水底,但他也努力呼吸,吟唱著熟悉的旋律。他掙扎著想破繭蛻變,像蝴蝶一般自在地飛。
  一場意外,也許只是一瞬間,卻影響著人一輩子。最初,人會失望、排斥接受,而隨著心靈一天天的成長,人逐漸放開,把心放寬,學著去相信、去愛與感受,此時心中的世界比天空、海洋還寬闊,而心中閃耀的光芒,比鑽石還亮!儘管身體住在潛水鐘裡,但這未嘗不是一個契機,讓人真正去思考,什麼才是生命真正的意義?過去的汲汲營營彷彿一場空,曾經犧牲了多少可以幸福的時光,現在想想,也許還不遲,還有時間去完成那些過去能夠做到卻未實現的幸福。
  面對病痛以及死亡,人也有三境界,從「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徬徨到「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看開,到最後「我老舊的背心會使我回想起這一路走來每一步痛苦的足跡。但是我寧願把這些衣服看做生命延續的象徵。」有著對生命的眷戀、渴望,以及對往昔的回憶與思念,從中夾雜著一種精神不死的傳承,五味雜陳。無論境界是近是遠,都是人生中的過程,在過程中沒有標準答案,只有一個人真正打開心房,用回憶、用想像去擁抱生命,重新認識自己。
  當一個人告別過去之後,過往的曾經會逐漸模糊,無論是淚水濕潤了眼也好,無論是照片泛黃了也罷,這樣的心會牽動著思念,縈繞不止,在心中徘徊。而當一個人走入回憶時,那些片刻會一幕幕浮現,人就這樣看著看著,突然想追尋,但是驀然回首,恍若隔世,淚水沾溼衣襟,已經回不去了。儘管景物依舊,但我已在他方。
  我哼「袋鼠跳過牆,動物園圍牆,天哪,好高哦,天哪,好美哦。」

青春的風鈴《青春》

2012年國中組  佳作
姓名:簡琦蔚
學校:台南市民德國中 一年級

  什麼是永恆的呢?孤獨的人生道途中,我們需要一些可以長久保存、不輕易腐朽的東西來陪伴自己。然而,不饒人的卻總使得每天忙碌的我們從未發覺青春已逝。作者張曼娟以自身經驗,記錄了自己的青春年少,帶領讀者們一同體會青春的美好與珍貴。那麼,就讓青春與我們做伴吧!
  小時候,每到了寒冷的冬天夜晚,作者總是求著父母帶她到澡堂洗澡,洗澡時總愛將身子浸泡於注滿熱水的澡盆中,熱騰騰的水冒著霧一般的水蒸氣,白茫茫一片,襯著香皂濃濃的乳香味,瀰漫在浴室暖暖的空氣中。多年後,不經意的與澡堂中的特殊氣味再度重逢,勾起了與家人一同泡澡時溫馨時光的記憶。 都市尚未形成之際,年齡相仿的孩子們三五成群的聚在一塊兒,放風箏、捉蝴蝶、談心說笑,或者爬上平房的屋頂眺望田野,走過一家又一家的屋頂,悄悄聆聽屋中人們的談話,享受赤腳踩在黑色瓦片上的樂趣。如今,高樓大廈林立,要體驗鄉村孩子們的休閒活動,機會是很渺茫的了。回到家鄉,發覺景物依舊,人事已非的作者,想念著幼時的自己,與鄰居姐妹、親戚子孩共同遊玩的回憶,二十多年後,雖然彼此鮮少聯絡,但記憶仍然鮮明,感嘆時光飛逝,懷念童年。
  在作者開始唸博士班後,因專注於學業,將屬於自己青春的光芒修剪得一點不剩,乾乾淨淨。但是,只有她未注意到自己所擁有的年輕歲月。在朋友的勸說下,三十歲,是作者青春的開始。而作者於任教十幾年後,才真正領悟到:青春的光芒是無法修剪的。青春是冰做的風鈴,而它正迅速的在轉眼間消融。冰做的風鈴是有時效性的,如不珍惜擁有和把握,人生就少了一部分精采。
  張曼娟的這本散文集收藏了她一篇篇關於青春的記憶。雖然我們現在還只有國中階段的十幾歲,但仍不可浪費光陰,要懂得珍惜青春,讓永恆的青春回憶陪伴我們渡過漫長的人生。

在標準答案之外《不乖:比標準答案更重要的事》

2012年國中組  佳作
姓名:陳韋如
學校:台南市永康國中 二年級

  時代的洪流推移了舊有的認知,「不乖」的聲音冒出。在顛覆傳統的前提下,新世代塑立了不同的立足法則。「不乖」成為順應萬變的辦法,亦謂不再依恃主流認為的標準答案。
  從生活中來說,最近的英文學科出現一題翻譯,試題為:「母蜘蛛可以一次生下一百顆卵」;而卵的答案必須寫eggs而非babies,心想,蛋明明是硬的而卵是軟的,這樣寫怎麼對?這一思維的發生或許會被視為頂嘴而且是個歪理,但卻激起了我的思考,試著在和卵之間找出相同處。蛋的裡面是卵黃,而蛋殼只是為了保護而堅硬,所以蛋的本質是卵沒有錯。想了一圈雖然再度回到問題原點,但已「見山不是山」,因為是自己已思考過的答案。正如《不乖:比標準答案更重要的事》所說,植物需要經過陽光和溫度的刺激才能開花,叛逆、不乖不啻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生長激素」。
  「人不輕狂枉少年」,輕狂所灌注的是熱情和迷戀,但大人們總想要求認真和踏實,例如:我喜歡寫作和我認真在寫作上不一樣;例如:我可以熬夜熬到三更半夜不上床睡覺,只為了把一本小說看完;想事情時常會不自覺用別人的腦袋思考而不是自己推理。別讓快樂輸在起跑點,生活需要的是每天一點的幽默,懂得幽默的人不會讓生活無趣,不會讓自己不快樂。生活中融入幾個幽默的小插曲,快樂的翅膀正要起飛。
  不乖的一切,迷戀的一切,動腦的一切,快樂的一切,無非是為了讓視野更開闊,「視野=眼界+經歷、資歷+想像力」,未來不可預料,我們所能做的,只有累積所做、所見、所知、所思,加上想像力,讓視眶突破,未來才有更多的創造性。
  學習是人生的偉大航路,不乖,是突破個人存在的價值。「不乖」需要融入生活,在瞬息萬變的社會變遷下,我們可以選擇乖乖被塑造,然後被時代退貨,也可以選擇回歸事物本質思考,執意地做自己,在標準答案之外,開創自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