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君偉上小學:一年級鮮事多 」

2019 國小組 第一名
姓名:黃冠穎
學校:台南市海東國小三年九班

        我讀「君偉上小學:一年級鮮事多 」
君偉上小學:一年級鮮事多
        親愛的君偉,我平行時空的好兄弟,看完你的「一年級鮮事多」,不禁嘴角揚起微笑,思緒也跟著掉進三年前的回憶漩渦,那種種又天真又傻氣的回憶往事,有如一部未完待續的搞笑電影,我想你也有興趣聽聽我的故事!
        幼兒園讀不到半年的我,畢業時領了一張「特別的獎狀」,上面寫著「自學有成」四個大字,我和爸媽拿著獎狀尷尬的笑,想起這半年來用過各式各樣詭譎荒誕的請假理由,連農民曆上寫的「本日沖牛,不宜外出」也都曾被負責「請假事務」的老爸拿出來用,比起你的「言行大方獎」,我這張「創意獎狀」也不遑多讓!
        我們的媽媽都一樣神經質,知道以我們丟三落四的迷糊個性,一年三百六十五個橡皮擦都不夠用,於是她上網查詢了「媽媽經」網站,參考了一群同樣有「恐慌症」特質的媽媽們經驗分享,用膠帶一次把四、五個橡皮擦牢牢捆著手機掛繩,逼我在開學日那天一定要把「她的傑作」圈在脖子上。沒想到開學那天,我竟看到有三個和我一樣糗的同班同學,我想他們的媽媽也一樣瀏覽過這個「精神病網站」!
        你說在班上曾擔任過「環保局局長」,負責掌管垃圾桶,還有到走廊撿紙屑,我覺得你的這個「長」可比我拉風,因為從一年級到二年級這段期間,我最高的職位也只當過班上的「戶長」,專門掌管教室兩邊的窗戶,天冷時關窗,天熱時開窗;對了!我媽比你媽愛吹牛,她說她小學當過六年的班長,但是我阿嬤說她根本沒這個印象!
關於第一次考試,我媽前一晚也是又興奮又緊張的幫我張羅各項考試用品,搞得我好像隔天要參加學測一樣。隔天上學前,還特地找我去阿公的神主牌上香,果然有拜有保庇,第一次的聽寫我考了一百分,可是當我媽知道全班同學也都考了滿分,本來拿著考卷笑咪咪準備簽名的她,又甩筆說她不高興了,真是難以捉摸!
        我們學校沒有你提到的「貝貝信箱」,但是老師說只要有任何疑難雜症都可以寫在聯絡簿的日記欄裡面跟她分享。有次,我在日記欄寫了:昨天我和爸媽去喝喜酒,我看到爸爸拉著媽媽的衣袖說:「還是妳比較漂亮,妳看新娘長得有夠像discovery裡的非洲蜥蜴,竟還有人要娶她!嘻嘻嘻……」我看老媽聽了以後摀著嘴笑得花枝亂顫,心裡想:原來這樣講可以取悅老媽,便在新郎新娘來跟我們敬酒時,又大聲的重複一次老爸的話。沒想到老媽一聽卻當場翻桌又翻臉,瞬間變身成一頭美洲狂牛,……於是我把這樣的心理不平衡寫在學校的日記欄,沒想到老師只回說:「小孩子不可以沒有禮貌呵!」唉!我還以為老師會站在我這邊,至少給我點心靈安慰!
        最後,偷偷告訴你,其實我從以前到現在帶回家畫的美術作品大多出自於我老爸的手藝,因為有次美術老師要我們回家調水彩,畫出「漸層式的渲染」,老媽一看到這項作業馬上說她的眩暈毛病又犯了,得躺在床上看韓劇才能痊癒。我和老爸沒辦法,只好七手八腳的胡亂染出一堆噁心綠、恐怖紫、狗屎黑的色彩,然後一股腦把所有的顏料塗滿整張圖畫紙……沒想到,這張作品竟是我有史以來得過最高分的作品a++,老師的評語是:「 用色大膽,創意十足」,等作品拿回家後,我和老爸趴在地上笑到不行,從此以後,「指導美術創作」的重責大任就交給我這位被埋沒了繪畫天分的畢卡索老爸!
        親愛的君偉,不知道我有沒有機會跟你約個時間見面,來個男人的下午茶,我想對於我們各自家裡還有學校發生的事,應該還有很多可以分享!

追尋苦旅─《人生複本》《人生複本》

2018 國中組 佳作
姓名:王思安
學校:臺北市萬芳高中國中部八年三班

愛因斯坦曾說:「我們所能體驗到最美的事物,就是奧秘。」在人生交叉路上,我們將面臨抉擇 ,所得到的結果,必不盡相同。當我開始閱讀《人生複本》時,心情錯綜複雜,既驚奇又感動 ,就深深地陷入故事情節裡了。
男主角傑森在面臨「放棄科學家夢想,盡心盡力成為好丈夫、好父親」以及「放棄自己的愛人,完成夢想,開創自己的一片天」的人生抉擇道路上,出現了分支。原本可以獲得科學獎項的他,卻為了已經懷孕的妻子而放棄研究,希望有更多時間待在家庭中。然而故事中不同分身,過著不同生活的「傑森們」,渴望擁有幸福家庭生活。因此透過另一個世界的傑森,所創造出可以穿越到各個平行世界的「箱體」,綁架並強制傑森離開原本的家。其中傑森因為想歸回妻子身邊的慾望,及遇到許多災難,甚至在死亡邊緣的冒險情節,也讓小說高潮迭起。
我們常常會羨慕,想要別人的人生,總覺得別人的一切都比自己精彩。我也常這樣想──「 要是這樣就好,要是那樣就好了」,但那並不是真正的自己。書中傑森的妻子丹妮樂對分身說 :「人生不是這樣運作的。你要承擔自己的選擇,從中學得教訓,而不是投機取巧。」我很喜歡這句話,她所說的話,對於傑森跟讀者都充滿正向力量,我覺得她是一個非常堅強、勇敢的女人 ,面對眼前的事,能臨危不亂且冷靜地思考解決方法。
書中除了科幻懸疑外,也教導我「珍惜」與「承擔」的重要性。傑森在另一個世界時,才真正瞭解到他對家人的渴慕與需要,同時想起過往妻子與他的美好回憶。但這不代表我們必須要像他一樣遭遇到重大事件時,才得以領悟、珍惜。許多美好事物近在眼前,只是我們常常輕忽,認為理所當然。反觀自己,我生長在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中,父母、姐姐對我呵護有加,但我卻經常不領情,回饋冷淡的態度,不知珍惜,令人悵然。而且面對近幾年科技的發達,所產生「科技冷漠」,社會中人我關係,更是讓人深感孤離。我們應該正視,且用知足的心對待周遭的事物 ,充分活在當下,享受人生。
經由《人生複本》中所言:「每個時刻,每次呼吸,都包含了一個選擇。可是人生是不完美的,我們會做錯選擇。」每個人都不完美、會做錯、會後悔,但那卻是唯一一次的人生經歷,沒有快轉也沒有倒退、返回的選項。正因為人生無法重來,使我們轉而回憶過往、珍惜當下、守護未來。並且能經由深層的自我抉擇,而對自我及他人負責。不需要另一個複本來取代自己,或取代他人,因為你就是你,而且是最獨特唯一的。每個人都應該相信,自己的人生,就是我們所能體驗到最美好、最奧秘、最珍貴的事物。

在惘然裡寫詩《翻牆讀唐詩》

2018 國中組 佳作
姓名:林書文
學校:高雄市龍華國中三年十班

兒時有段時日夜夜盼著那床前明月光悄然到來,翻著唐詩,憨稚純淨的心魂隨月色穿越到秦代 ,而後落在漢朝的邊闕;再細數大軍已走過幾里風霜,循那夢中似幻的皎然。當時,我的唐詩世界裡獨不見情詩。唐詩三百首是一字不漏的背下了,也已心領神會,唯有情詩讀不通透,我始終不解「情」字的意涵。自稍曉情愛之事後,亦能明白「相見時難別亦難」之感,明白「曾經滄海 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也不知南國的紅豆是否耐得過這樣繾綣的思念,苦心勸這些多愁善感的詩人們一句:「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說到晚唐的唯美綺情詩,有人會說:「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亦或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這些千古名句皆出自詩人李商隱之手。記得從前讀《中國古情詩選》,偶見一聯悱惻詩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時而低吟,時而輕誦 ,只覺情意綿長,方知是李商隱的<錦瑟> 。再遇<錦瑟>是在《翻牆讀唐詩》裡,而我已在作者六神磊磊筆下,匆匆覽過李商隱的人生悲歡。六神磊磊說:「唐詩裡面,像這麼美的詩,也還是有的。但再難找出這樣的一首,在一片華美的氤氳裡,卻藏著難言之痛,至苦之情。」古時男子喪妻,稱之斷弦,也難怪原是二十五弦的錦瑟,無端成了五十弦的樣子。這五十條琴弦更是時時刻刻的提醒著李商隱,與妻子共度了多少良辰,相知相守了多少光陰。
「他是詩人,他的淚,是要流到詩裡去的。」原來,望帝將心託給了杜鵑,莊周將心託給了蝴蝶,李商隱亦把他的心託給了他的詩,只是最終仍歸惘然。未能見到結髮妻子最後一面固是惘然,可人生在世,有多少不如意事能隨風花雪月一同逝去?又有多少是不惘然的呢?一首流傳了千年的<錦瑟>夜以繼日彈撥著,又曾為多少癡心作了輓歌?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裏。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節婦吟>是頗具爭議的一首唐詩:詩中的女子究竟是節婦還是蕩婦?詩中的女子接受了追求者的心意,鎮日將明珠繫在了襦裙上,但她經過了漫長的思想掙扎後,還是退還了明珠,她選擇服從於禮教的束縛,沒有違背要與夫君同生死的誓言。「恨不相逢未嫁時」一句,如連續劇裡的台詞:「你很好,只是我們有緣無份」般充滿了惆悵,也許女子是真的覺得惋惜,也許只是想保全追求者的面子 ,是前者還是後者似乎也無關緊要,總之可以肯定的是:她是一位節婦。
<節婦吟>原先還有個副標題「寄東平李司空師道」,李師道是何許人也?他是唐代一位手握大權的節度使,曾派刺客刺殺宰相武元衡,又襲擊御史中丞裴度,野心勃勃。李師道曾邀作者張籍來他手下做事,而張籍為了拒絕李師道,故寫下這首<節婦吟>,將自己比喻成詩中的女子 ,將李師道比喻成追求者。那時李師道權勢正如日中天,是得罪不起的人物,而張籍巧妙的運用這樣一個情感真摯的故事,使李師道不再為難他,既守住了對朝廷的忠誠,也顧全了李師道的顏面。<節婦吟>裡的情意真真切切,晚明學者賀貽孫稱它:「情辭婉戀,可泣可歌」儘管最後免不了留下了幾句批評,卻解釋了為何它總為人津津樂道:它記錄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字裡行間能看見女子在夜深時的輾轉反側,以及追求者的款款深情,那是多麼令人為之動容的詩啊!我特別喜歡作者六神磊磊的註解:「人心,是有它自己的規律的。不管道學怎麼唾棄它,怎麼為了它捶胸頓足......即使不敢公開表態,卻仍舊默默為它所打動。」是了,若<節婦吟>的故事真有這麼不堪,那又怎會成為眾多烈女詩裡的經典?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乾。」這樣纏綿的詩,或許你會以為是哪位唯美派的詩人所寫的,但,它是社會寫實派詩人杜甫的詩<月夜>。「亂世之中,他揮筆一寫,一不小心,就寫出了整個唐朝最動人的一首情詩出來。」六神磊磊在書中如此說道。尤其「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將杜妻楊氏哭得梨花一枝春帶雨的姿態,以苦澀而心疼的語氣寫進了詩裡。當時正值安史之亂爆發,在烽火連三月的亂世,杜甫毅然決然的離開了妻兒,想謀求個一官半職,沒料到會在半路上被叛軍俘虜,然後押送回長安,途中詩人望月思人、思鄉。於是,一個月夜裡,他想到妻子一定又在哭了 ,不能陪伴妻子使得杜甫心痛了起來,他是多麼盼望能早日與妻子相見啊?那是一種無力感,或者該說:惘然。
從<錦瑟>到<節婦吟>,再到<月夜>,詩人們想談的始終是惘然。李商隱的惘然是妻子 早逝,<節婦吟>裡女子的惘然是恨不相逢未嫁時,杜甫的惘然是思念妻子而不得見。無論是何種惘然,皆是無奈,亦是悵惘。面對命運的捉弄,面對造化的遊戲,他們又能如何呢?難道<錦瑟>寫得不夠悽楚柔美?難道<節婦吟>寫得不夠情深意重?難道<月夜>寫得不夠柔和婉約? 不,只是,他們與天下蒼生是無異的,再好的文采也不能使蒼天屈服;在這片悠悠天地間,他們只能選擇愴然而涕下,永遠處於惘然的狀態,或是選擇放下一切,不去想不去念,瀟瀟灑灑一生 。
在讀《翻牆讀唐詩》之前,我從未細品唐詩的奧妙。不曾用心去禮敬唐詩,也不曾試圖理解為何詩人要寫詩;不知曉詩人們在什麼樣的年代鮮活著,也不知曉他們以什麼心情在寫詩,直到細讀完《翻牆讀唐詩》後。記得當下第一個反應是「絕」,而後是「妙」,絕是絕在六神磊磊的文學造詣之高,妙是妙在他筆下的詩人形象生動活潑、率真自然。書中每個章節大抵是如此:作者六神磊磊說書人似的道盡詩人們的趣聞軼事,口吻帶些閒話家常般的漫不經心,但總能清晰的呈現出他的觀點,與他獨特的價值觀,他談的東西是新穎的,不落於俗套,卻又不會使讀者感到艱澀難懂,他善於用他的書告訴讀者:是的,這就是六神磊磊。他清新可喜的文字,搭配金庸小說情節的適時引用,妙趣橫生。幽默的寫作手法,使得讀者更能品味唐詩的風情,以及當下,那群文人雅士的心和情。
閱盡此書,床前明月光又照進窗來,以更清朗的姿態。

迎向未來的勇氣-解憂雜貨店《解憂雜貨店(電影書腰板)》

2018 國中組 佳作
姓名:張冠琪
學校:台中市清水國中一年十四班

常聽到,「每個人的未來是由我們自己決定。」之類的論調,但其實每個人面對未來的心態並不一樣,有些人的內心是很迷茫的,看不見前方有什麼, 是能幫助自己走出幽谷的機會?渴盼獲得能扭轉一切的建議。而《解憂雜貨店》的浪矢爺爺扮演 的正是這樣一個提供建議的角色。他靠著一個就牛奶箱來聽取別人的煩惱、憂愁,再適時的給予他們意見,讓這些人的未來有了很大的轉變。無論是對自我產生懷疑的音樂人、在愛情和夢想中兩難的體育選手,甚至是對父母失去信心而逃家的孩子,都因為一點點的善意,讓他們就像迷茫的旅人找到燈光,從而在黑夜中有了前進的方向。
我認為有的時候人生真的很像在玩遊戲,就好比在玩大富翁,常期盼能藉由「機會」和「命運卡」改變你眼前的困境,成為人生的轉折點。但好的「機會」和「命運」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的 ,往往只能且戰且走,這時候身邊若有聆聽你心聲、一起商量、討論的人,真的很重要!
現代人總會想要透過一些方式來知道自己的未來,無論是算命或是一些心理測驗,我也如此 ,誰會不想要早點知道自己的未來,然後預做準備。但這本書告訴我們,關於未來的種種,有些時候我們早已了然於心,只是缺乏勇氣去面對自己心裡的聲音,就像以前在酒店上班能改善生活的汪汪,她追求獨立自主的人生,想當個女強人,她認為在酒店賺錢的效率更高。而想辭去白天粉領族的工作,卻想不到適合的理由開口,請教了浪矢雜貨店,卻得到一針見血的回答,要她放棄這項工作。其實,她自己已經有了答案,她了解這種行業的辛苦和困難,只是缺乏面對的勇氣 ,才會請教浪矢雜貨店。但得到了建議又如何,她最終都要做出自己的決定。所以,不同的回應會帶給她不同的想法,但有的時候,這種方式反而能更精確的抓到來信者的煩惱;浪矢爺爺的回答雖然具有同理心,但有時候無法明確的給予來信者一個確切的答案。這兩種回答其實各有好壞 ,但都給了來信者方向,最終,還是得看他們自己的抉擇!
我覺得書寫信件的過程就像自己一次次的深層對話,如同我讀著這本書的同時亦會聯結到自己的生活現狀——國中短短的三年很快就會結束,再來就是要面臨選擇未來方向的抉擇了,家人希望我能當一位藥劑師,薪資高和工作穩定是他們選擇的理由,而且他們認為我的記憶夠好,一定可以勝任這份工作。我對這份工作並不排斥,所以我陷入了兩難之中,是要遵循家人的意見當個藥劑師?還是要依照自己的意見追尋夢想?我告訴了家人我的想法,經過討論,我心中已經有了答案,那就是繼續追尋我的夢想──語文系,我選擇語文系不單單是因為對學習語言有興趣 ,而是因為我學習語言的速度蠻快的,而且我也希望以後能去各個國家遊學。因為有了家人的支持,我有了勇氣面對我的抉擇,這,就是我的未來。
小說的最後以一張白紙的回答作為生命的隱喻──每個人的未來都是一張白紙,就看你如何運用它,畫出屬於自己未來的藍圖。對我來說,未來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也許有著重重困難 ,但只要我們擁有勇氣,一步一步踩穩,就能迎向光明的未來。

不怕挫折打倒的《奇蹟男孩》《奇蹟男孩【電影書衣版】》

2018 國中組 佳作
姓名:紀雲禾
學校:台中市清水國中一年十一班

伴隨著ㄧ聲聲的哭聲,一個又ㄧ個的小生命誕生了!但是,好像有什麼不對勁,一個醫生和一個護士衝出了病房,無情地留下一個不知所措的產婦,產婦喊著:「我的孩子呢?他們爲什麼要把我的孩子抱走?」,而當時被抱出去的那個嬰兒,就是───《奇蹟男孩》。
在故事中,一個叫做奧吉的男孩,他得了罕見的疾病,卻因為有顏面缺陷,所以就被排擠,而他的同學卻沒有站在他的立場想一想,他會有什麼感受,只是一直開他的玩笑、欺負他,慢慢的 ,很多同學也漸漸地疏遠他,可是,他沒辦法阻止這些事情發生,他甚至想找個洞躲起來,一個可以把他吞噬的黑洞。
其實,「霸凌」在奧吉的生活中,常常發生,儘管他努力的想要跟一般小孩一樣,但卻因為他的容貌,造成他在青少年時期,受到同儕的排擠、攻擊、惡作劇、背叛,但在現實的窘境中,卻仍然有善良、體貼的朋友,他們的陪伴,讓奧吉的「勇氣」一天一天慢慢的成長,讓他在往後的日子裡學會面對重重困難。
所以,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將我埋藏在心裡的秘密,像投影機ㄧ樣,不斷的在腦海中重複播放 ,讓我不得不開始回憶這件事......在我ㄧ、二年級的時候,曾經有被同學排擠過,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討厭我,所以這些苦我都經歷過,每天在回家的路上,媽媽都會問我:「今天在學校開不開心啊?有沒有交到新朋友?」,我總不能跟她說:「我ㄧ點都不開心!同學都一直欺負我 ,新朋友更不用說了!我根本沒朋友。」,所以我都會撒一個小謊,我會說:「今天在學校很開心 !那個某某某有跟我玩,還說要跟我當好朋友。」會這樣說是因為我直接跟媽媽說這些事時,我怕她會告到學校去,而讓那些同學的行為變本加厲。
有一段時間,我睡覺時總會作惡夢,常常會在半夜時驚醒,才剛進入夢鄉就被惡夢嚇醒了!好不容易睡著了,天就亮了!所以,我就只好掛著黑眼圈去上學,在上課上到一半時,我常常會跑去找周公下棋!(我想老師應該是看到我常常掛著黑眼圈,所以在我睡覺時不忍心叫醒我吧!)但因為我在上課時,打瞌睡的次數太頻繁了,所以老師就把我叫到辦公室問話,老師問:「妳怎麼了 ?最近看妳常常在上課時打瞌睡,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在老師溫和的詢問下,我的淚水潰堤而出,老師ㄧ看到我哭了,便將我擁入懷裡(我的老師是女的),後來,老師又連續問了幾個問題,我便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她,講完以後,老師拜託了其他的老師來照顧我,便轉身離去,我想:「老師ㄧ定是去處理我的事情,真不知道以後在學校的生活要怎麼過,唉!」正當我這麼想時,全班突然出現在我面前,有點嚇到我了,不過,他們全部都一起對我道歉耶。
後來,我進了幾次輔導室,但是,我再也不會做惡夢了!而且啊,再也沒有人欺負我了,我很高 興這件事是這樣結束的!
在故事的最後,奇蹟男孩念完了小學,拿到了畢業證書,雖然這是件非常簡單的事,但對奧吉來說,他的「勇氣」卻遠遠比同齡的孩子多上許多,所以,他最後才能改變同學對他的看法,並獲得大家的青睞。這或許就是我欽佩他的地方吧!
其實,五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我現在已經是一個國中生了!現在的我,還蠻慶幸一件事的,就是───當初若沒有老師幫助我,我可能沒辦法踏出自己的世界,那我應該還會像以前ㄧ樣交不到朋友吧!但我明白,我自己也要努力,不能總是依賴別人,我應該要像奇蹟男孩一樣,讓別人發現自己的優點,並且要試著去交朋友,勇於嘗試帶來的結果不一定都是壞的,說不定會帶有那麼ㄧ點點的好,不是嗎?
其實,地球上的任何人都有可能是外貌協會,大家都喜歡美麗的事物,長的好看的人,總會吸引很多的人,反之,則是人們避之唯恐不及。最後,我誠心的獻上《奇蹟男孩》這本書, 希望你能細細品味藏在字句中流露出來的情感!

分數不代表一切〈成績單〉《成績單:安德魯.克萊門斯3》

2018 國中組 佳作
姓名:黃昱勛
學校:台中市清水國中二年十九班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越來越無暇處理來自週遭的客種訊息,於是我們開始在人事上貼上各式各樣的標籤,我們仰賴報紙給我們大標題、依靠......甚至對於人的了解,僅以分數去概括他的一切。
書中的主角是一個平時考得很差,大家都認為她不認真讀書,是一個只知道玩樂的小孩,殊不知她其實是一個天才。這就是現代社會對於教育的刻板印象,只要分數考不好,就一定不是好學生。因為這個刻板印象,導致學生在考試時,在意的僅僅是「分數」,而非學習。現在的學校猶如一間間的工廠,只是在製造一個個考試的機器,而不是一個個讀書的人才。書中提到:「考試就像拍立得,只是把你的學習成效記錄下來,重要的是錯誤倒底了不了解,而不是納大大的分數。」,這段話道出了現在的學生最大的問題,因為家庭的壓力,亦或是學校的壓力,造成學生認為分數才是最重要的,這完全與教育的本質背道而馳。
也因為「分數」,許多平時分數不高的學生開始懷疑自己,甚至感到自卑,從此放棄學習。更多的是分數高的學生,可能因為一次的失誤,使分數下降了一點,卻因此而遭受父母、師長的指責 。分數高的學生一直處於高壓力的環境下,根本不允許失誤的出現,卻因如此,許多人受不了壓力誤入了歧途,甚至結束自己的生命。難道這是教育的本質嗎?這時父母和師長才要自責、反省 ,已經來不及了。
而我自己也曾經被邪惡的分數蒙蔽了雙眼、綁架了內心。那段日子裡,我過得非常的不快樂 ,每次考試只想著要拿高分,讀書也不是為了學習,而是得到分數。成天為了那一點點的分數而斤斤計較。這段時間裡,我過得太痛苦了,曾經想要放棄學習,於是我開始擺爛,分數也跟著急速下降,也因如此,引來了師長和父母的關切,我趁機把分數的「惡行」一一的告訴他們,讓他們知道分數是如何「虐待」我。漸漸地我也在師長和父母的開導、鼓勵下,慢慢地開始對學習重拾希望。我很慶幸我沒有在分數的「誘導」下,走上歧途。
比起歐美國家,我覺得亞洲國家的教育方式還是太注重「分數」了,我們不應該從小就限制孩子只能坐在書桌前閱讀,我們必須做的是讓孩子多看、多碰、多體驗。現在很多的父母還是希望孩子能夠唸高中,真的逼不得已才讀高職,這種作法是錯誤的,因為從小被限制只能在書桌上讀書,沒有機會多看、多碰、多體驗,所以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興趣是甚麼?等到十五、六歲時,才要找尋自己的興趣已經太遲了。
分數並不代表一切,不要因為分數而限制住了自己,不要被分數的魔咒緊緊困住了。我們要做的是找出自己真正興趣,選擇自己所喜歡做的事,不要被父母和師長左右了自己的人生,人生要活的多精彩,全都掌握在自己手裡,這才是教育真正的意義。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閱後心得《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

2018 高中組 佳作
姓名:張芷瑄
學校:高雄市中華藝術學校 劇二美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
茫茫書海之中,此書吸引我所有的目光,由精神科醫生的角度,以第一人稱來和病患對話 ,對話內容深奧,像是平常人較不會去涉略的神學、哲學、科學、醫學等等,因此我的好奇心被 點燃了,究竟精神病病患和所謂的正常人有什麼區別呢?也許全世界都是瘋子,也許沒有人是瘋子,三十四名病患,每位病患的想法都很奇特,如果真要分類大致能分成:能感知特殊事物的病 患;堅信有上帝的病患;自圓其說的病患;被未知生物追殺的病患;想像力過盛的病患,當然不 只五種,因為三十四名病患是千差萬別,卻又如此毫無二致,他們的智商不會輸給普通人,甚至 還有可能是天才,最重要的是,他們比任何人還能清楚的表達自己。
一位男病患,在他被剝奪特殊想像力的權利前,平時都不發脾氣,就連被痛打一頓,還是面帶笑容,原來這位病患的想像力無比豐富,能夠依照自己的需求,創造自己的虛擬世界,盡情恣 意,他強調這跟真實世界一模一樣,只是他就像上帝能掌控一切,當患者療程結束後,笑容消失 ,或者比起生活在殘酷的現實裡,死在幻想的國度裡會來的更加幸福吧!人類擅長用幻想來逃避 事實、掩蓋過錯,就算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土裡,也埋不了諸多缺失,不如坦然面對一切。
「你治不好我,也不用治,我根本沒有病,有病的是別人!」這是書中物理學博士所說的話,他認為影子是有生命的,聽起來很荒謬,但他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其實這位博士和其他人一樣,只相信自己認以為真的事:「每個人都將自身所感知的範圍當作世界的範圍。」多數人認為正確的事物,就是我們肯定所認知的世界,少數人所看到的事物,因為無法被接納且不在我們的認知範圍內,不能被驗證,才會形成我們口中的精神病病患,其實一切都是思維上的偏差,就像每個人對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
精神病病患的生活,宛如懸疑驚悚小說般精彩,三十四名病患的故事,一則接一則令人駐足其間,不忍釋卷。其中最後一名病患,用言語就能逼瘋一個人,那不知要看透多少人情冷暖,才能如此絕情?「抓一對母子,在他們身上裝炸彈,只為了測試他們願不願意為對方付出生命,最 後沒有殺死任何人,但徹底扼殺了母子之間的信任。」我們看似活得自由自在,但卻有許多的限制,同性議題、言論自由等等,一昧按照自己的想法,只會被嫌棄,被要求改正,除非足夠有說服力,否則只會被迫改變,猶如醫生協助精神病病患偽裝成正常人,一個人的思維是無法輕易改變的,只要表面一切「正常」,誰會發現思想有落差呢?
人不斷包裝自己,形成偽裝,沒有人像精神病病患一樣真實的表達自我,畢竟要在世界上生存,表面的處世功夫是很重要的。原始時代沒有這些規定,弱肉強食的世界觀是唯一從古至今不變的事實。探討事物的本質,能使我們更進步、更團結。我們不能輕易斷定一件事的真實性,所以使用很多假設和實例來說服事件的真偽,麗如:一覺醒來說著從來沒聽過的語言,對初相見的人有一見如故的感覺,如同書中所言,我們都是同一個人不斷在做輪迴,世界上沒有標準答案 ,標準不過只是文明所帶來的影響。文明來自人性,而「人性本惡」,因為自我意識太強烈,包裝出掩蓋事實的「人性本善」,到頭來人不過是以自身為中心的群居生物,圍繞著既定的世界觀 ,不排斥也不反對,只是盲目追尋。
世界明明有無限可能,人很主觀,又容易被聳動的言語所影響,易於盲從,在極端的情緒控制下,微乎其微的可能性就會被放大,因而產生了恐懼,失去理智。人之所以會進步,是因為會思考,探討彼此間的差異正是進步的明證,特別是獨特又能被世俗認可的人。但人排斥未知的事物,要成為被認可的人,需要突破重重考驗,過關了,就是天才;否則不是凡人就是瘋子。人會 思考,應該像精神病患一樣,保持自己獨有的思維能力,不受外界影響,也不干擾外界,不踩到 生而為人的最後一條底線,想唱歌就唱歌、想寫詩就寫詩、愛幻想就幻想。迄今我的所知有限 ,但我很高興我活在世界上,還能思考,還能分辨真偽,同時保有專屬於自己的想像空間。
如果要用四個字形容這本書,會是「深不可測」!此書章章扣人心弦,無法朔料,勾起我深深的探索欲,顛覆常人的思維模式,人要勇於突破,不應該循規蹈矩活在框架裡,像被關在透明的牢籠般不自在,和別人不同又如何?活出本身的價值,在宇宙中翱翔,自由自在,當一個非同凡響的思想家。

生而為人《做工的人》

2018 高中組 佳作
姓名:連思瑜
學校:台中市私立曉明女中 高二甲班

我們都追求一個關懷人權與自由、講求公平與公正的世界;我們生活在自由民主的社會,享有生存、教育、工作的權益;任何人都不應被歧視與受到權利的侵害;我們可以透過個人努力決定我們未來的生活;我們可以循法律管道爭取權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這是我們理想中社會的框架,這是我每個人所該公平享有的一切。但現實是,理想中的框架確實存在,不過不是保護所有人,而是區分出兩群人:在框架裡的人們安居樂業,相信法律與制度的公正;而框架外,有一群沉默的人,不受保障,甚至被框架所擠壓與踐踏。然而,框架裡的人們毫無所覺......,這兩個群體生活在同一世界,卻宛若處在平行時空。
林立青的這本《做工的人》,文字真誠、赤裸、熱切,誠實又生動地敘寫了一個個工人們的日常與故事;也寫自己作為一個有穩定薪資的工程師,長期接觸工地環境下,他的位置其實既是身處其中,也是旁觀整個結構與制度的壓迫,這樣的位置既能同理,也使他更能看見這制度的荒謬與歧視。因此,在紀實之外,也有他對許多現象的同理、反思、控訴,以及無力與悲哀。這樣的無力與悲哀來自於許多壓迫的情況中,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消極的不配合,然而「生而為奴,逆來順受而已。什麼也做不了」。當他看見執法者或警方的偏見與針對、業主與管理階層對工地環境嚴苛的不理解、對外籍勞工的剝削,也只能看在眼裡,最多做一些消極的抵抗,然後,逆來順受 。
當我閱讀這本書,並意識到這本書所書寫的便是我所生活的社會時,感到稍微的喜悅與更大一部分的悲哀。喜悅於有這樣一本書的出現,描寫我們生活中被忽略的工人,一個被「透明化」的群體。雖然他們對建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但我們不會注意,我們只會看到,一群「勞動力」建築了一棟高樓,高樓建起後,官員剪綵人們進出,那群「勞動力」也大概去別的地方蓋大樓了。我們從來不曾記起他們,也就無所謂遺忘。他們不被視為一個「人」,而僅只是被化約成沉默的「勞力」看待,沒有人在乎他們的名字、尊嚴、權利、待遇、娛樂甚至於性慾,這些作為一個完整的人所具備的需求;即便在街上擦身而過,我們也只是迴避他們身上的傷痕、粗糙的皮膚、變形的關節。但這本書描寫了他們的生活,例如上工的勞動、下工後的娛樂以及他們一個個不同遭遇的人生,讓我們意識到,「他們也是人」、「做工的人也是人」,於是書中那灼熱的陽光、燙手的鋼筋好像灼燒在自己身上;制度的暴力與歧視也踐踏著己身;社會上看的見與看不見的差別待遇,閱讀者也一併承受;我們在街上曾迴避過的傷口也有了痛覺。在這樣的過程中,我也侷促難安,因為我認識到了,我們,同樣為人,是如何殘酷的對待彼此,這正是我最感悲哀之處。最後只能安慰自己,受壓迫的不是我,我依然在框架下被保護,但這樣的自我安慰,何嘗不是更大 的諷刺與無法迴避的羞愧!而當意識到,底層之下還有更底層、被剝削之下還有更極度的剝削時,例如同樣做工的外籍勞工、原住民、身障者,更感悲哀與無力。
如同書腰引言:「這社會要求他人有尊嚴活著的,幾乎都是收入穩定的人」,現行狀況下,決定一個人受框架的保護與否,在於他的經濟能力與社會階級;大大的引言後還有幾行字,「但一個人只是想活著,謙卑和努力的活著,難道不值得尊敬?」的確,書中所描述的人們也都同樣 用力地活著,我們應該享有同樣的權利與尊重,因為我們同樣生而為人啊!因此最初的悲哀過後,也認知到義務:我們都有責任去認識與面對這個世界、這套規則的不完善之處,儘管直視的是血淋淋的傷口與疼痛,我們仍要堅定地逼視並開始著手改善,因為,我們都追求一個關懷人權與自由、講求公平與公正的世界......,也因為,我們都同樣,生而為人。

我和你一樣,從未忘記《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2018 高中組 佳作
姓名:李穎哲
學校:花蓮市慈大附中 一年五班

和《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第一次邂逅,是在一年多前。當時改編電影還未上映,書頁的色調也不是現在這般地中海式蔚藍,而是猶如歷經波瀾的老照片般,以簡單的黑與白為基底。對當時的我來說,這種格式的封面在第一印象下,基本上代表了幾個特質:「西方古典文學」、「名著」 、「用語晦澀」與「難懂」,與我心中它的同類《雙城記》或《蒼蠅王》一樣,都不在當時的考慮範圍內。但當我第一眼看到書名時,我還是被擊倒了,這得要是多麼浪漫有情調的一個人,才會說出:「用你的名字來呼喚我吧!」這種話啊!愛到了什麼地步,才會想要擁有彼此的名字 ?雖然我在當時選擇了其他更輕鬆的書,但這句情話還是被我封存在心頭,期待著有一天也能用 這句話來呼喚另一半,共享對方的名字。
直到不久之前,我又在書店再度遇見了這本書。雖然電影版的書衣與舊版相比年輕了何止十歲 ,但真正吸引我買下它的,卻是寫在封面的那句:「給那一年的我和你,給所有即將成為永恆的瞬間。」
我一開始以為,這本書跟其他愛情小說一樣,都是「相識」——「試探」——「圓滿」這樣同一種模式。但沒想到的是,才不到十頁,少年艾里歐就坦承自己被捲入了迷戀的漩渦——進展那麼快接下來還要寫些什麼呢?但我還是低估了暗戀的力量,對瘋狂熱戀中的人來說,任何情感中細微波折所引發的漣漪,都像是咆哮而來的洶湧浪潮;前一刻還如入深淵,下一剎那卻又會因一個眼神交匯而彷彿置身天堂。作者艾席蒙用巨細靡遺的文字,將戀愛中的百轉千迴與成長過程的迷失、掙扎全描繪了下來。整本書從頭到尾都是艾里歐第一人稱的幻想與感受,帶著讀者們仿佛一閉上雙眼,就能回到他們相遇的季節,那個散發出金子般奇幻色彩,卻又能真實感受到複雜情 感在指尖躍動的夏日。
人生就像是一大桶顏料,隨著歲月成長,色彩也逐漸繽紛。命運讓我們與對方相遇,它拿著管子,在相遇的兩人間交換著雙方的顏料。從你那裡加一點到我這兒,再從我這兒也注一點到你那 裡,時間久了或火候夠了,彼此的色調也會越來越相似,漸漸分不出你我。愛本身便多少帶有著崇拜,要知道,你愛上的人也愛著你,這概率得有多低,更何況還是兩個男孩。於是,艾里歐率先把奧利佛注入進自己的生命。他就像每一個人暗戀的縮影,一邊希望對方知道自己的心意,一 邊又擔憂對方會不會因此厭惡自己。幸運的是,曖昧害羞的兩人,在不斷試探中,還是吐露了心意。他們不斷改變著彼此的顏色,變得比了解自己還要更了解對方,只有你和我——互相擁有。 也因此「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從一句動人的情話,升格為了真摯的邀請與告別的輓歌。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一段珍貴的感情體驗,娓娓道來,就像是一片遙遠朦朧的原野。
在國中的時候,我有一個最要好的朋友,他是我的同班同學。我們什麼事都一起做:每天吃完午飯後,我們一起去洗碗,邊洗著碗,邊談論身邊大小事;我們一起自願倒班上的垃圾,就為了一起聊天南地北,逃開下一節課開始的十分鐘;他拉著我跑完了十四公里的迷你馬拉松;我熬夜看完了租來的《布達佩斯大飯店》dvd,就為了明天與他展開新話題;每個晚自習開始前,我們都會躺在沒有別人的司令臺上,一起看星星;我們都是雷利·史考特的粉絲,假日時,我們抱在一起 把《異形》重複看了一遍又一遍;我教他數學,他教我畫畫;他是尼采,他是太陽,他是我的休·傑克曼,有他在,我便不怕孤獨......我堅信我們的友誼會超越畢業——直到永遠。但有一天,我無意間從班上一個女生口中聽到了一件事,他是同性戀,而且喜歡的人就是我。
似乎全班都知道這件事,就只有我不知道!一瞬間,我成了迷失在大洋正中央的一葉孤舟,心被灰濛濛的未知感一層層鑲嵌,無力思考未來,珍藏的回憶一下子全變了質,成了累贅。於是,我變得異常敏感,開始胡思亂想,觀察著所有我認為可疑的東西。我發現每次他要轉頭與我聊天前 ,都會先停下手邊工作半分鐘;我發現明明他有帶課本,卻會說沒帶,坐在我旁邊與我一起看 ;每次我跟他獨處的時候,我都會默默緊張,擔心他會不會突然告白......原本朋友間無意義的舉動,似乎都成了暗示;每一句話,好像有額外的訊號;就連一些玩笑話,都能讓我莫名的產生悸動。
明明我什麼都知道,卻又一直隱藏得好像什麼也不知道。我生怕被人發現我是清醒的,而一被發現,就必須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我沒有勇氣做出任何嘗試。我沒有勇氣肯定或確認出自己是雙性戀;我沒有勇氣負擔令友誼喪失或轉向的後果;我也沒有勇氣承認自己的內心深處,其實還帶著那麼一絲絲期待。
在曖昧與糾葛間,我們很快畢業了。在那個漫長的暑假,我去他家玩了一整個禮拜。那週的每個午後,我們都在戶外騎著腳踏車,花蓮的鄉間跟書中的意大利南部鄉村如出一轍,我和他並肩越過了一個又一個田野與小溪,車輪摩擦著被烈陽烘烤的柏油路,輪子時不時發出咔咔聲,空氣中充斥著專屬夏天的蟬鳴與荷爾蒙味。和艾利歐一樣,我好想就這樣什麼也不想,就這樣和他這 樣一直騎下去——直到世界的盡頭。
在我離開他家前,他用了一部電影隱晦地向我坦白了他的性向,除此之外沒說別的。儘管如此,我很清楚他卡在喉嚨裡,沒能說出口的下一句——「那你呢?」。我依然選擇了隱藏,我沒有勇氣給出任何的答案,就默默離開了。在下一次見面的時候,雖然他還是一樣積極熱絡,但我們卻都表現得好像忘記了那個剛結束的夏天。漸漸地,一切好像都過去了,因為所處不同高中,我和他也在不知不覺中被時間拉得漸行漸遠。
在這個情竇初開的年紀,讀《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我讀到更多的是自己的情緒。這本書不只是一個關於成長與時間的故事,它還是一封私人的情書、一篇針對發現與失去的問答集。它給了我勇氣,也深深鼓勵了我:那一些關於友誼,甚至超越了友誼、性向、愛情的東西,都值得用青春去銘記、去體驗、去珍藏。
在書的最後,奧利佛告訴了艾利歐他要結婚的消息。當時已是冬日,是冷酷理智的冬日,雖然 夏日的激情已經降溫,但互相連結的愛並未消逝,而是以一種更綿長冷靜的姿態持續,存在於兩 人的記憶中。
從別人口中聽到的一段感情,想要觸摸卻總是遙不可及;但若是自己的回憶,就像地中海中央 正在沉思的一座燈塔,在每一個孤獨的時刻,都帶領我一起去擁抱寂寥的長夜。即使我們因為成長,把這些回憶遠遠拋卻到了身後,那座燈塔依然閃爍著、守望著——守望著在我迷茫時,引領著我重新駛入溫暖的避風港。燈塔的光芒,絢爛如火,在我的記憶裡永恆燃燒,照亮那個忽然一夏所做的仲夏夜之夢。
引用書中末尾,奧利佛對艾里歐說的一段話:「我和你一樣,我什麼都記得。」我們都記得一 切,包含每一個細節。連那天司令台正上方是哪一顆星星,我都和你一樣,從未忘記。

世界的背面—初戀樂園《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2018 高中組 佳作
姓名:李寬宏
學校:屏東縣恆春工商 普通科二年甲班

「因為她們死了,所以她們永遠年輕。」 忽然想起村上春樹的這個句子,或許這便是作者離世前的想法。思琪瘋了以後,靈魂又再次地從幻想中離開,和我們每個人一樣的十幾歲的靈魂,永遠從高中教室裡缺席,再也沒有回來過。
我從沒想過一個人可以把自己藏的這樣深,如果每一個若無其事的表情背後都有一份別人難以 體會的傷痛,那麼得要有多堅強的心臟才能夠把一切都看得雲淡風輕呢?人們總是說經過痛苦才能成長,確實是這樣嗎?我懷疑著。身而為人,根本沒有任何一個人該受到那樣的待遇。
書裡的思琪從小就熱愛文學,並且對於多數作家都瞭若指掌,心痛的是,思琪最後仍然隨著書櫃裡的那本馬奎斯的《百年孤寂》,在浩瀚無垠的書海裡溺斃,生於文學,死於文學,如同書裡寫道「美麗總之是孤獨的,他的孤獨不是一個人的孤獨,而是根本沒有人的孤獨。」有些痛苦確實是存在的,我只怪總是有人不願意承認這樣非人的痛苦,怡婷曾經氣憤地對思琪說:「房思琪,你明明知道我有多崇拜老師,你為什麼要把全部都拿走。」但怡婷就是不懂,這根本不是真正的快樂,這只是你們給的定義,《向光植物》裡曾說過「傷口是嘴,要說出想說的話,才會好 。」只可惜思琪的嘴已經被老師的甜蜜棒棒糖給填滿了,身體也任由老師嬉鬧,那才是真正令我心疼的隱喻,難怪有人曾說過隱喻是世界上最危險的東西。
時間的顏色就像是光的三原色,若照在紙上,就是乾淨的白色,一如思琪,但如果將那三種顏色全部塗在紙上,就會變得非常骯髒,我想李國華就是那張紙。
不得不更難過的去承認,書裡並不只有一個「房思琪」,身為資優生的曉奇,同樣的踏進了如地獄般的初戀樂園。踏進補習班裡,就如同走上充滿豐腴文字的天堂路,一去不復返,如此偉 大的升學主義,如此偉大的國文名師,溫良恭儉讓!後來才真正覺得甜言蜜語的攻擊力也是如此偉大,從一開始的高中學生,到後來成為精神病患。反觀我的周圍,一樣的臺灣,一樣的課堂 ,會不會再有一樣的曉奇同學出現?
言語就如同我們人身上的一部分,所以理所當然的會笑,也會痛,曾經愛上老師的曉奇和餅乾,都被話語溫柔的簇擁著,等到老師遇到了下一個更年輕的,更聽話的,就被其口中的文字狠狠撞擊,並且無聲無息。我的心境也如此。
書中的伊紋和思琪長相非常相似,我想作者描繪的伊紋即是思琪和怡婷心目中的自己,伊紋結婚時的那場面,至今我都彷彿置身其中,「婚禮是一個女人一生中最美麗的時刻。」後來我才懂得這也是種隱喻,世界上的女人要開始慢慢地從巔峰走向下坡了,婚姻是,生命也是。可憐的伊紋,到最後竟然也絆倒在自己的華麗婚紗之下,哭著叫丈夫一維別再打她了。人性本來就如此 ,當我們獲得了深深愛著的物事,時間久了,就會從順服變成盲目,直到最後伊紋說的那句話 ,才用力地將我們這些學文學的人打醒,「我漸漸發現自己對生命其實是很貪婪的。」我想起思琪為了老師曾經站在陽台的欄杆外,想起餅乾為了老師在馬路邊睡了一夜,曉奇為了老師拋棄自己的身體,怡婷為了體會思琪的痛,脫光衣服任由老師嬉鬧。原來這些就是世界的背面,你我都不願意接觸,但確實存在的世界。
回顧真實生活裡,還有多少人如亞當夏娃般,在神聖的「初戀樂園」附近徘徊,我想起張愛
玲的華麗而蒼涼的手勢,指尖即為樂園所在,輕易抵達,但卻如深淵般,無法如心的被遣返送回 。只願不會再有下一個房思琪,不會再有那樣如此偉大而慘忍的升學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