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然

2019 高中組 第一名
姓名:羅語柔
學校:宜蘭縣蘭陽女中二年十二班

字的樣子。
         「我」,在尋找字的樣子,像初生之嬰提,撫觸繾綣溫爽的風、抓不住香雪落紛紛,模模糊糊的七彩光暈以及清晰的濁世之塵香。一顆心旁看得見日出之前的微光,「怕」是內心恬靜,了無激動;兩片舌葉體會人生五感,雜陳後留下的生命況味,舌知甘者謂之「甜」;一個長著幾莖頭髮的人留下一道不深不淺的背影,「腦」,頭髓也。

         漢字發展三千多年,一代一代人傳遞形象化的交談語言,或刻,或畫,或寫,當筆墨交棒於五指之間,執掌,我又能揮毫出什麼故事呢﹖最近的生活像乾扁的枯枝被刺在稿紙上,窘迫又疼痛。無可奈何的孤零零矗晾在那,什麼也到不了,什麼也走不開。十七載的第一根抹草枝已然凋萎,葉子五片散進洗澡水裡,三片潤白水入腹,保證我不再無來由哭泣,近不了身的邪氣使我平安種下當時的將來,第二根、第三根、……去年年底我隨手撿拾一枝青葉散盡的落木,挖開土像剖掏心臟讓它進入,祈求生根如絲密密縫合,畢,抬首望去,山谷丘壑,就只是在那片平坦的皺褶之外──一塊被曬得發黃的紙。

人終其一生都在寫字。

         從細嫩的膚一摺一摺的添上肌理、皺紋、傷痕,走過的風景細細密密刮起砂礫,見過的冷暖絲絲黏黏裹緊水滴,在臉上、身上、手心之間,一撇一劃一豎一捺,皆是過去,即是來歷。又好像一切如此自然,「我」就該這麼書,「你」就該這麼寫,細看,卻接收到某種猶豫的懷疑,介於天空初亮要紫不藍卻又悄悄添了澄黃,接近霧灰色的不確定白,以及一晃眼「咦﹖我怎麼會在這兒呢﹖」,與「噢,你也在這裡﹖」的個體定位性,好比旋身一瞬,即看見所尋之人於燈火闌珊處的驚詫,這種恍然的思索絕無關對錯,僅僅只是在剎那觸碰到了「本質」。

         而這本書帶給我的開闊,無非是就是這種介於虛無與盈滿之間的感覺,彷若漂浮於塵世,脫離「我」的現實,卻又更深更深的踩入歷史隔空,並沿途撿拾作者遺留於路上為標記的落花。當然棧道上包含更多,卻不好一一明言道,一本書能容納下多少「我」的人生,大概也就那些重量了──儘管箇中滋味因人而異,所談的大抵還是那些,身為「我」──讀者的感觸思想。

         細觀日常,我們一天究竟會看見多少字呢﹖假如一個字最基本以零點一公克計算,那又會有多少字重於此份量﹖漢字的準確度與普遍性緊密包裹生活,輕如萍水相逢的過客之名,重如所珍愛之人事物、自己的名字。字與人,人與字,不僅僅躍入文章,更緊緊縫入生命之丘壑,深根,相合而不可被分割。

         隨手撿拾的無名枯枝依舊仍未冒出松花色的新芽,東風已綠窗簷蔓,嫩青與老葉交錯如一波清流,不知亮起了多少過客的面龐,也許生活就是這個樣子,錯身與被錯身,穿梭與被穿梭,才得以讓人在上頭提筆揮墨,寫下一瞬卻不朽的「人」字。南風如絮融春色,我仍等待綠葉的冒出,蓓蕾的綻放,等待今年的第十八劃,卻不否認乾枯的枝葉排成「」也別有一番況味。

         張大春先生在書中寫道:「生命只走過一回,但是字卻能將之帶回來無數次──只要你願意讀。」

         今年暮春我如蠹魚,啃蝕蘭園書壁掩埋的金屋,餓,字字珠璣卻裝不進我肚腹。偶然瞥見此書,一眼即生旨趣。見字如來,如見字來,飢蟲為我彷彿在用力尋覓一生,在篩選籍本的過程中拾起那些被裝訂成冊的文字,步伐作者的一生,自己的初生。

         望見「我」輕輕穿越字的樣子。

環境與人性的科學實驗與化學變化 ──我讀東野圭吾《禁忌的魔術》的真實感受

2019 國中組 佳作
姓名:楊皓文
學校:衛道中學國一五班

環境與人性的科學實驗與化學變化
──我讀東野圭吾《禁忌的魔術》的真實感受
         東野圭吾,日本的超人氣推理小說天王,原本是汽車零件供應商的他,因為寫了〈放學後〉而獲得「江戶川亂步賞」,就下定決心辭職,開始專業寫作的生活,這樣的轉換跑道的「文學實驗」,創造了一場生涯規劃的「化學變化」!讓廣大的推理讀者,讀到了東野圭吾一系列的精彩創作。我和他一樣,是個喜愛推理的人,但我的個性卻是比較古板,無法和他一樣不斷的「魔術創新」,且「突破」自我的禁忌。
         東野圭吾認為,短篇作品要盡可能地減少詭計,好讓他能全心投入在角色的故事上;但在長篇的作品中,他會使用大量的「科學」詭計,就像伽利略用科學的方法來解謎。但有次因沒想清楚主題內容,因此要將短篇小說「大改」成了長篇小說,讓他隨時思考要怎樣寫,才能使自己的作品可發揮到最好。想不到突破首次長篇小說遇到的難題,因此完成了《禁忌的魔術》,讓自己有如化學推理小說界的「居禮先生」一樣重要。
         首先,我認為書中愛做科學實驗的主角湯川,他的個性變化是一種可逆「物理變化」,雖然他的個性,隨著不同的時間、故事的情節,產生很大的改變,可是在沒有案件需要破解時的空檔,他就又會回到懶散的本性。故事中的他,沒有改變的是他慈悲的人性,從頭到尾都是很「真實」的人。故事中他都未曾說謊、不被賄絡,他都「有話直說」,有正直的意見或有益的想法,就會直接提出他的見解來與大家討論。我的國文老師曾說過:「你對這件事的看法是什麼,它在你心中就會是什麼。」,我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一定也和主角一樣是「真實」的人,因為我從閱讀中發現了故事中的部分人物和作者的個性有許多相同之處,我看見作者對人物的刻畫有自我的認同。
         我覺得一開始的湯川,是一個沒有想持續破案的人,前幾次他都說:「證據太少,我無能為力。」;但中間的故事中,他展現做人很「真實」的那一面,也擅於利用自己的專長,運用在日常生活上,開始使用少許的證據來進行猜測與推理,讓整個案子的可能性慢慢的聚焦縮小;到了最後,以他深厚的物理學功力,結合警方所給予的大量證物,以及訪問時所作的筆記,讓這個原本看似不可逆的人性懸案被破解,也讓我看到他在前、中、後的故事中的不同之處,而展現他那勇於逆轉既成事實的無比韌性。
         其次,故事中寫到的「科技城」情節,就好似現在的「核能發電」存廢議題一樣,支持與反對的力量,勢均力敵撐開了議題的表面張力,讀起來極有真實的感受。像大賀提出極力成立科技城,為的只是賺取更多的財物,可是他完全沒有想到這些輻射物,對人體及環境是有害的;而反對的勝田,卻是不希望他們的家園、動物、植物、環境,因此遭受不可逆轉的終極破壞,而開始招集大家來參加「反科技城」的活動。
         「科技城」的情節,訴說出人與人之間都有「利」、「害」的關係,而當人得到「害」時,就會對得到「利」的人進行報復,且得到利的人通常是不擇手段,為了達到目的,最後醜聞被公諸於世,如同電影《極致對決》中的情節。我覺得東野圭吾書寫的手法,是很有「現實感」的,不像一般的小說,看了就完全沉浸在虛幻的故事中,活在空中閣樓而不食人間煙火,但看這本書時,讓人聯想到現實社會中的種種問題,也讓青少年的我,能邊閱讀、邊思考,做為一個地球公民的我,要共同參與怎樣的事業?共同創造怎樣的未來?
         第三說到人性的化學變化。這個故事中古芝伸吾,自從他下定決心要殺大賀議員時,就算事後會被警方逮捕也沒關係,他每天不斷的在工廠認真學習金屬加工,還會在家裡研究彈藥,使他的「磁軌砲」的威力更強、更精準,讓他完成任務的機率更高。雖然展現了一個特有的堅持性格,但是卻大錯特錯,偏失了方向,讓自己這場報復的「實驗」徹底失敗,更讓自己的生涯規劃,因射向害人害己的方向,產生「不可逆轉」的化學變化。
         當大賀偷情的醜聞,被長岡知道,他沒救古芝秋穗的決定,讓弟弟古芝伸吾感到傷心,並開始計畫殺害大賀,而中間出現間諜勝田,他也幫了大賀,讓整個反科技城的行動未能成功。這三種人常常會在社會中出現,就像我班上同學之間,為了一些彼此看不慣的事情而爭吵,有一方會惡整另一方,使他們出糗。於是雙方人馬的彼此惡鬥,更會干擾班級秩序,而讓班上風紀變得更混亂。於是過程中會介入第三派勢力,讓惡整的同學計畫無法成功。看推理「小」說,讓我也在推理班上人際關係的「大」變化,真的令我感同身受。
         第四書中的主題「科學」力量,可以讓人類整體生活便利,也能使個別生產者賺大錢;可是這些利益增加中,隨著而來的是許多受害的生態遽變,危害大自然的生物、地球環境、社會的秩序…….,因此,有了反對的信徒,希望不要在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糟。而在這些信徒中,卻有人像故事中的勝田一樣,因抗拒不了矢場的賄絡,而從「信徒」變成出賣自己人的「叛徒」。描寫同一個人從「信徒」變成「叛徒」,讓我這個國中生覺得:這種「科學」人因對自己的不老實,而造成「邪惡科學」會逐漸被人類拋棄、被社會淘汰,「人性科學」才是未來ai時代所需要的「優質科學」。
         第五,關於我自己的閱讀心得的變化。我邊讀、邊猜東野圭吾的安排,猶如我用相機在對焦,發現我的猜測和作者的安排,有時相差甚遠,魔術的障眼筆法,誤導了我眼前看到的現象, 還好東野圭吾就像書中的主角湯川一樣,擁有對破解與超越困境,永不放棄的堅持。因為有他慢慢的解說,我漸漸的掌握距焦的方法,讓我推理的視野,從模糊變得清晰起來,讓我這個推理迷,不但沒有「迷路」,反而「癡迷」。
如果沒有讀到這本書,我就少了學習大師級的的推理小說家寫作手法的損失;還好看了這本書,我看見東野圭吾《禁忌的魔術》,像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一樣,可以將每段一個敘事情節,都變成一個個獨立的故事,而且筆法幽默、具有神祕感,會使我腦中不斷的蹦出問題,讓人想進一步地把故事看完,這是我喜愛這本書的地方,更讓我因為閱讀而成為主動的「推理迷」。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讀後感

2019 國中組 佳作
姓名:阮暐蓁
學校:臺中市沙鹿國中九年四班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一位家教老師經過七年的見證,見證台灣的教育體制下的光怪陸離的景象,其中〈私的迷思〉描述的是出身在普通家庭的巧藝,在母親方美琪的用心良苦之下,被送進了有錢人家讀的貴族學校,身處在崇尚金錢物慾的學校裡,巧藝感到迷茫,因此變成愛慕虛榮的女生和學校的孔雀展開了魔鬼般的交易。
         巧藝一開始失去的是對顏色的感知能力,本來能出國參加比賽的她,因此被迫退賽,後來巧藝時不時會發出孔雀的叫聲,漸漸地連動作和外觀都變得和孔雀相似,巧藝的家人十分著及地去找學校的那隻孔雀談判,孔雀和巧藝的媽媽談條件,想知道巧藝的母親倒底是在一維德還是在意女兒,所以讓她去偷學校的重要文件然後燒掉,把維德變成普通的學校,這樣牠就把巧藝變回來,巧藝的爸爸、弟弟和巧藝決定一起去學校偷文件並燒毀,然而,巧藝的母親卻說:「你們去偷文件,那我們過去所有的辛苦、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啊!一時的忍耐換一輩子的幸福,這很值得啊!現在外人又沒看到妳(巧藝)變成孔雀,他們只會看到妳頭上那頂學士帽,不是只有你們辛苦,社會上的人都很辛苦,大家都在忍耐,只要考上好大學就可以翻身。」巧藝的媽媽並沒有一起去偷文件,所以沒有完成孔雀的任務,因此維德還是一樣是一間貴族學校,巧藝還是沒有變回來。
         最後巧藝的母親自己去找孔雀讓她把巧藝變回來讓她的兒子也能去念維德,希望她的兩個兒女都能有美好的未來,這次孔雀的條件是要方美琪和牠交換身體,為了自己的兩個孩子,方美琪答應了孔雀的條件。方美琪其實比誰都愛自己的孩子,才願意犧牲一切,只求她的兒女能有好的未來、能夠高人一等。
         在菁英主義下,讀書不再是純粹的求知,而是變成追求高分來凸顯自己更高人一等的手段,學校不再是讓學生找到學習動機、發現自身天賦的場域,反而像是軍營,學生必須接受制式化、嚴格的管教,才能在大考時打一場漂亮的勝仗。
         維德貴族學校有很多非常不合理的規定比如:「不會考得不要問」因為不會考所以不要問?! 我覺得讀書就是為了學習更多知識,而不是只為了應付考試,如果只是為了應付考試,那這樣到底是在培養會讀書的學生還是在製造一台台會考試的機器呢?
         為甚麼考試制度一改再改,束在學生頭上升學的金窟咒卻是越來越緊?父母和師長一再提醒孩子除了顧好成績,更要努力拚比賽拿獎牌、累積課外活動經驗,才能搶先一步取得進入好學校的門票。照著體制內的規矩走,幸運的人或許最終真的熬出頭,但你能保證所有人都是那幸運的贏家嗎?既然順從體制也是一種賭注,也是有利弊得失,為甚麼不下注在真正有興趣、有熱忱的地方呢?不去追隨世俗的眼中的第一名不代表人生就無路可走,我們可以靠自己的力量走出那條屬於自己的路。

殺人者之歌-為愛謀殺

2019 國中組 佳作
姓名:林奕安
學校:新北市土城國中八年十一班

    殺人者之歌-為愛謀殺
  每一個犯罪小說中,都有共同且不可或,或是為了報仇。動機多如牛毛,卻都有一個共通點-均由「愛」所孕育。就如同《abc謀殺案》裡頭白羅所說的:「愛情往往是犯罪事件的副產品。」為了照顧自己愛的人,去偷竊東西來供應照顧的費用,卻被抓包,失手殺了人。為了能夠追求與自己地位不匹配的愛,力求升官發財、飛黃騰達,只好除掉前行路上的絆腳石、踩在別人的屍體上前進。為了報復始亂終棄的另一半,由愛生恨,甚至喪心病狂,做出慘無人道的事。這種種例子都讓人無法辯駁,無法辯駁那毒死最多人的毒藥是「愛」;無法辯駁「愛」比任何事物都具影響力;無法辯駁「愛」是最嗜血的刀刃。但也是因為「愛」,才促使了那一雙雙沾滿鮮血的手,譜出如此「羅曼蒂克」的殺人者之歌讓讀者欣賞。
  在《東方快車謀殺案》中,殺人者之歌分成了兩部曲,兩部各有風采及韻味。第一部曲(卡賽第綁架小黛西),彷彿一臺出身華麗漂亮、音色又好的音樂盒,卻因為人為的糟蹋,在逐漸油漆剝落、齒輪生鏽中,失去了一臺音樂盒該有的靈魂和生命。第二部曲(東方快車的謀殺), 則像一場莊嚴的追悼會,場中老式的唱片播放機播著哀輓的歌。感覺肺腔吸入了空氣中沉重的音符,肅穆的節奏隨著血液緩緩流入體內各部位,充血的大腦也漸漸陷入這場詭譎的旋律中,無法自拔。這,就是「殺人者之歌」的魅力。
  其實,我覺得《東方快車謀殺案》的劇情和小紅帽十分相似。在大野狼(卡賽第)殺了奶奶(小黛西˙阿姆斯壯)後,嘴饞的他又想吃小紅帽,卻被精明的小紅帽和獵人(十二位與阿姆斯壯家族有關的人)設計殺死。雖然兩篇故事還是有些微的出入。但最後不論是貪心的大野狼、還是凶狠的卡賽第,都沒能逃離所謂正義的審判。雖然他們死的有緣由,但這真的符合我們所知道的正義嗎?即使故事最後是白羅以自己認為的正義對此案做出了「第二種答案」,用另外一種聽似合理正確的謊言來掩蓋事實,縱容了十二人陪審團在法律之外所對卡賽第做出的千刀萬剮。難道,這不算犯罪嗎?這不也是殺人的一種嗎?難道,所有殺人者之歌的尾章都需要吹響這些看似正義的號角,掩蓋住大野狼在月色下的憤怒咆哮?
         追隨著「愛」的指引殺人,幾乎成了犯罪小說的既定公式。也許是因為這樣,犯罪小說的作者才會塑造一個完全無愛、永遠理性思考的偵探來對比這些以愛為名的案子。或許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不受到感性的干擾、被殺人者之歌的旋律拉著鼻子走,客觀的思考案件中每一處蛛絲馬跡。白羅是如此、福爾摩斯也是如此。不過話雖如此,但作者們無意間還是將這些絕對理性的人,都上了些人性的色彩。就像白羅最後不是以絕對正義的方法處決這場謀殺案,而是從受害者家庭的視角來切入思考,成為這曲殺人者之歌的伴奏之一;而帶有些許人性色彩的最終審判替這首多人合唱的殺人者之歌畫上了完美的休止符。

《人魚沉睡的家》讀後有感── 堅持與放棄的選擇題

2019 國中組 佳作
姓名:陳寬昕
學校:新北市立土城國民中學八年六班

堅持與放棄的選擇題
  死亡,一直是全人類最恐懼,最好奇,但也是最不清楚的一件事。
  東野圭吾名著-人魚沉睡的家掀起了一波關於人性與道德之間的激盪。故事中的女主角意外溺水,搶救無效,初步宣判為腦死。腦死的意思是,大腦已失去了幾乎所有的功能,但是心臟仍舊跳動著,在大腦沒有功能,人沒有意識的情況下,即使心臟活生生的跳動著,那又叫真的還活著嗎?然而,心臟跳動是否代表上有存活可能型,然而在心臟跳宣布腦死後逕行器官移植,是否又叫做殺人?這一個爭議性的問題,就連現在都沒有一個完美的解答,甚至各國法律對於死亡的定義也有所不同。如此模糊的界線,讓死亡二字更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但很顯然的是,死亡不是一個瞬間,而是一個過程。
  書中主角的母親原先決定要簽上器官捐贈同意書並進行確定腦死的前置測驗,但在過程中忽然感覺自己的女兒尚未死去,因此決定將她留下,利用人工科技的方式維持她的生命,甚至為了不讓無法運動的肌肉就此衰退,更利用科技以操控她的肢體。身為母親,在面對自己女兒被宣判腦死的時刻,她要堅持對女兒的愛,讓她利用醫療資源但無意識的苟活,還是放棄女兒的生命,讓她可以遺愛人間?然而在他決定留下女兒後,利用人工科技操控女兒,這樣的作為是對女兒無私的愛,還是對母親自己自私的自我滿足?抑或只是填補傷口的一個方式?利用人為操控的機器讓女兒可以活動,是在幫助女兒,還是在操控一個有血有肉的機器人?讓女兒毫無意識的活著,但在他人眼中卻淪為怪物,是不是又算另一種殺害呢?這樣的方式,對女兒真的好嗎?但身為人母,要她如何做出選擇?在堅持與放棄的選擇題裡,她該何從取捨?後來,她為了向世人證明女兒還活著,她決定殺死女兒,讓司法來解釋這一切,若她女兒是生,她必須付出殺人的代價伏法,但是卻證明了她一切的努力是對的,若她女兒是死,則她所刺下的那顆跳動的心臟,代表的卻是一個死人,也就是對一具屍體行兇不至於殺人罪,即使殺了女兒也不必受到法律制裁。從這理性得恐怖的邏輯中,殺了一個腦死的人,所殺的是死人還是活人,是否該被定罪?面對大眾的輿論,這位母親要堅持自己做媽媽的職責與原則保護女兒,還是放棄女兒的性命,不再以科技操控女兒,正式宣告女兒死亡?
  其實,我想說的是,在堅持與放棄之間本就不是一道簡單的選擇題阿。誰說堅持一定能開出甜美的果實?誰說世界上最簡單的就是放棄?有的人的堅持,或許是對愛的愚勇,對愛的執著,有的人得放棄,也許是不再固執,願意接受並放下。有時候我們好像覺得,放棄容易堅持為難,但事實上,當你陷入情感之中,被人性侷限的時候,其實是相反的。想要放棄卻遲遲緊抓著始終放不下,想要堅持但現實卻又狠狠地給你敲響了一記。在這本書裡,讓我們經歷一場感性與理性交織的思辨,在波滔洶湧的激盪中讓我們發現現實的無奈與人性的軟弱。在堅持與放棄的選擇題裡,沒有答案,只有選擇。但無論你選擇哪一條,都要相信自己,並且看見其中你所追求的核心價值,努力的、義無反顧地追求它。人性與道德的兩難,終究懸在一條繩索兩端,既不達成平衡但也讓你無法權衡輕重,我想只有愛才是這天平上唯一的支點。這本書讓我們深刻體會,只要有愛,那怕前方的路坎坷崎嶇,縱然未來的路佈滿荊棘,又有何以所懼?但有時過度的愛,卻會從無私的付出面呈自私的滿足,便失去當初你愛的原因及目的。所以,我們都該學會如何在堅持與放棄之間,找到一個以適當的愛做成的支點,讓繩索落成一個完美的拋物線,就算不平衡,但卻因為傾斜,然後美。

  「借我變如不曾改變。借我素淡的世故和明白的愚,」借我一顆心啊,一顆簡單單純的心。即使在人生的途中,我們不得不面對如此艱難的兩難問題,但世事變化卻不要改變那顆心,單純簡單的愛的心,因為唯有自己才曉得堅持與放棄的選擇題裡最終的答案究竟在何方。僅可以知道的是,堅持,是一種信念,放棄,是一種勇氣,在人性與道德的權衡之上,始終擺盪不止,始終沒有答案,但愛,不是絕對的擁有,有時候是放手。
  讀完此書,我竟有點嚮往人魚,能就這樣靜靜地沉睡,作一個美麗的存在,也許如此才能真正的逃避堅持與放棄的選擇題啊!

做任真的自己

2019 國中組 佳作
姓名:魏子鈞
學校:苗栗縣私立建台中學國中部二年庚班

         遙望燦爛繁星的寰宇,那些閃閃發光的星體彼此間的距離是那麼遙不可及,卻仍存在著不可避免的摩擦與碰撞。每一個人就如同宇宙中的一顆星星,只要還有一絲光芒存在,就無法獨善其身。面對看似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有些人選擇逃避,在不斷的自我封閉中一點一滴流失面對社會的勇氣;有些人不堪自己內心的自我否定,進而產生憤世嫉俗的怨念;更多的人是不斷在他人的目光下苟延殘喘,每天小心翼翼且痛苦萬分的苟活著。想要擺脫人際關係的束縛,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從改變自己開始。
         心情鬱悶時,我們總有種種藉口來編織一則又一則的煩惱以阻止自己邁向幸福。天氣陰沉昏暗,課業表現不佳,或與同儕相處不愉快都可以是堆積在內心深處的愁緒。我們試圖為這些煩惱分類,想要一一擊破,卻總是愈分愈愁,因為這些煩惱看似盤根錯節,卻源於同根,只要抓到訣竅,煩惱自然迎刃而解。阿德勒心理學為紛擾雜亂的心撥開層層迷霧,讓虛無飄渺的愁緒一一現形——所有煩惱的共同根源,就是人際關係。我們害怕在人際關係中受傷害,因此裹足不前,將自己封閉在自我設限的範圍裡,卻又想要掙脫心靈的桎梏,多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然而,因為害怕受傷,我們不願意踏出舒適圈,卻一味責怪周遭的人不友善,或者歸咎於自己個性不佳,充滿稜角讓大家敬而遠之。期待環境變得友善甚至有所改變,只是為自己尋找逃避的藉口,因為改變從來都是由自身開始,而且並不困難。若是不小心在人際關係中跌了一跤,不要因此失去信心,因為只有邁步向前,才有辦法距離幸福更進一步。
         我曾經對於人際關係感到疲累,並非因為受到孤立或排擠,而是因為想把自己塑造成八面玲瓏、不被任何人討厭的對象。我活在別人的視線裡,為自己戴上一副又一副虛假的面具。為了迎合他人的眼光,我熱愛別人喜歡的事物,也痛恨別人討厭的對象,我總是盡量答應別人的要求,把自己的時間奉獻給看似完美的人際關係。我在別人的評價裡漸漸失去了自我,逐漸模糊了自我的樣貌。我像是一隻認為自己過於樸素的白鴿,為了和群眾的價值觀相符、也為了吸引眾人的目光,胡亂地把自己的毳羽沾染各式各樣的顏色,戴上修長卻笨拙的尾羽,不但沒有孔雀般的華麗,只留下一具早已不屬於自己的空殼身軀。我從未感到這般疲累,在不斷付出、不斷抹滅自我價值的人際互動中被侵蝕的體無完膚,卻仍然執迷不悟,總認為不被任何人討厭才是立身處世的良方。
         直到我看見那個獨自坐在角落閱讀的身影,我才明白,良性且自由的人際互動並非不斷討好,而是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黑色方框眼鏡、身材微胖,他是從外地來的轉學生,因為人生地不熟,所以似乎沒有什麼朋友,下課時間常與他相伴的幾乎多是一本又一本的書籍。他總是趕不上同學們熱烈討論的話題,衣飾也平凡無奇,跟時尚流行可說是絲毫搭不上邊,因而在班上受到同儕以異樣的眼光看待,甚至被批評很做作,裝得如此清高自負、不問人間俗事。我原本也不太想接近這位「特立獨行」的同學,但是在老師的安排下,我只好半推半就成了帶著他熟悉新環境的夥伴。我嘗試跟他談談時下流行的線上遊戲,也試著跟他聊聊流行的球鞋款式,但是他似乎都沒有涉獵,自然無法加入話題。在一個喧鬧的課間休息時間,我終於鼓起勇氣,向他提問心中納悶已久的疑惑:為什麼他總是可以不參與同學間的話題,而甘願遭受他人鄙夷的眼光,甚至不堪入耳的冷嘲熱諷?
他笑了笑,拿起身旁的書籍告訴我:「我只是在做我喜歡做的事情而已。正如這本書中所言,『如果無法不在意他人的評價、無法不害怕被人討厭,也不想付出可能得不到認同的代價,就無法貫徹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得不到自由。』如果汲汲營營只為獲得他人的認同、拋棄自由與自我只為換得莫名其妙的歸屬感,那麼我寧願被討厭,也要做任真的自己。」他還是一貫的自在優雅,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著。這段回答一針見血,狠狠地戳破我虛偽如泡沫般的人際思考,持續模仿別人、隱藏內心的自我,把心靈關進陰森幽暗的囹圄,只為換取認同的需求,不斷地在惡性的關係中輪迴,與自己創造出的虛假面具簽下賣身契,把自己塑造成一個符合大眾需求的商品。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可以讓眾人都喜歡,無論怎麼努力,一定還是有人會對自己產生不滿、或是嫉妒的心理。與其庸庸碌碌的度過別人幫自己設計的一生,不如勇敢地找回被討厭的勇氣,活出自我,也活出良性的人際關係。
         在他的推薦下,我讀了那本書,即是《被討厭的勇氣》。我在書中如暮鼓晨鐘般細膩卻打動人心的文字下,一步步找回純真的自己,不但沒有因此而變得孤獨,反而變得更飽滿,也辨清了哪些人際關係才是真正值得維持的。而我也結識了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擁有了正向的人生觀。
         我再次仰望星空,忽然間,內心鬱積已久的煩惱煙消雲散,或許,我擁有被討厭的勇氣了吧。

唐朝最美的風景是詩,詩文背後的風景是一個個的文人

2019 國中組 第五名
姓名:林琬芹
學校:新竹市建功國中二年五班

  小時候,大人總要我們背誦詩詞。沒有原因、不知含義,就這樣懵懵懂懂、照著老師說的,把它們逐字逐句背下來。於是在背詩的過程中,我們年紀愈來愈長,同學們也開始不滿了。「背詩又沒有用處」、「無聊透頂,令人想睡」、「其實有個詩人還不賴,那就是屈原,畢竟他好歹讓我們放了個端午連假」。如此這般,抱怨連連,甚至還出了那麼一句「苦中作樂」發言。問題來了,我們背詩、讀詩,究竟是為了什麼?
  「翻牆讀唐詩」作者六神磊磊,透過他平易近人卻又摻雜美感的文句,娓娓講述從初唐至晚唐的軌跡。他帶著讀者大略遊遍唐朝文學史後,使我清晰地「感受」到了問題的答案。
  讀唐詩,不需時光機,便如親眼會晤千年前的景色。靚麗的、壯闊的、市井的、殘破的,將大唐一覽無遺。讀唐詩,我們也一邊感懷詩人經歷的苦難、歡愉,看到「輕舟已過萬重山」便覺雀躍,見了「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便覺惆悵。讀詩無需理由,它就是美地引人注目,讀來歡喜。
  背詩,是為了能在遭逢坎坷時鼓勵自己「長風破浪會有時」、「天生我才必有用」;是為了能在未來出外打拼無法回鄉時,感嘆一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更甚者,只是為了能在下著一場綿綿細雨的早晨憶起一句「渭城朝雨浥輕塵」。背詩是用來長大後體會它們的美,只可惜有些人早已把古文冠上「無趣」的標籤,著實可嘆。
  雖說可嘆,但我也是直到升國中後,才慢慢開始學會欣賞部分詩詞。縱使不懂那些浪漫詩句的意味,依然無可救藥地愛上它們給人的感覺。如李賀、李商隱的詩,總是看得一知半解,但是仍然沉浸在他們的美學中,遲遲不肯離去。而杜甫、白居易那類憂國憂民的詩句,我們學生總嫌它們沉悶,不願多讀。直到我看了這本書的作者,寫的三篇關於杜甫的文章。
  他說,杜甫生前未享盛名,沒有當官,過了半個世紀被元稹發現他的詩文後,才聲名大噪。當時看完那篇極為震撼,杜甫難道不是詩聖嗎?竟然不如詩仙李白般名聞遐邇。又說,杜甫一生深愛他的妻子,沒有納妾,不去青樓,是唐朝中最伉儷情深的一對。還說,杜甫寫的不只如記錄片般的詩句,專寫關於女性的詩也有寥寥幾首,但是可以寫出「情聖」的段位:他愛妻子;他能理解一名佳人,做她的知音;他諷刺楊家奢侈的麗人。
  三篇全部讀完後,我愣住了。從一開始同情他,轉而佩服他的人品、他的詩句。這些故事,課本、老師都沒有告訴我們,那我們怎麼可能喜歡上這位詩人?從課本學詩,也許如同管中窺豹,根本無法看見詩人全貌。例如王維雖與孟浩然並稱「王孟」,是山水田園詩人。可是事實上,王維其實很會寫邊塞詩,比被貼上「邊塞詩人」標籤的王昌齡寫得還多。除此之外,詩人們還有許多我們從前都不曉得的小故事。我可能因為那些詩人的生平、個性、行為而更加崇敬他們,更瞭解他們,也因此對詩人產生了親切感,而不一定是因為他的作品。
  一個個小故事所闡述的是關於一位真正存在過的人,他的所做所為與經歷,是令人著迷,尊敬,髮指,捧腹或嗟嘆的。讓後世的我們了解,「千年前的文人不一定是偉人,但是,他們一定是在亮麗詩句的背後,最真實的一片風景。」

抹滅不掉的記憶最珍貴

2019 國中組 第四名
姓名:李昊恩
學校:桃園市光明國中七年十六班

         對於想遺忘的痛苦回憶,將它深深埋葬在心底的最深處,永遠不去想、不去提,是一個讓自己只往前看繼續生活的最佳方式。至少,我是如此活著。
開刀時在我身上輾過的刀疤,提醒著我的不幸,被我深深地鎖在心底的不敢言及的盒子裡,好像被魔鬼封印般不能輕易開啟。雖然記憶底部泰半已是模糊,但好盼望不曾經歷,更別提擁有。
         迷戀擁有朋友關愛的我,總是以腦補的記憶提醒自己,我是如此幸運能獲得同學寬容的對待。控管不了自己身體的不適,這並非我願意的成為絕佳的藉口。腦部開刀後造成的後遺症,就連醫生也說不準、醫不了,但我卻無法逃避,就連解脫的勇氣也沒有,真是可悲呀!
         面對無法體諒我身體的苦楚的同學,我總是憤世嫉俗的埋怨他們沒同理心,賭氣於他們的幸福,不用經歷我所承受的病痛。我只想扮演著被呵護的弱者,就連關懷他人的心,也迷失了。
         閱讀《記憶傳承人》時,使我嚮往書中所提的避談別人差異的戒條。對於從小就頂著一顆連大號安全帽都戴不下的頭的我,總是引人側目,他們的眼神中透露著百般怪異,而我卻好像犯下滔天大罪般低著頭,逕自離開——我想生活在那烏托邦的世界裡,應是我最佳保護傘。
         而當書中談及被解放 (安樂死) 的條件時,在我心中那完美的世界就此幻滅。原來依我的身體狀況,早在未滿周歲前就該被解放了。那麼,我就不用經歷數次進出手術台的恐懼,我就不用面對辛苦復健後仍看不到成果的無奈,更無須擔心未來可能出現其他病症的困擾。換言之,我也沒有體會被同儕接納的溫暖,我也沒有享受跟大家一起在課堂上學習的樂趣,更沒有感受家人無盡的愛的機會。
         頓時我才明瞭,幸福快樂的感受之所以如沐春風是在經歷痛苦悲傷後所膨脹、放大、加深的成果。如果沒有經歷傷病的苦痛,哪來欣喜於百般寵愛的寬慰;如果沒有忍受孤獨的寂寥,哪來惜視於幸福美滿的感動。每件難過的背後伴隨而來的欣慰與歡樂,更讓人回憶無窮,只是我們選擇遺忘傷感的回憶罷了。
         在《記憶傳承人》書中,因完全否定苦難所帶來的悲慘而創造的完美世界,看似安全祥和,卻剝奪人們最基本的精神糧食——感受。失去感受的能力,使大家分不清楚是非、善惡,並非真平和,充其量只是靠藥物克制著。主角喬納斯在接受記憶傳承時,感受開啟他的良知,並決定冒險帶著一位即將被解放的小嬰兒佳比,逃至未知的邊界,將過去世界的記憶回傳給社區的人們,讓他們也獲得喜、怒、哀、樂的感受。在逃亡的過程中,雖然面臨飢寒交迫、擔憂懼怕,身體與心裡承受著極大的苦楚,卻也創造屬於他自己和小人兒的永恆回憶。而我也該勇敢面對生命所帶給我的種種經歷,並繼續創造屬於我的精彩回憶。

別為了他人而改變真正的自己

2019 國中組 第三名
姓名:劉芷君
學校:新北市土城國中八年十八班

《你,很好:接受過去的你,喜歡現在的自己》之心得
    別為了他人而改變真正的自己
  人的一生中會扮演許多角色,我們從中去認識與學習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但要秉持著一份對自己認可的自信,既不可讓人看輕,更不可先看輕自己人。人的心並不十分堅定,我們時常為了別人的喜惡而改變原本自己的,但我認為這種行為並不恰當,對是非的評定標準與內心所追求的生活狀態,只有「本人」最知道!倘若一味迎合別人的喜好,那如何形塑自己完整的模樣呢?長時間活在他人的眼裡、嘴裡,導致自己整日盤旋在自我懷疑之中,直到迷失了前進的方向,直到迷時了「我」……
  人生這條漫長的道路,無論你喜怒或哀矜它仍不斷的推著你前行,與其聽信他人言語而躊躇不前,不如以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踩著堅定的步伐不疾不徐地邁進。當你看清並接受自己的狀態,就不必再害怕別人的冷言酸語;當你堅信內心而閃耀光芒,就不會因為別人潑的冷水而熄滅了自己的理想。現實生活難免有挫敗它會給你重重一計打擊,但也會促使你成長,讓你漸漸清晰自己最舒適及歡欣的狀態。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了解「對於喜歡或者討厭,每個人都有資格去評斷」的道理,就好比「米其林美食」,即使是聲名大噪的餐廳,吃完後對於一些人來說未必也覺得美味;就好比「奧斯卡獎電影」,即使叫好又叫座,也未必所有人都有共鳴。更深一層來探討,在「人際交往」部分更是如此。結交朋友,我們無法強求對方是喜歡或者討厭你,正因如此,我們更要把握「真正在乎你的人」,而不是一昧去勉強自己得到所有人的認同。真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嗎?厭惡你的人,會挑剔你的缺點;喜歡你的人,會看會加乘你的優點。無數對的眼睛,無數種的觀看角度,我們無法決定別人如何看待自己,但「做好自己」則是不二法門
  書籍中的一則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內容大致是:「我與小波在一個訓練溝通與演說的課程認識,當時的我以為會參與這個活動的人個性應該不會太害羞,但出乎意料的是小波在自我介紹時滿臉通紅、支支吾吾地帶過,當時他說了他參加活動的理由:『我從小便害怕面對眾人,每次的分組報告我只能負責當文書的工作』,曾經鼓起勇氣上臺報告的他,因為被同學嘲笑而遭受打擊,當時的老師也給予不太高的分數,造就他日後畏懼上檯,即便他不想逃避,但現實卻不允許。」我認為若當時的同學與老師多給予他多一些期許及讚美,小波就不會陷入低潮,也不會逃避自己。但覺得更重要的是要建立正確且積極的心態「不因別人的言論而喪失意義,別從他人口中找尋自我」,自己的成敗與否,只有盡了全力的自我才有資格在成績欄上騰上恰當的分數,我們不該過度在意別人的看法,靜待暴風過去,必有晴天來臨。
  「我」既不是供人觀賞的雕像,更不必為了別人的希望而改變最初的自己,不論在他人眼中是喜樂或悲淒,是寬廣或狹隘,都是自己最如實的一面,我們應該接受並喜歡這樣的自己。當我們把別人的評論看太重時,內心便會將浮現滿滿的低落,正因為我們把開心的鑰匙交給他人掌握,把自己的心門關得越來越緊,改變並非為了讓別人對你改觀,而是「成為喜歡的自己」!
  願我們從此刻開始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生活,某天驀然回首,映入眼簾的絕對是自己最真摯且永不後悔的模樣。別讓現實與他人的殘酷,讓自己陷入茫然的雲霧裡,切記!接受過去的你,喜歡現在的自己!

從心,提筆

2019 國中組 第二名
姓名:林若嫻
學校:嘉義市玉山國中三年三班

        曾幾何時,那些使人砰然心跳的甜言蜜語僅可在藍光中咀嚼、回味?曾幾何時,那些無數的感謝,至今已淪落至一張張貼圖、動圖,在海一般的通訊裡如過眼餘煙,倏忽即逝?曾幾何時,我們已忘了,如何執筆,更忘了,握著信紙時的感動?
        因老師的推薦,我閱讀了《見字如晤》。作者採用的標題名稱新穎,加上精闢獨特的觀點與貼心的文本翻譯,讓人拋卻對古文的畏懼,令讀者與古人的情思更為靠近,現在網路數據的時代,我們都太習慣使用火星文與表情符號對話,然而這些文字卻不及漢字,那些新興文字無法如漢字細膩的刻畫出眼前赤紅的太陽是多麼志氣高昂的高掛著;無法形容此刻的心情,也許是如海上暴風雨時刻,浪波濤洶湧,一波比一波高,憤慨的拍擊岸旁的攔沙壩,亦或是晴朗無雲的藍天下,平靜安穩。書寫漢字,除了能透過文字訴說內心情感,也能減少因無絲毫情緒的冰冷電腦字所產生的誤會,以避免不必要的爭端。因此,在閱讀時,我不亦樂乎,享受書信攜帶的人間情分。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斜槓女青年的愛情〉。商朝的婦好是甲骨文上記載數一數二的女神,能文能武,美貌出眾,還替其夫武丁率兵拓疆。婦好死後,武丁不時的刻字於甲骨問鬼神她是否安好,一句「婦好有娶?」流露出懷著願妻有個好人家照顧著的盼望,同時必須強忍心中妒忌的愁緒,我想大概只有深厚的情意才有勇氣寫下此信。
        社群軟體中,不少人以手寫字跡來分享佳句、好文,俗名稱「手寫帳」。每個帳號的貼文皆附有著每個「版主」特有的風格,例如:內容多為風趣、幽默;或利用水性顏料渲染白紙,使他的字跡在繽紛的紙上更令人賞心悅目。起初,我猜想因為版面配置得當,且極具個人特色才促使他們擁有龐大的粉絲群,實則不然。前些時日曾看過一個極為「簡約」的手寫帳,所有的貼文只以市面上常被看見的方格紙為背景,用0.5毫米的黑筆寫下勵志、動人的文句,卻受數萬人愛戴,仔細端詳其字時,每字都在心頭上灑下一點一點的暖意,內心的湖泊起了一圈圈的漣漪,湖旁的枯黑的枝椏萌生一株株的嫩芽,冰雪遍地的網路世界開始融化,陽光終於重新照亮天空,富有生機活力的春天要到了!此刻,手寫字撼動了我,也大大的改變我對文字的認識,我忽然懂了,原來,即使科技日新月異,我們逐漸不需要紙筆,只需在鍵盤上敲出一個個新細明體,就算我們成為了操縱零和一就能命令電腦程式完成所有事物的「先進人類」,我們仍然因手寫的「字」而情不自禁的淚流,依舊懷念過往那張來自山另一頭的,娟秀的行書。也許世上的一切都變了,我想那份能與古人有所共鳴的,並非高掛星空的明月,而是對字的鍾情。
        一封信,不比一則訊息,能即時傳達給對方,但,即時通訊太過簡便與立即,反而少了書信中手寫的溫度及真摯。一封以愛封緘的信,是科技無法抹滅的感動。於是,我想,從心,提筆寫下,我對你的傾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