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古典文學的距離

2020 國小組 第一名
姓名:洪唯禎
學校:高雄中正國小六年九班
書名:詞靈:仙靈傳奇2

  幾天前,每天都要達到老師規定背誦古典詩詞的「業績」,對我而言,真的是比登天還難,有如揮之不去的夢魘,差點害我快喘不過氣來,但在閱讀完詞靈後,彷彿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見到一道希望的曙光,甚至說是種「救贖」也不為過啊!更讓我對古典文學的刻板印象徹底翻轉,想不到竟然是如此的博大精深、深奧有趣呢!

  相較於前一集的詩魂,詞靈更是緊湊精彩到讓我看到廢寢忘食呢!一首宋詞「虞美人」的背誦,同時喚起了蜇伏在主角儀萱體內的正氣靈,和潛伏在暗處的陰氣靈,一開始耐人尋味的「敵暗我明」劣勢設定,作者更用不同的字體來詮釋陰氣靈的內心獨白,甚至用第三人稱「它」,連性別都不露餡,十足吊人胃口,「是他嗎?還是她?到底是誰?」的疑問讓我欲罷不能的閱讀,宛若自己化身為名偵探柯南,一點蛛絲馬跡絲毫都不放過,相信我,這神秘又危險的「藏鏡人」,絕對會出乎意料,讓人大吃一驚!

  除此之外,在最終緊要關頭,更祭出大絕招「離合詩」,果真有畫龍點睛之妙!猶如在玩「終極密碼戰」般的身歷其境,靈活運用了中國文字得以拆解再組合的邏輯特色,想不到可以就此解開謎團,瞬間豁然開朗!作者對詞意的融會貫通和布局設計的巧思真是令人拍案叫絕啊!

  讀詞靈一書,如同穿戴上虛擬實境的眼鏡,跟隨著主角穿越冒險的腳步,悠遊在浩瀚的宋詞詞境,感受氣壯山河的情懷、繾綣愁思的意念……,正陰氣靈的存在缺一不可,如作者所言,都是詞境永恆不朽的一環,更是賦予詞境生命的根源,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呢?正因有喜怒哀樂和悲歡離合,才能讓我們的人生更充實圓滿,學習冷靜面對負面情緒,勇敢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懂得感恩珍惜正面情緒,學習謙卑而非過度傲慢,都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課題。閱讀詞靈,不只讓我習得古典文學的菁華,同時也大大提升了自己心靈修練的成長。

  因為詞靈,大大拉近了我與古典文學的距離,讓我背誦詩詞的「功力」瞬間大增,更讓我迫不及待的想要一氣呵成的讀完一整套「仙靈傳奇」,更期待作者有朝一日,能繼續用栩栩如生的文筆,帶領著我穿越我最愛的群英三國或奇幻武俠世界。感謝詞靈,帶給我滿滿正能量的幸福感!

小王子讀後感

2006 高中組 佳作
姓名:楊舜捷
學校:港明高中

 

所選書籍出版社:高霖

《小王子》讀後感

這是我所讀過的書籍中,最令我感動的一部,我的心深深被這個耐人尋味的書名吸引,遂與作者安端‧聖德士修百里乘著飛機,墜落在撒哈拉沙漠的奇妙夜晚,第二天早上,當我聽見那個微弱聲音:「拜託,幫我畫一隻綿羊。」我就知道了,我遇見了他,這個令人心疼的小人兒,他的髮依舊如金黃的麥子般閃亮,一有問題,他的倔然絕對與我不分軒輊,他輕巧地將我的厚繭打開,這個繭多年來一直束縛著我,使我像個「大人」一樣不通情理,我始終懷念,懷念我還是「孩子」的時候,那般天真又充滿想像,究竟何時我才能再度回到昔日時光,那充滿幻想的時光?
  在現代忙碌的社會下,我們不斷追求效率,為了達到時效性,不惜將許多事物制式化,然而「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雖然要求了速度,卻讓我們的下一代思想禁錮,教育遂愈來愈趨商業化,所調教出的學生也不過是「考試機器」,因為學校沒有教會他們最重要的一點:永保赤子之心,讓學生永遠對學習感興趣,永遠對周遭事物感到好奇。保有赤子之心,是何其的重要啊!這是一種生活的態度,而唯有把持這種態度才能讓我們發現生命的價值、生命的意義,還記得小王子曾拜訪一位商人,他總把這句話掛在嘴邊:「我對重要的事情是很關心的。」然而他也不過是為了擁有而擁有,在他星球的四十四年裡,沒有一天不是在重複計算滿天星斗,他只是擁有那些星星,但他對於星星卻是無用的,當小王子對他如此闡述,商人亦啞口無言。商人自以為擁有星星,即掌握了它們的意義所在,但事實上他大錯特錯,因為怹從未「馴養」它們,所以商人永遠嫵法了解他的每一顆星,永遠無法與他的星做朋友並領悟其中真義。
  倘若我們缺乏「赤子之心」,缺乏「童心」,我們的眼將會因此瞎了、盲了,再也無法望見事物蘊藏的真義,人生將失去色彩,生活將逐漸趨黯淡,一切一切都將失去價值,即使它們原本是多麼價值不靡,一旦失去「童心」,一切只是枉然。在這個摩登社會裡,往往有許多「大人」天天朝九晚五為生計忙碌,他們投入了一生,投入了一輩子,雖然滿足了物質享受,到頭來卻不知工作的意義何在?為什麼而日夜奔波?為什麼而焚膏繼晷?除了一頓溫飽,究竟還留下什麼?因為他們孩提時的赤子之心都被外在的物慾橫流所抹殺,兒時的天馬行空已不在,所遺留的只是一個不知變通的軀殼。還記得小王子曾遭遇一位鐵路號誌員,他成天只能做著給旅客分批的無聊工作,一列列火車在他身旁急駛而過,裡頭的旅客也只是睡覺打呵欠,他們誰也不知道、誰也不關心,也沒有人對自己所在的環境感到高興,恰與把鼻子壓在玻璃窗上的孩子形成對比,孩子們才知道自己在追尋什麼,他們「馴養」許多事物,而讓該物變得有意義。我的心恰如鐵路號誌員的精辟一句,由衷發出感嘆:「他們真幸運。」
  小王子金麥色的髮似乎正向我緩緩靠近,他張開雙手迎接著我,我的心彷彿開了一扇窗,讓他所散發的光芒映入,溫暖著我,心緒遂受到感動,激起我的決心,我一定要找回被自己遺忘己久的赤子之心,一定要尋回自己的天真、自己的想像,我要乘著天馬的隻翅行空在無盡的幻想,擺脫厚繭,成為一隻漂亮的蝴蝶,小王子啊!我將與你同遊,一同在撒哈拉沙漠的夜晚,面對滿天星斗,那五億小鈴璫,一同欣賞你最愛的落日,那令人悲傷的餘暉,並一起體會安端‧聖德士修百里字裡行間的奇妙。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讀後感

2006 高中組 佳作
姓名:林芸竹
學校:北一女中

 

所選書籍出版社:時報文化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讀後感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一個追夢的故事,書中的小男孩渴望藉由旅行來認識這世界,因此他當上牧羊人。途中他又為了「夢中的寶藏」而展開一連患驚險又刺激的旅程,他認識了許多人事物,轉換了不同的身份和環境,唯一不變的就是「天命」。
  升上高中後,我的考試分數並沒有再像國中時那般美麗,使我受到了不小的挫敗,甚至使我的人生目標開始動搖,但在讀完這本書後,我得到許多的啟示和鼓勵,使我更有信心和勇氣去追逐自己的目標和夢想,我知道困難和阻礙是可以克服的。我明白只要有恆心與毅力,朝著理想邁進,在通過種種考驗的同時,自己已經在收穫了。
  或許,老父爺不能答應所有人的夢想都能實現,但是努力的人就有希望,堅持不懈的人就有未來。像書裡牧羊人遇見的那位難民老大,他也曾夢過在西班牙一座倒塌的教堂的更衣室裡,長著一株巨大的無花果樹,只要挖開樹根,便可獲得寶藏。而他卻把夢拋到九霄雲外,不想冒險嘗試,因此失去了擁有金銀財寶的機會;相反的,牧羊少年勇於挑戰,不辭辛勞的遠渡重洋,到達沙漠又回到原點,終於美夢成真,不但贏得財富和經驗,也找到了真愛。
  想一想,我們心中是否也同樣有個會築夢的小男孩,他就是我們自己純真的本心。靜下心來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吧!循著目標勇往直前。

爸爸,我要休學

2006 高中組 佳作
姓名:謝佳君
學校:南崁高中

 

所選書籍出版社:麥田

《爸爸,我要休學》

李亞的出走,讓我彷彿照見自己的些許影子,手鐐腳銬,頹坐於一方方名喚教室的囚牢,銹蝕欄杆灰塵滿佈,蜘蛛網侵略燈光,窗外青天挑逗,是否?那就是我要的那片湛藍……
  一九五四年開始的台灣教育制度,學子所學的知識全收羅在國立編譯館二十五開的世界中,每個人被檢驗的內容相同,「侷限」卻也「公平」。那個體制封閉的年代,社會和教育制度,已經幫每個人闢好一條安全的道路,只要肯努力前行,通過聯考的關卡,擠進一流的學府,必定能在既定的社會價值下創造出一番成就,而今教育多元,版本的差異、家庭經濟資源的懸殊,造就出不一樣的學生背景,致使檢驗的內容紛呈,「自由」卻「不公」,若沒有與科系相仿的經驗背景,其實早就被篩選在體制之外,何性向取決之有?
  我所面臨的教育體制|「一綱多本」,表面上內容豐富多元,事實上卻令我更無所適從!如果沒有父母從小的栽培、沒有基礎知識,旋即面臨無專業知識及技術受審的窘境,而那明白自己要的卻無任何資源的人,在甄試、推薦的道路上又是另一種養辛!最終可能因現實環境逼迫而選擇不喜歡的科系。然則,雖然缺失確實存在,但多元制度採全人教育的方式,導正了偏重智育的考試文化,足以建立健全的人文思想與智能,除教育的僵硬,充分地發展潛能、實現自我,以自己的基礎去追求卓越,以自己的能力去豐富人生,這卻是多元性向教育的最大優點,不再侷限。我想,這就是《爸爸,我要休學》所要告訴我們的,告訴我們體制是死的人是活的,再如何的萬般艱難,只要我們能確定自己要的,鼓足勇氣,仍然可以在缺憾中激發自我的潛能,完成自己的夢想。
  我不學李亞出走,可是我要從現存體制的缺失中走出,也走出自己的那一方牢籠,不再有手鐐腳銬,要拂去阻礙視野的灰塵和蜘蛛網,我的影子,將灑在那一片青天湛藍之下。

 

紅樓夢讀後感

2006 高中組 佳作
姓名:林郁淳
學校:羅東高中

 

所選書籍出版社:遊目族

《紅樓夢》讀後感

曹雪芹一生迭遭變故,際遇坎坷,在窮愁潦倒,飽受世態炎涼之餘,遂將其經歷過的一番夢幻,借「通靈」而寫成了紅樓夢一書。
  書中「甄士隱」即是將作者一生見聞以真事隱去,篇中多提及「夢」、「幻」等字,則是此書的主旨,兼有提醒讀者之意。
  賈寶玉並非庸碌之輩,終日處在女人王國中,卻非世俗的色情狂,令人想到人生不過就是追求美好事物的精神與靈魂,因而,黛玉之隕落,使得寶玉看破紅塵,出家找尋他的太虛幻境。紅樓夢不僅代表曹霑的血淚之作,更意味著他心中渴望的太虛世界,心靈經洗滌而昇華。林黛玉有如曹雪芹的翻版,完全的性靈生活,加以讀詩書、幼敏慧,也由此毀滅了她,她過份凝忌,而寶玉被迫另取寶釵,故積多愁善感,終其身為一悲劇人物。
  此小說的貢獻並不是人物性格形象鮮明,亦非結構完整嚴謹,更不為語言簡潔純淨,而是在於它所表達的哲學意義。從發源的泉眼開始,已然註定了流程與消逝,途中可能會遇上洶湧之漩渦或悲哀的礁石,到了結尾倏然而止,再細細咀嚼回味,才恍然大悟!何為人生、何為夢?真是令人叫絕!「浮生若夢」是此書的註 解和最佳的概括。
  紅樓夢是部偉大的小說,可以給人一場大夢的印象,也代表人生,非僅指北京城中寧、榮二府的生活。夜闌人靜時品嚐紅樓夢令人感受更深,睏倦了,喝口清茶自問:「人生人生,我是否也為其中的一丑角?」

 

基度山恩仇記觀後感

2006 高中組 佳作
姓名:潘彥霖
學校:臺灣省立(高雄縣鳳山市)鳳新高級中學

 

所選書籍出版社:志文

《基度山恩仇記》觀後感

在那面具底下真正的人性,究竟是悲憐憫人的,抑或自私無情?人生該是平凡如草芥,還是在爾虞我詐之中、無所不用其極地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領地?
  在這個故事中,我所看見的,不只是基度山公爵遭受種種不順遂,而是在人與人之間的迫害、壓制、相互猜忌、彼此仇視,以及倫理情感與現實利益之間的矛盾衝突。也才發覺到,原來「信任」是最美好卻不可靠的事情,令我不禁深思:對於我最信賴的朋友,我願意呈現給他的,是百分之幾真實的自己呢?百分之五十或百分之八十?況且面對一個素未謀面的人,我又能夠交出多少呢?
  一盤棋局中,為保全將帥爭取勝利,即便是能人好手,必定要犧牲幾顆棋。人性不也是如此嗎?或有人只為建築自己的名聲及利益,以為人生的目的只是要贏得全世界,殊不知無實的名利必會隨著時代的洪流埋沒消逝;更甚者如秦王,焚書坑儒、動用民脂民膏大興陵寢,建築長城,以為將在歷史中寫下輝煌的一頁,卻也被後人將其與「暴虐無道」劃上等號。
  故事中的主角,在遭到出賣受苦之際,仍願意給予周遭的人同等的信任,這是令我最感佩不已的,從看似絕望的深淵裡,一步步重新站起來,復了舊仇、也不忘報答在這期間幫助他的人。或許,正義必定會戰勝邪惡;但那隱藏在面具底下的人性,將還會是個永遠難解的謎題。

 

金字塔的煉金術士-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讀後感

2006 高中組 第五名
姓名:邱千瑜
學校:台南女中

 

所選書籍出版社:時報文化

金字塔的煉金術士《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讀後感

「你的心在哪裡,你的寶藏就藏在那裡。」
  夢想織錦的天空無垠無涯,每個人皆以自己的天地之心編綴了一襲璀璨彌遠的夢想織網,深藏在心湖深底,每當漣漪縠紋續起時便閃爍了一抹渴望之光,一抹希冀與幻景交綴之光,呢喃著鼓勵心的主人展開追尋的旅程。
  但真正聽從心之言的人少之又少。塵囂名利的汲汲營營中,夢想已失去了原有的色彩重量,成為飄忽在心空中,一縷隱約浮盪的輕煙在錦衣玉食的喘息間隙,人們偶然抬頭望見了它,仍是迅速俯首漠視,害怕放棄金玉滿堂的眼前,去追尋一襲空泛不確切的天際極光。不願受苦的心逐漸放棄了那懷著希冀的輕聲細語,放棄了彼端瑩瑩閃爍的寶藏,逐漸沉默;但人們永無法忽視,那夢想輕煙始終飄飄冉冉,載著寶藏的光芒,更行更遠還生。
  「告訴你的心,害怕比起傷害本身更遭。而且沒有一顆心會因為追求夢想而受傷,因為追尋過程中的每一片刻,都是和神與永恆的邂逅。」煉金術士如此告訴傾聽著自己的心的牧羊少年。金字塔閃耀著,而牧羊少年亦是為了追尋夢想而踏入沙漠。放棄了原本應成為神父的路程,放棄了固定的生活模式,甚而放棄了羊群;男孩遇見了撒冷王,遇見了教導他天地之心的煉金術士。
  男孩遇見了沙丘之頂的美麗金字塔。
  「每一次的追尋在一開始都會有好運道。而最後能成功微笑的人,一定是通過了最嚴厲的考驗。」隨著時光流逝,即便燈火闌珊,即便形同淡煙流水,夢想不會遠去;人們唯能忽略,無法忘卻。每個追尋的旅程總不免有風雨淒迷、行到水窮處之時,但烈火焚燒若等閒,經過了黑夜淬鍊的白晝總是顯得更君璀璨清明,千磨萬擊還堅韌後等在前方的便是含著微笑的繽紛光彩。
  真正展開追尋夢想寶藏的人是具備勇氣的,是閃耀的,亦是不朽的。他們的人生不會漫隨流水而一夢浮生,他們的每一天皆是充滿著希冀的彩虹,他們在無垠無涯的夢想天空中翱翔,進行著天命的旅程。
  「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每個人都可以是煉金術士,在追尋的旅程中,冶煉著自我夢想的純金。天地之間希望始終存在,唯有懂得追尋寶藏的人了解依循希冀,依循夢的途徑。也許多繞了一圈沙漠,但亦因此而發現了生命中從未想像過的風景。

 

蘇西的世界觀後感

2006 高中組 第四名
姓名:廖桂葶
學校:北一女中

 

所選書籍出版社:時報文化

《蘇西的世界》觀後感

「蘇西的世界」主要在敘述一位遭謀殺的女孩蘇西,從她的眼中觀察身旁人們的舉動及生活。有別於一般的故事,這本書的主角已不在人間,因此,蘇西的視線範圍更大了,可以同時看著許多地方發生的事,使我們看到不同人對同一件事所做出的反應,使整本書的靈活度擴大許多。
  我認為整本書給我三個想法。第一個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有誰會想到,一位全力配合警方,看似奉公守法的好公民竟會是凶手?這給我了一些警惕,生活中並非所有和善守規矩的人都一定是好人,我們要從多方面觀察而不只是看公開場合的舉止。有了這樣的警戒心,才能降低發生危險的機率。
  第二個則是「愛」。蘇西死了,家人對她的愛逐漸清晰,爸爸表現出的痛苦,顯示出他對蘇西的重視;媽媽極力隱藏感情,卻更顯出她失去女兒的痛;弟妹和朋友也是,他們不完全表現在肢體上,但卻常在心中想著蘇西。透過這本書,我體認到「愛」要要即,對自己愛的人說聲我愛你,錯過了,可能就沒機會了。
  最後,我學到「放下」。再怎麼大的痛苦和悲傷,最終還是得放下。我去摯愛,雖然難過,但除此之外呢?活著的人尚未死,死去的人不復生。一味追憶已消逝的人,到頭來只會失去更多,這是我在書中所看到的。悲傷,固然代表了我們有情、有愛,但過度的悲傷,卻會帶來無盡的痛苦,陷入泥淖中無法自拔,我相信這絕對不是死去的人想要的。因此,在面對極度的悲痛時,該不該放下?何時該放下?要怎麼放下?這成了很重要的課題。而作者,告訴我們了。逃避絕不是辦法,面對才能真實地釋出心中的傷。
  這本書以十分特別的方式講述一起謀殺案件,它以溫和平順的口吻帶領我們探討生命中最嚴肅的課題||死亡。一般人避諱談起死亡,因為它悲傷、沉重,但這本書卻以如此溫馨的方式,讓我們感受到死亡自然地存在於我們的周遭,用這種方式,使我完全面對死亡,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我覺得這本「蘇西的世界」具有教育意涵,它教育我們如何面對死亡,如何面對失去摯愛的衝擊。透過這本書,我了解到:死亡,是一個生命的結束,也是另一段生活的開始。

 

山藸‧飛鼠‧撒可努讀後心得

2006 高中組 第三名
姓名:黃毓琪(預期)
學校:北一女中

 

所選書籍出版社:耶魯國際

《山藸‧飛鼠‧撒可努》讀後心得

故事發生在台東太麻里的香蘭部落。撒可努,一位道地的排灣人,正努力築夢,一個建築在故土、故人、故文化上的夢想;為了打好地基,首先,他得去尋根。他跟著卡瑪(父親)踏入山林,體驗獵人哲學;他接觸族人,緬懷即將消逝的文化風俗;也省思生活,企圖替自己的文化尋一個具體的定位;他堅守傳統,相信排灣賦予他的使命而勇於力挽狂瀾。
  「我們身上有的生命和經驗是別人沒有的。」「我應該驕傲,就因為我是原住民|排灣族。」其實,原住民在文化認同上是很辛苦的。曾幾何時,他們在強勢文化創造的現代社會迷失自我,找不到自身文化的價值;在大時代裡,小人物常無聲息地消逝於歷史的洪流中,許多人在悲戚喪志之餘,選擇緘默,甚至拋棄自己不為人肯定的故去,戴上面具,在惡劣的大環境求生存。然而,撒可努不甘心,也不忍看到族人的文化被吞噬,他挺身而出,深入了解排灣,找到她的價值,進而發揚光大,以文字傳之於世。
  身為龐大漢民族的一員,不可否認,就是我們強勢的文化將他們退居末流,硬是要他們浸淫在我們特製的社會體系,讓原住民文化自然而然被淘汰,或同化。「身為原住民,難道就是要備受批評,和被異樣的眼光看待?自我信心和認同傳統文化的削減,我們對自己的文化愈來愈不認同,這是大漢沙文主義單一貫性的改造。」我有一位同學,他是原住民。每每我跟他提起原住民的事,就一副被冒犯的樣子,而不願多談。我說:你會不會跳山地舞、唱山歌啊?好想聽呢!他說:不會!我都不知道。望著他黝黑的臉龐和一雙美麗的明眸,我看不到原住民的靈魂,原來他的內心,早已屬於都市文明。
  在尋根的過程中,撒可努亦醉心於專屬原住民|大地之子的獵人哲學。這套留傳以久的哲學,絕不止於「獵」。、飛鼠的狡「鼠」三窟、山藸和人的搏鬥、猴王的雍容大度,和撒可努父親的獵人哲學都躍然紙上。「把動物當成人看待,把自己也想成是動物,你就會了解他們的習性,聽得懂他們說的話。」這簡直是把將心比心、推己及「物」發揮到極至。而在獲取獵物時,也要誠心感謝牠的賜予,這種原住民敬天畏天、崇敬自然的態度,在美洲印第安人、澳洲土著身上也都顯而易見;這也是我們該學習的:尊重生命、和大地和諧相處、凡事惜福感恩。
  在閱讀獵人哲學之際,適逢報紙大幅報導台東大武山近來狩獵猖獗。由於狩獵是原住民文化傳統的一部分,大家便把矛頭指向他們。此時,撒可努在報上也發表言論。打獵固然是原住民生活的一部分,他們在狩獵時,有一定的原則規範,自古至今,都能和山林維持良性平衡。許多老實的山地人,糊里糊塗地就被林務局抓起來罰。而真正濫殺濫捕的是假冒原住民又捉摸不定的山「老鼠」,一入山就是一「拖拉庫」的獵物,當然還有一些受雇於不肖業者的原住民。
  社會的公平正義何在?如何替原住民找回合理的生存空間?隨著觀光產業的發達,原住民文化的崛起,他們或載歌載舞、取悅觀光客,或販賣手工藝品,把祖先留傳下來的器物、歌舞商業化,而這些東西的背後,祖靈的精神,是否也傳承了呢?原住民文化已崛起,但是否也覺醒了呢?在撒可努身上,原住民豐富的生命、靈魂、和智慧,真實地烙印在我的腦海,激盪迴旋。社會不應該只是讓原住民在現代文明中求生存,他們最需要的,其實是一個能適性發展的環境,正如魚游於水、鳥巢於樹、石獸歸於山來。

 

讀寂寞的十七歲

2006 高中組 第二名
姓名:林丹琦(林丹琦)
學校:桃園縣縣立南崁高中

所選書籍出版社:允晨文化

讀《寂寞的十七歲》

生命的起始,就注定是個悲劇,一個惡性循環、永劫回歸的悲劇……楊雲峰,在「社會價值」與「自我認同」撞擊下,舖陳出十七歲的寂寞與悲劇……。
  「關愛與自信的缺乏」、「自我認同的危機」、「社會價值觀下產生的無能症」,這是(寂寞的十七歲)主角楊雲峰青春歲月所面臨的艱難人生課題。家庭教育的專橫,讓他受制於父親不敢輕言反抗;然則比起父親強權般的壓迫,在母親幾近歇斯底里的脾氣與淚水中,楊雲峰承受了更多不被期待的絕望;更遑論在總以高人一等眼光評論他的弟弟面前,他是如何的卑微與自傷。楊雲峰,在別人的尺規下逐漸的失去自我;而過於陰柔、拘謹的人格,讓他難以打進同學的圈子,所以他的寂寞更加無從訴說,只能藉由給自己寫假信、打假電話,療傷止痛。
  強行灌輸的教育模式,一味接受的社會價值,使楊雲峰幾乎忘記自己是一個能夠思考的個體,以至於自我價值隨著父母的價值觀擺盪,連自己都開始認為自己是個一無是處的人。在成績等於一切的教條下,他想改變卻又不知從何處著手?找不到施力點,索性放棄自我的堅持,任生命擺佈。楊雲峰的青春就如聞一多筆下的那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醜惡也開墾不來,不上不下,停留在一種處境的艱難,難在要不斷地往上爬,卻又不清楚該攀附著那一條線往上爬?是社會標準?還是真實自我?十七歲對他而言,沒有該有的歡喜、輕狂,只有混沌與孤寂,他找不到自我……。當生命中出現了一個能夠幫助他的人……魏伯颺,這道曙光燃起他的希望,他甚至恨不得連心都掏出來報答魏伯颺,甚而滿足連自己都蒙昧不清的性別欲求,卻導致同儕嘲笑的壓迫,只能不甘願的畫清界線。於是失去掙脫的浮木,讓他變得更寂寞了,找不到一個可以說話分享的人,這是楊雲峰寂寞的十七歲。
  七、八○年代的資訊還不夠發達,楊雲峰甚至不知道什麼叫同性戀,新公園裡李姓男子的親吻,是楊雲峰和社會價值觀念的衝突,嚇得他連滾帶爬的逃回家,自我認知的不安搖擺,無助的他只能選擇龜縮一途,最後還是逃回他思考模式下應回的家,楊雲峰寂寞的十七歲對我是個警惕,他是一朵想破蛹卻胎死蛹中的蝴蝶。我的十七歲,或許沒有他那樣的寂寞,但也有他人無法了解的孤獨,在課業與家庭中掙扎無法喘息的孤獨,我無法卸卻家人對「獨生女」的期待,拙於言詞,只好選擇沉默,於是我寂寞。然孤寂於我,就如一面鏡子,雖映照出不為人知的一面,但我卻怯於去觸碰這塊禁地;有時與孤寂對坐,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活著?抑或是隨波逐流的生存著!似乎生來就被無形的繭給束縛住了一樣,生來就註定要習慣,習慣父母教給我們的價值觀、習慣壓抑自我迎合社會;或許,這也代表了我們被填鴨式教育和文憑主義緊縛,而無法掙脫的青春,一代又一代,不斷循環,而我的寂寞是在這循環中,迷茫了。
  白先勇的〈樹猶如此〉曾經說過,他的生命裡,有一道連女媧煉石都難以彌補的天塹!我想,每個人的青春,都存在著一道天塹,楊雲峰的天塹、我的天塹;我們都有屬於自己無法填足的缺憾。天塹難補!是否就表示我們該捨棄女媧煉石的精誠?我的寂寞十七歲,仍循環在永劫之中,還沒能告訴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