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們所遺忘的歲月

2020 高中組 第一名
姓名:陳苡瑄
學校:桃園振聲高中普三禮班
書名:單車失竊記

       這本小說像在是鏈接歲月的齒輪,扣著一系列關於失去單車以及尋回的過程,像是一場劇變同時亦是生命中平凡無奇的瑣碎,記憶是深刻的碎片,我們未曾了解過的歲月,在現實電子產品充斥的世代為孤寂的心靈注入暖流,故事中「情」的連結與暈染,填滿了生活中過多的留白,並不淺白且富有溫情的娓娓道來關於「單車」失而復得,以及前所未聞的古董單車的故事。

       在那個單車就像是名車所費不貲的年代。幸福牌腳踏車的崛起與沒落是時代演變的象徵。作者對於古董腳踏車的細緻刻畫,讓我們在閱讀時更能有身歷其境的體驗感而不僅僅只是文字上的意會。單車與台灣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摩托車與汽車尚未普及的年代,可謂家庭必備的代步工具,在「銀輪部隊」中甚至被用為戰爭武器,單車失竊記更像是傳遞歷史情懷,以一個個篇章所連結的故事所賦予的年代感,以文字細膩的描繪歲月的縮影,細心的穿針引線帶領讀者一同探尋關於單車、小說人物的故事。

       如果僅以普通小說的平鋪直敘述來形容單車失竊記,不足以彰顯這樣縝密龐大的歷史資訊量給予我閱讀時的驚詫以及期待感。在其中一個短篇中介紹到了「蝶畫」女工阿雲的故事,對於她熟捻的捕蝶技巧與蝶畫加工程序的描述,在今日倡導生態保育的時代,對比當時捕蝶產業興盛至揚名國際的時代,微小生命的逝去換取人們短暫對於美的讚嘆,蝴蝶在褪下華麗翅膀後,軀體終剩下如幼蟲時期時令人驚懼的樣貌,無法以一席美麗衣裳昂首飛翔與天際,不堪的孱弱的沒有了生氣,「口器一伸,六足陡然收起」後而驟然離去,還未看盡天地之美便先成為人們眼中的藝術品,幸而資訊化的時代,使我們得以最快途徑充實背景知識,顫巍巍的手指滑動著搜尋器所展示著所有關於「蝶畫」的圖片,那是如此不忍直視,一瞬間所有憐憫與痛惜在人類為追求美的犧牲後螢幕上的畫面顫動著,那是她們振翅翱翔也或許是仍存在時心跳的脈動。

       蝶翅鮮豔奪目各色斑斕,分離時被剝蝕殆盡的蝶的求生意志,對比阿雲冷冰冰的態度從事蝶加工的從容,與後面身不由己的家庭與愛情故事,想像她的痛亦與蝶身上所侵蝕的痛交融疊合,這是那個年代,那是一個你無法好好哀悼,無法好好愛的時代,無論是愛人抑或是愛自己。

       尋找幸福牌腳踏車的過程是一趟旅程,穿越數十載光陰,與素未謀面的陌生人相識,背後多個複雜的人事物所發生的事串聯,已不復存在的二高眷村裡老鄒的故事,以日治時期的時空背景作為齒輪,轉動關於不同單車的一個個故事,內容最為精妙之處來自作者筆下,像是真實又帶有虛構的手法,強調感受與體驗的豐富敘述,精心的文字與情節編排與虛實交映,真假之間的  這本小說像在是鏈接歲月的齒輪,扣著一系列關於失去單車以及尋回的過程,像是一場劇變同時亦是生命中平凡無奇的瑣碎,記憶是深刻的碎片,我們未曾了解過的歲月,在現實電子產品充斥的世代為孤寂的心靈注入暖流,故事中「情」的連結與暈染,填滿了生活中過多的留白,並不淺白且富有溫情的娓娓道來關於「單車」失而復得,以及前所未聞的古董單車的故事。

       在那個單車就像是名車所費不貲的年代。幸福牌腳踏車的崛起與沒落是時代演變的象徵。作者對於古董腳踏車的細緻刻畫,讓我們在閱讀時更能有身歷其境的體驗感而不僅僅只是文字上的意會。單車與台灣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摩托車與汽車尚未普及的年代,可謂家庭必備的代步工具,在「銀輪部隊」中甚至被用為戰爭武器,單車失竊記更像是傳遞歷史情懷,以一個個篇章所連結的故事所賦予的年代感,以文字細膩的描繪歲月的縮影,細心的穿針引線帶領讀者一同探尋關於單車、小說人物的故事。  如果僅以普通小說的平鋪直敘述來形容單車失竊記,不足以彰顯這樣縝密龐大的歷史資訊量給予我閱讀時的驚詫以及期待感。在其中一個短篇中介紹到了「蝶畫」女工阿雲的故事,對於她熟捻的捕蝶技巧與蝶畫加工程序的描述,在今日倡導生態保育的時代,對比當時捕蝶產業興盛至揚名國際的時代,微小生命的逝去換取人們短暫對於美的讚嘆,蝴蝶在褪下華麗翅膀後,軀體終剩下如幼蟲時期時令人驚懼的樣貌,無法以一席美麗衣裳昂首飛翔與天際,不堪的孱弱的沒有了生氣,「口器一伸,六足陡然收起」後而驟然離去,還未看盡天地之美便先成為人們眼中的藝術品,幸而資訊化的時代,使我們得以最快途徑充實背景知識,顫巍巍的手指滑動著搜尋器所展示著所有關於「蝶畫」的圖片,那是如此不忍直視,一瞬間所有憐憫與痛惜在人類為追求美的犧牲後螢幕上的畫面顫動著,那是她們振翅翱翔也或許是仍存在時心跳的脈動。

       蝶翅鮮豔奪目各色斑斕,分離時被剝蝕殆盡的蝶的求生意志,對比阿雲冷冰冰的態度從事蝶加工的從容,與後面身不由己的家庭與愛情故事,想像她的痛亦與蝶身上所侵蝕的痛交融疊合,這是那個年代,那是一個你無法好好哀悼,無法好好愛的時代,無論是愛人抑或是愛自己。

       尋找幸福牌腳踏車的過程是一趟旅程,穿越數十載光陰,與素未謀面的陌生人相識,背後多個複雜的人事物所發生的事串聯,已不復存在的二高眷村裡老鄒的故事,以日治時期的時空背景作為齒輪,轉動關於不同單車的一個個故事,內容最為精妙之處來自作者筆下,像是真實又帶有虛構的手法,強調感受與體驗的豐富敘述,精心的文字與情節編排與虛實交映,真假之間的媾和。

       「我常以為,小說作者用三根實的柱子,引導讀者相信七根虛的柱子,讓他們走進文字創造的堂皇、寒磣、奇幻或非現實性的城堡裡。」

       虛構的表象在本書是罕見的,多為真實的富有情感的情節描述,那分懷舊感增添了真實之柱的質量,看似曾發生過,亦似未混沌、無法看清全貌。   我曾以為幸福是那麼難以到達之境,但看完了單車失竊記後卻被這樣一個簡單的物件,領略到幸福或許藏匿於生活中的單純,那些微小的容易被遺忘的時光,被作者拾起後,拼湊、黏合,成為一個個令人動容的分離短篇,那些故事看似有所分別,卻在放到整本書的大框架後,發現原來其為連貫之妙,只是穿越了不同的時間空間與地點,幸福是那樣的簡單,待我們全力爭取並用力記住,文字的力量保存了珍貴記憶,以最真誠的筆觸,淬鍊出最確實、真切、動人的文字表達,向過往宏闊的歷史致敬,致那些我們所遺忘的歲月。

走慢了 我的時間

2020 國中組 佳作
姓名:薛言慧
學校:嘉義民生國中二年十班
書名:你走慢了我的時間

       多個身影拂過千思萬緒,任憑一個個過客闖入腦海中,將原本平凡如蔚藍天空的時光,因為每次的相遇,而渲染成不甚豔麗卻能帶給人溫暖的橘紅色夕陽。

       三十個日子裡,遇見三十個不同的人,細細傾聽他們如細水長流般的過往,如大雨滂沱般的往事又誠如煙火般絢麗耀眼卻瞬間即逝的輝煌歷史,「台北」二字將作者卡得死緊,宛如一個暗無天日的地下室,沒有窗戶,一點兒新鮮的空氣也無法進入其中,只有枯燥乏味、一成不變充斥在地下室,這趟旅程恍如為作者充滿窒息感的地下室開了扇窗,讓陽光糝落屋內,使空氣流通;最與眾不同的是這趟旅程並不是著重於玩樂,而是注重「心靈的出走」,脫離繁華似錦的喧鬧都市,避開紅塵的紛擾,拎起行李箱,不論刮風下雨,毅然決然地勇往直前,就此展開一場純粹洗滌心靈的輕旅行。

       細細咀嚼、品味這本書後,有句話縈繞在我的心頭揮之不去,雖然十幾歲的我至今尚未有過刻骨銘心的人生體悟,但仍感到頗有意思,「每個傷痕累累的人身上,應該都有著別人的答案,也許這就是我們相遇的原因」,有些事情或許就是如此,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都是全新的視野,蘇軾在題西林壁中寫下:「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盧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那些迷茫的曾經,終有一天會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在一個擦肩而過的過客身上找到答案。

       起初不明白,為何作者要選擇這些素昧平生的人作為談話對象,後來我才恍然大悟,因為哪一天宣告落幕,作者和那些人就好像回歸到最初的起點,互不相識。如此一來,才能將埋藏在心中最深處的過往,一件件掏出來。每一個小房東都有屬於自己的生命故事,那些人生的歷練使他們的心千瘡百孔,就算作者筆下的他們,重憶往昔鏤刻在心扉的的傷痛時,總是輕描淡寫的帶過,但仍可看出他們那段血淋淋的過往,也許經過物換星移、四季遞嬗,再回首,便發覺也無風雨也無晴了。     在瞬間即逝、如夢似影的一生中,總會因為許多的過客,使時光定格並變得漫長,亦使人生變得豐富而燦爛,在與每個過客交會的瞬間,就像兩顆星星互相映照著,讓那段回憶閃耀著永恆的光輝,永遠留存在內心深處。

自由──掙脫親與子的相互綑綁

2020 國中組 佳作
姓名:林靜婕
學校:宜蘭復興國中七年九班
書名: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自由究竟是什麼?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他們是藉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他們雖與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我們給予孩子成長空間,為它鋪蓋最溫暖、綿密的被窩,並點上許許燭火,照亮內心且引領光明。然而,保護與占有只有一線之隔,過分的規矩,便使得原本溫暖的小窩瀕臨瓦解。

       「多吃魚,你將來可是要當醫生的人欸!」、「你跟你妹哪一個要當醫生,哪一個要當藥劑師?」父母的問題永遠周旋於這種「高等的未來」,此行為就好似搬動一顆顆自己都認為笨重的岩石,然後逐一放在孩子的背上,並拍拍孩子快沉受不住、傷痕累累的背肌,高舉旗幟大喊:「你可以的!」、「你做得到!」這種符合長輩期待的話語,即便我掩耳閃躲,依然如雷般大聲且刺耳的震破耳膜。

       思想不夠純熟的我們不能夠坐擁想法,為了爭取最佳利益,頑抗向爸媽抵抗的最後下場總是不了了之,主宰、做決定的似乎都是大人──已躍過二十歲的大孩子。六歲的我期待自己邁入二十歲的旅途,能夠主掌夢想的風箏,要它飛多高就有多高。但現實的我放棄了曾經令我激動的想法──當一名警察。以前我毫不猶豫地將「警察」這份工作放在未來的規劃裡,幻想自己穿上警察制服及戴上警帽颯爽的模樣。但我心裡所想的似乎與爸媽純然不同,他們將「希望你做到的事」作為理由擅自遮擋轉角後的道路,排列一個個亮橘色的警示三角錐,並告訴你「此路不通」,原先的理想取而代之替換成他們的夢想,如此行為讓我對於自己的未來更加迷惘。

       父母認可唯獨不停地向上攀升,才能在「適者生存」的定律下存活,並加以奉行,為了讓孩子成為社會的領頭羊、佼佼者,花費了金錢、心力與口舌將孩子培養為他們口中的「人生勝利組」──成為醫師、得到高薪。當所有負擔強押於看似堅韌的盔甲下,不論事物的好壞,一直到盔甲破裂前,孩子們都得照單全收,心理的負擔依舊如同已吹鼓的氣球,卻扔持續脹大。我並非想要這樣的人生。

       即便如此,內心依然有股動力驅使著我,使我渾身充滿幹勁,握緊拳頭、猛烈一拳,迫不及待打破既有的框架與未來的限制,這種力量全源自於我對自由的渴望。是以,自由不能當飯吃,更不能讓你在社會中立足,卻可以引起你持續追求未來的熱情。目前的我仍反覆確認立場,在一個同時是學生及女兒的身分底下,我如何做出抵抗,但又如何百依百順的跟從父母安排的行程表,進行他們認為「可行」的事?正因為擁有自己的思想,在眼裡看來父母認定的未來是陰暗、混濁的,因我們封鎖在現實中,自由才顯得那麼不重要。若夢想是為了我而達成,那為何自由不能因我而實現?

       作者吳曉樂寫道:「我們都是為了取悅母親寧願委屈自己的人」。親與子的心結莫過於互相綑綁,我們是否該思考社會將「高成就」與「孩子」綁得過於緊密?日常口角或許只是芝麻綠豆的小事,但當爭吵延伸到考試成績、總評分這類社會的實質面時,我們如何減少過多的壓力累加在孩子的未來上?當我們意識到孩子的獨特,將他們視為「有價值的珍寶」,如此他們才會綻放光芒。一味的壓迫,看到的可能是孩子眼裡的恐懼、膽怯。當孩子的想法缺少旁人傾聽,任人都認為這是件稀鬆平常的事,而這不正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嗎?  折線圖上的成績表現會有消長,但人的夢想不會,因為時間是推進的,同樣站在一個起跑點上,境遇不同、調適的態度不同,呈現出的人生樣態也就不盡相同。自幼開始對於夢想的追求,始於自我意願作為根本,故強大的求知慾與訴求,全憑個人堅定的意志推翻刻板印象中「成功」的定義,若連自己都沒有信心抓住眼前的機會,想必夢想也不會來到你的面前向你招手。夢想的軌道全憑自己創造,而非他人締建。

       或許爸媽時時掛在嘴邊的醫生、藥劑師,總有一天會有變化,不再是他們所認為的最佳工作 ,我們能自己做決定,決定自己的興趣、工作甚至是未來。當我們選擇掙脫他人的掌控,追求所謂「無拘無束」的自由民主,更應當放下框架,追逐自己的理想,重新正視父母為自己設下的侷限,並加以改變,那渺茫的自由遲早會降臨,重新發光發熱。

放手,會飛得更好

2020 國中組 佳作
姓名:賴薈喬
學校:新竹培英國中八年二十九班
書名: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時針緩緩走向十二,四周靜的只剩我的呼吸聲,我闔上了書,閉上了眼,想把在眼眶打轉的眼淚,埋進心底,但腦海中卻不斷浮現《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一書中,一個又一個故事。書中人物猶如跑馬燈一一登場,有不被允許失敗,害怕每走錯一步,都將萬劫不復的眼鏡仔,和眼鏡仔那渴望丈夫肯定的小圓媽;擔心與同學格格不入的巧藝,和她害怕孩子重蹈覆轍的父母;為了取悅母親寧願委屈自己,卻不願女兒複製自己人生道路的茉莉……。在教育的舞台上,孩子理應是主角,然而在這本書中,隨著一簾又一簾家庭舞台的揭幕,登上舞台的主角並非孩子,而是被家族期待、社會責任、教育體制等種種價值觀的縛綁,使母愛逐漸扭曲的媽媽。

       隨著這本書的跌宕起伏,我也踏上了時空的長廊,一點一滴回顧自己的求學歷程。稚子之時,日日相伴是識字卡,與一個個歪七扭八的數字。進入小學後,他人還在操場奔跑嬉戲時,我指著一句句英文課文,結結巴巴地朗誦著。我是幸運的孩子,很快就找到了現代體制下的考試技巧,因此獲得了來自四面八方的讚賞。為此,我始終笑著,只有內心深處的聲音告訴我:我不快樂!我在父母的比較中,暗自啜泣;在夢想與成績的天秤上,不斷拉扯;在同儕的眼光中,奮力掙扎。夜裡,偶有久違的靈感滑過夜空,但終究是絢麗一時的流星,那些靈感從未在我的紙上留下痕跡,不曾化身成承載我的思想與心情的文字;我的筆下,始終只有找不到盡頭的功課、練習卷,與滿滿的挫敗。多少提燈苦讀的夜晚,我重複閱讀一篇篇早已刻進腦海的課文,只為了一個「可能」出現的錯誤。我逃避著、厭惡著這樣的生活,卻無可奈何。我多麼想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天空,那片能盡情揮灑筆墨的天空。國中後,令我引以為傲的考試成績,不再「高高在上」,有一度,我十分迷惘,我彷彿置身在一片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中,找不到人生的目標與意義。那時,有一個問題盤旋在我的腦海中,久久不去:獲得優異的成績,難道就是教育的意義?

       在書中,我讀到一句話:「教育的存在,不是讓每個孩子都拿到很高的分數,教育是要讓每個孩子的天賦都能伸展到極限,並且尊重他最終的成果。」我想所有家長要求孩子讀書的本意,是希望孩子能有更輕鬆的工作;期盼當他人在烈日下揮灑汗水,辛苦掙生活時,自己的孩子能在冷氣房中,披著外套,啜著咖啡,悠閒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但精疲力竭、遍體鱗傷的成長過程,只為了追逐一個,或許窮盡一生,卻不必定尋得的輕鬆工作,如此,所付出的代價,是否太大?

       「不曾被好好疼愛過,所以也不知道如何去愛人。愛是一種能力,然而,愛的方式卻需要學習。」這是書中的一段話。或許,愛並沒有錯,但方式錯了,一切都錯了。在那些故事中,充斥著痛苦、委屈、怨恨與誤解。若親子間能夠放下成見,傾聽彼此的想法,打破以愛為名的牢籠,這些傷害是否能不再重演?若是家長們能擺脫家族期待、社會責任、教育體制等種種價值觀的縛綁,放手讓孩子追求所愛,一展長才,或許孩子們皆能找到自己的一片天。一片即使困難重重,他們依舊付出得甘之如飴的一片天。   所以,放下吧! 放手吧!讓孩子飛向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畢竟,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面對人際關係的「考題」

2020 國中組 佳作
姓名:連致齊
學校:桃園東興國中八年十三班
書名:被討厭的勇氣

       第一次與這本書邂逅時,是在我七年級時有一次在書局的書架上看到的,當時,那本書一片海洋藍的書皮,再加上看似有點矛盾的書名,討厭跟勇氣怎麼可以放在一起?而被我自然而然地略過了,不過這本書也因為它奇特的書名《被討厭的勇氣》,而使我留下了一絲絲的印象,升上了八年級我因為接觸了閱讀專題報告這項比賽,我開始注意到那些上了銷售排行榜的書單,無意間我又再次與這本書重逢了,因此這本書開始引起了我的注意,什麼叫做被「討厭」的勇氣,這個勇氣依定是非常的與眾不同、令人感到不妥吧?於是,我又開始栽進了另一個廣大書海——大眾心理學。

        我一開始以為這本書與一般的心理學書籍一樣,都是在說「人性、個性、理念……等」

       令人感到枯燥乏味的心理學學說,但一打開書它的整個氛圍立刻吸引了我,作者巧妙的利用書中哲學家與青年之間的對話,聽哲學家娓娓道來阿德勒的心理學說,而書中情年這個腳色就如同讀者的化身,在讀者感到疑惑時,為讀者問出他們心中的疑點。整本書都是以第三人稱的方式,以對話的方式呈現給讀者,帶著讀者走入哲學家的家中,聽他講述阿德勒醫生的心理學結晶。同樣的一般的心理學的書籍都會告訴我們,人的內心、人為什麼做出這樣的行為?……但阿德勒的心理學,顛覆了我對心理學的認知,它告訴讀者人際關係是人生活在世上最大的煩惱,也是最避不開的「考題」,因為生活在這個生命體中本來就不可能獨自存在、獨自生活。

        人就如同宇宙中的眾多星系一般,,無法單獨存在,更不可能活在沒有一個人的空間,因此,人際關係就成了我們必定要面對的一個課題,在《被討厭的勇氣》中哲學家稱其為「人生任務」,然而,人生任務又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工作的任務第二、交友的任務第三、愛的任務,這三個人生任務是人生中依序需要面對的「考題」,我們無法逃避只能選擇去面對它。

        每個人都有著一段面對人生任務的經過,侃侃而談,就像是一段人生經歷般,令人懷念。

        在國小的時候,我幾乎被全班公認為「邊緣人」,因為在當時我一向不喜歡與人有互動,只喜歡栽在書海中自在地徜徉,自然地忽略了周遭的大小事,男同學下課時與玩伴們處下樓到操場上打球,女同學與玩伴們坐在椅子上天南地北的到處聊,而我卻只是獨自一人坐在位置上,與我手中的「玩伴」互動,彷彿置身事外一般,完全不想面對人生中「交友」這項任務,腦中告訴自己的只有「逃避」這個想法。

        但就在升上六年級時,班上轉來了一個外校的學生,他笑容可掬,個性樂觀開朗,過沒多久就與我們班的同學打成一片,不過,它有別於其他同學,有一種特質吸引了我的注意,他,跟我一樣愛看書,而且他看的書跟我當時追的小說系列一模一樣,於是,他主動在下課時,與我一同聊起書中的劇情,當時的我完全愣住了,我從來沒有像過我會與同學有那麼友好的互動機會,接著日復一日,那位同學與我越來越要好,幾乎什麼事都一起做:每天早自習時,我們會一起到彼此的座位旁,邊抄聯絡簿,邊談論著身邊的大小事;我們自願一起在掃地時間倒垃圾,為的是打掃時間那短短的十分鐘,可以聊小說中的情節,或者相約周末去看電影。這些事情,在當時的我眼中是那麼的不真實、那麼的令人嚮往,我終於明白為何人際關係會被稱為人生任務,甚至是人生「考題」了。

        在這個把朋友看的比家人還重要的年紀,讀《被討厭的勇氣》,我讀到更多的是人際關係的重要以及它的不可逃避性。這本書讓我回憶起這段往事、這段友誼,讓我更想感謝那位同學,感謝他帶給我的「考題」,讓我可以更坦然地去面對未來將會接觸到的「人生任務」。         阿德勒如此說:「想過著沒有煩惱的生活,除非宇宙中只剩下自己」這句話,一直飄盪在我的心中,我相信這段話會一直存在在我的心中,他會一直提醒著我,國小時的那段歷程,使我有能力繼續面對人生中無數的「考題」。

生命鬥士《奇蹟男孩》

2020 國中組 佳作
姓名:蔡季雨
學校:台中清水國中二年十五班
書名:奇蹟男孩

生活在這世上,老實說大部分的人普遍都不是太滿意現況的生活,或是常常覺得這社會很糟糕,沒辦法用愉快的心情與他人相處。

        很多人用長相去定義一個人,像是 「某某某怎麼那麼醜」、「歐買尬!是醜女欸」,往往在背後捅別人一刀,選擇與長得漂亮、長得帥的人做朋友,但你確定長得好看的人都一定是好人嗎?長得醜的人一定是壞人嗎?長相不能完全的來定義一個人。

        出生時長相與一般的嬰兒相差許多的奧古斯特,動過二十七次大小手術才恢復聽覺與視力,與同齡的小孩,個子小的他,加上很多醫生查不出病因的不明疾病,所以他動不動就生病。

        他去學校報到時,校長帶了三個五年級的學生,朱立安,夏綠蒂跟傑克威爾,負責導覽校園,第一次見到奧古斯特的他們,似乎有點排斥他,繞了校園一大圈後,朱立安對奧古斯特問了個不太禮貌的問題「你為甚麼長成這樣子?」,傑克跟夏綠蒂當然是當場制止,在那之後朱立安對奧古斯特都不是太友善,朱立安也集結了幾個同學一起欺負他。

        奧古斯特因為跟一般人的長相不太一樣,在他去學校後,遭到同學們霸凌,原本跟他很好的朋友— 傑克•威爾,也因為同學們的閒言閒語,開始對奧古斯特冷淡,直到傑克•威爾說出「要是我長得跟奧古斯特一樣,我早就跳樓了」,當下他聽到時,深深感到被背叛,已經傷心欲絕,淚流滿面。

        有一天的午餐時間,一個女孩— 小夏,從隔壁桌端著一個午餐餐盤,裡面有滿滿的食物。她把背包丟在地上 、把餐盤放在桌上 ,在他對面坐下,吃飯吃到一半,同學從小夏旁邊走過去時,要小夏回去原本的餐桌,小夏回答 「 太擠了,來我們這邊坐吧,這裡很空」,她的同學卻是在背後竊竊私語,沒有考慮到奧古斯特的感受。如果是我,我不會選擇排斥,會幫助他做不到、不會做的事情或教他不會的功課之類的,然後時常關心他。

        從原本每天去上學都戴著頭盔的奧古斯特,慢慢的嘗試不戴頭盔到學校,在課堂上老師要大家做一個實驗,他居然自告奮勇的說要試試看,他的聰明頭腦真是讓同學們目瞪口呆 !

        如果有一天像奧吉一樣特別的孩子出現在我的生活中,我不敢說第一眼不會露出驚訝甚至傷害到那孩子的表情,也許並沒有惡意,但就像書中寫的「有時不是你故意才會傷害到別人」。奧吉已經習慣了自己的外表,習慣別人異樣的眼光,但他仍然偷偷和神燈許願。他以為自己已經不會在意了,但等到入學、萬聖節事件……他卻發現他因為那張不平凡的臉孔而自卑、膽怯、想要逃避,甚至感到憤怒,這段情節令我為他感到心疼,我想入學前他其實沒有完全接受自己,只是對一再發生的事感到麻木。我們平常聽到批評、指責自己的話語時,總是會感到不高興甚至生氣,但他卻必須從小因為他無法改變的事情受到攻擊,將每次受傷後的恐懼、悲傷藏在心底,但在他勇敢走過一次次的傷害後,他才真正地成長,願意面對自己傷痕累累的心,最終接受自己。

        奧吉和平常人沒有差別,但他擁有比我們更多的包容心,許多人無法包容他的缺陷,但他卻可以一再包容別人對他的傷害,這是讓我最欣賞的地方。他從被大家排擠,到被所有人接納,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也許是我們一輩子都體會不到的,奧吉的善良及勇氣讓他在逆境中更成長茁壯,雖然沒有豐功偉業,但他在這條路上,付出了比我們更多的心力,值得我們學習與尊重。

        維亞,奧吉的姊姊,是書中讓我有很多感觸的角色,她深愛著奧吉,甚至不能理解陌生人看到他的表情,但一次短暫離家讓他產生了不同的感受:「在門的另一端有兩個奧古斯特:一個是我盲目所見的,一個是其他人看見的。」我很敬佩他那總是為弟弟著想,默默接受父母常常給予弟弟更多關心的勇氣,但我想儘管她表現出善解人意的一面,她依舊是一個需要家人關懷的青少年,她的心中也許也渴望擁有平凡的生活和家人滿滿的愛。就如同許多人一樣,在面對生活壓力時,不得不展現成熟的一面,但心裡仍或多或少希望有一個能夠依賴的人。因此雖然維亞認為自己是個十分自私的壞人,因為她不想讓新的同學知道她有個特別的弟弟,但我認為她並非如此,她只是需要一個能夠與她一起分擔一直以來自己所默默承受的壓力,並全心全意關心她的人。

        有的學生可能獨來獨往,從不跟其他同學打交道,有的學生可能成黨結派,一起欺負弱小的同學,相較之下,能夠不受同儕壓力的影響,有勇氣去幫助別人的孩子,才是校長眼中成功的人。

        發生在這些青少年間的種種事情都讓我再一次思考,自己是否也曾經是帶給別人傷害的一方,或是冷漠看待事件、助長惡勢力的一員。國小時,班上不免有一、兩個性格比較不受大家歡迎的同學,有些人總會有意煽動其他同學在各方面找碴,雖然我並沒有刻意排擠,卻也是裝作沒看到。有時我會想,每個人的個性都會受到他們生長環境的影響,大家從來沒有試著告訴他們關於他們性格的事,只會做無謂的攻擊,那些人在不知道罪名的情況下被判了死刑,他們難道不無辜嗎?現在想想,若是當時能有多一點勇氣,也許就能讓同學間的關係改善。這也顯現出同儕在青少年階段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少人歷經掙扎與抉擇後,能夠有勇氣挺身而出?在霸凌如此普遍的時代,我們沒有辦法限制他人的作為,但可以改變自己,至少不被他人言語影響煽動。         看完了這本書後,讓我想起了五年前的八仙塵爆,那天晚上原本是個開開心心派對,忽然間爆炸了,有的人身上起火,有的人全身灼傷,有些是輕微灼傷,大家紛紛往水裡跳,瞬間清澈的水變成了鮮紅色的血水,傷患被送往醫院後,看到自己的臉、腿、手臂,心情百感交集,他們慢慢地恢復後,即使他們全身毀容,但還是不放棄,堅持自己的夢想,做自己喜歡的事,不怕別人的嘲笑,他們說: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他們跟奧古斯特一樣,都是勇敢的生命鬥士!

藏在輕盈裡的沉重──《走電人》

2020 國中組 第五名
姓名:蔡恩祈
學校:桃園永豐高中附設國中三年一班
書名: 走電人

這是無可避免的。我總在聞到燒焦味時,回憶起小時候,和阿嬤住在一起的往事。那年夏天,不知怎的,雨水特別多,空氣中夾雜股發霉的味道。一個下著雨的夏日午後,我獨自一人在客廳裡玩耍,意外地,看見電視機旁的插座上,有幾個閃閃發亮的紅色按鈕,紅色亮光引發我強烈的好奇心。當我走向前去撫摸時,頓時眼前一黑,手臂傳來劇烈的疼痛,疼痛感隨著血液迅速蔓延,「死亡」浮現腦海,持續約數秒之久。忽然間,刺痛感消失,眼睛又重見光明,我從鏡子的反射裡,看見頭頂上焦黑的頭髮。年歲漸長以後,日益捲曲的棕髮,是我無法抹滅的印痕,而童年那場「電線走火」意外,更是我一生揮之不去的夢魘。

從小,我就喜歡閱讀,閱讀可以讓我學習別人的寫作手法,思考為什麼會寫出這些故事?如果能多去了解作家的成長背景、創作動機,對於閱讀、寫作會有很大的幫助。兒時的觸電經驗,讓我對「走電人」產生了莫名的恐懼。前些日子,因為知名作家許榮哲的推薦,我上網購買了《走電人》。我小心翼翼地翻閱,沒想到,從排斥到著迷,著迷到愛不釋手,不過短短幾個小時。《走電人》裡的每一個故事,都那麼細緻,不矯揉造作,沒有多餘的情緒,卻能處處打動人心。由此可見,作者李儀婷寫作功力之精妙。她的小說主要是以風土民情為題材,是難得一見的鄉土文學作家,優秀的小說家,一定也是名說故事的高手。《神雕俠侶》裡的楊過,手裡明明拿的是一把玄鐵重劍,但使出來的招式,卻輕重剛柔,揮灑自如,這就是「藏在輕盈裡的沉重」,李儀婷不愧是個中翹楚。

整本書中,我最喜歡的篇章,就是故事的核心《走電人》。故事發生在國境之南,表面看似平靜的小村莊,實則暗潮洶湧,背後隱藏一段不為人知的祕辛。小說以女孩童真的視角,看待命運的殘酷。故事中的女孩,自幼由阿公撫養長大,媽媽因為未婚懷孕,所以,在生下她以後,一聲不響的離開了。女孩的阿公是名「走電」人,顧名思義,就是走在電線桿上的人。文章裡有段對白,阿公對女孩說:「這個村莊有沒有人情,看掛在門外的電表就知道。電表計量越低,人情味就越高,阿公賺的生活費也就越多。」因為脆弱,所以扭曲,人生最大的悲哀,不就是如此嗎?我不禁掩卷長嘆,淡淡的悲傷,縈繞不絕。

《走電人》所以如此吸引我,不是小說隱藏的懸念,或女孩的身世祕密?而是作者委婉的筆法

,透過敘事者的角度,層疊鋪陳出,女孩假面背後,真實的靈魂。文章猶如棋局,不著才是高手,作者將故事裡,擄鴿、偷電、亂倫的行為,以隱晦、低調、迂迴的手法敘寫,細膩地刻畫出筆下的人物,並賦予角色鮮明的個性。不是我們選擇命運,而是命運選擇我們。在命運的詛咒、擺佈之下,女孩陷身於命運的桎梏裡痛苦掙扎,即使知道自己沒有未來,卻還是不屈從地,奮力迎向命運的勇氣,令人動容。故事的尾聲,小說裡描述:「從那之後,阿公就再也沒有回來過了。」阿公莫名其妙的人間蒸發!他到底去了哪裡?書裡沒有提到。《走電人》的結局,在在體現出作者給予書中角色,滿滿的人文關懷。

讀完《走電人》後,我有很長的一段時間,無法從小說中抽離。我不時反問自己,這件事如果發生在自己身上,我能有更好的選擇嗎?在小說的世界裡,從來都不是善惡分明的,一部善惡分明的小說,就是爛小說,根本沒有說服力。往往,我們表面上看到的善,內在隱藏一些惡;或是,動機雖然是善的,結果卻是惡的,善與惡之間,並不存在明顯的界線,這是好的小說必然會有的省思。幸福只有一種,但不幸福卻天差地別;幸福是一種寓言,而不幸福才是故事。沒有人的生命是完整的,不是少了一點什麼,就是多了一點什麼,因為寬恕,所以憐憫;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生活中的許多事,我們可以更慈悲、憐憫的態度去看待。恍惚中,插座上的紅色按鈕,面目猙獰地試圖接近我,他對我嘲諷,見我無力反抗,竟得寸進尺 ,步步進逼,紅色身影向我撲面而來,突如其來的襲擊,令我措手不及,刺痛不斷侵襲我,我逐漸失去意識。不知過了多久,我從沉睡中慢慢甦醒,陽光從落地窗穿透進來,恍如隔世。窗外的雨,不知什麼時候停了。不遠處,高壓電線桿上,一隻雛鳥正佇足休息。偶而,優雅地來回踱步,偶而,抖動幾下蜷曲的羽毛,她的眼神,一直朝落地窗向我凝視,似乎想告訴我,她必須走了。不久後,她昂首振翅翱翔而去,逐漸消失在天空的盡頭。我終於豁然開朗,決定不再受命運擺弄,原來,高壓電可以通往任何地方。

名為「親子」的道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2020 國中組 第四名
姓名:周邑凌
學校:高雄三民國中二年四班
書名: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父母、孩子這兩個詞,應該是世界上最親密、溫馨的代表,但是世界上有太多的責任和義務需要負擔,孩子們需要努力學習,父母需要守護孩子成長,看似非常簡單的任務,卻蘊含了無數心碎和家庭緊張。所有父母都想擁有一個完美的孩子,小時候乖巧聽話、努力學習,成績名列前茅,長大以後出人頭地,為此他們耗盡心力,希望為孩子們鋪好順暢的道路、畫出完美的藍圖,怕他們不如自己的成功,或步上自己失敗的後塵。殊不知孩子永遠不會是第二個他們,是一個嶄新獨立的個體。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這本書所述說的是一個個為了孩子、成績、思想、未來而崩壞的家庭, 每個都是真實發生過, 現在在你我身旁或許也繼續在發生。故事的主角是許多的母親和他們的孩子,這些截然不同的故事,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不完美、不快樂,充滿著憤怒與淚水。被嚇壞的孩子和恨鐵不成鋼的母親,既聰明又堅強,卻被母親拋棄的孩子,為了讓孩子能彌補自己過去,而過度操控的母親。不管是母親還是孩子,他們都是受害者,想要對方過的更好,卻用錯方法而不自知,一步錯步步錯,關係越來越緊張, 故事也走向不圓滿的結局。而其中最觸動我的,是最后一篇,關於作者的朋友——一位高材生的獨白。

  作者的朋友是一個很聰明的小孩,成績優秀、成就傑出,但他有一位控制欲極强又情緒化母親。母親從小就對他的學業投入大量心血,其中,在台灣社會最重要的數學與英文,更是佔據了他大半的童年。長大後,對於作者朋友喜歡的國文作文,母親更是嗤之以鼻,對他花在這上面的努力不屑一顧。若是他有其他的要求或自己的想法,雖然母親都會聆聽,但永遠不會採納,更恐怖的是他的母親自始至終都認為自己是位開明、民主的好媽媽,孩子因為他的的栽培有美好的未來與成就。這樣一個母親聽起來令人戰慄對吧?一個以愛為名,緩緩凌遲孩子的惡魔,剝奪一個孩子該有的天真快樂,但誰也不能否認這個母親深深愛他孩子,只是他用錯方法,用愛構築一個永恆的深淵。

  我十分喜歡作者朋友說的那句:「他沒想過開發過度的後果是:小孩自主學習的樂趣被剝奪了。」 我覺得自己算是作者所謂的「學業表現好,才藝競賽也能輕鬆抱回不錯的成績的孩子」所以媽媽對於我的學業並不擔心,平時也不會主動過問,就算是廣大學子痛恨的補習班,也是我主動說要去的,在「自主學習」上面媽媽給我很大的彈性,在娛樂方面也不會多於限制。以至於我在看到這位高材生的母親時,感到非常不敢置信與心酸,被學習填滿的童年到底是什麼樣子呢?在我還快樂地看著媽媽買的童話書時,有多少孩子看的是媽媽精挑細選、做足功課後挑的參考書?又有多少媽媽看著自己還牙牙學語的孩子,在腦中構思出一幅美妙的人生藍圖?父母很少動手的我,無法了解故事中小圓媽為了成績毆打兒子眼鏡仔,那扭曲的「愛之深,責之切」,也無法想像,明明都是弟弟和妹妹的成績不比姐姐,只因為不同的媽媽,紀小弟和陳小姐的二女兒,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結局。成績真的這麼重要嗎?在書中許多母親的眼裡,答案是肯定的。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每個人都與眾不同 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天賦,不該被大人框在自己的價值觀裡,不該在社會的普世價值中隨波逐流,但世上有太多不得不如此的理由,他們努力想要克服卻越陷越深,沒有人知道如何才能全身而退,或許只能在這萬丈深淵中,努力找到一方立足之地吧。   讓我許個不可能實現的願吧,希望在漫長的歲月中,世間所有「親」與「子」都能琢磨出一個充滿歡笑與親密,真正的「親子」。

相遇的溫度《聽貓的話》

2020 國中組 第三名
姓名:曹仕欣
學校:台中清水國中二年二十班
書名: 聽貓的話

你知道人與人相遇的機率是多少嗎?人與人相遇的機率,小於萬分之一。既然連人相遇的可能都如遼闊大海裡的一條小魚那樣渺小,人與動物的相遇又要有多大的緣分呢?

  緣分,真的很神奇。在《聽貓的話》一書中,作者描述與愛貓球咪相遇,相伴著彼此,讚嘆他們之間美好的緣分,每一天的相處,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份溫暖,一直到球咪老去,他的主人都不曾離開,一直待在原位陪伴著,幾乎可說是球咪的全部。這讓我想起某年下午,一個伴隨著東北季風,需要兩件以上的厚外套才得以不受寒的冬天下午。我看見了透亮玻璃後那小小的毛球,是一隻小倉鼠。牠略帶光澤的毛髮,小小的身軀縮在牆角,以及寶石般雪亮真誠的眼睛,彷彿都在催促著我帶牠回家,詢問了工作人員後,得知牠與其他小倉鼠們相處時總是搶不到食物,還時常無辜挨其他同伴為了食物無情的揮打,真的很難讓人不同情這可愛的小傢伙,我毅然決然的堅持,我一定要帶牠回家,負起責任給牠滿滿的愛,最後,我如願以償的給了牠一個新的家,溫暖而充滿愛的新家,且絕對不需再和任何同伴爭奪食物,同時給牠一個符合牠軟綿綿又可愛形象的名字—麻糬。在那之後每一天我回到家,必定花上一些時間盯著麻糬,看牠幸福的吃著小點心,或是快速的在草原一樣的客廳像斑馬奔跑,這些細小的事物,就足以讓我忘記許多煩惱開心幾個小時了。那種感覺,就像從大雪中走進有個壁爐的房子,一邊喝著剛泡好的熱可可一樣溫暖。

  有麻糬的日子,每一天都很快樂,很充實。

  看到牠攤成一坨的睡姿,不禁讓人懷疑他根本就是液體。參差不齊的灰色毛髮看起來毛茸茸的,要不是知道會吵醒牠,我一定會忍不住揉揉牠背上楓葉般的圖案。但隨著時間殘酷的流逝,滴答滴答,一點一滴的,麻糬也日漸衰老,牠不再像以前那樣的奔跑,不再像從前那樣的啃咬堅硬的果核,亦不再像是那活潑好動的小鼠,出來透氣時,也只是稍微晃晃便在我身上找個順眼的地方趴下,但麻糬終究是牠,唯有牠的溫度是不曾改變的。時間越是流動,人們就越該珍惜。時光匆匆促促,恍恍惚惚,我的恐懼還是來臨了,看著花園中的小土堆,牠在我心中,永遠都留有那份溫暖,時間帶不走的溫度仍然在我手心,在我心頭,流動。我徹夜難眠,感覺不太真實,卻又好像狠狠的將我從高處砸落。經過整整一日的思考,我了解到,我必須接受事實,如果一直不走出來,又怎麼能讓我那小小的,總是默默地陪伴著我的朋友快樂呢?我應該做的,是記住我們的回憶,記住我們之間的快樂,珍惜我們擁有的所有美好,並給予祝福,永遠的,為牠在心中保有一個重要的位置,而且是特別溫暖的那一個。

  即使短暫的時光給了我們一段痛苦的記憶,但那同時也是一份考驗,敘述著你我都該做到的,必定要去學習的。難過是無可避免,但無論如何,都要牢牢的抓住它給你的禮物,是沒有任何人或其他事物能取代的,溫存。美好,簡單樸實而溫暖的快樂。   在《聽貓的話》一書中,我想作者必定也是抱持著這種情感的。從作者在書中對貓咪的點點描寫,單憑著文字,就能感受出作者對球咪及其他貓咪們滿滿的愛,簡直要從書中溢出,那種愛像是無限一般不斷的翻騰,簇擁著某些回憶,即使肉眼再也看不見身影,你仍在我心中活躍,作者也是,我也是。麻糬,謝謝你,為我留下這麼難忘的回憶,使我們擁有這份相遇,以及我所觸及的,如我們相遇時,隔著一層玻璃,看見對方瞳孔裡契合的靈魂的那些,溫度。

但願心如大海

2020 國中組 第二名
姓名:蔡旻軒
學校:桃園瑞原國中八年二班
書名: 但願心如大海

    佛陀以指磨藥,而悔之老師的文字,竟成色色藥材,熬煮成一碗名為發願的湯劑,在我恰欲渴死在生命中的塔克拉瑪干之時,傾倒成海。於是匍匐掙扎的我,化為跨上巨鯤的海女,再次諦見天際的那顆南十字星,於是我又盈滿了勇氣,繼續填答荊棘路上的人生功課。

    初見悔之「伯伯」,是在一座名為紀州庵的叢林道場,那一年我小學五年級,理應無憂卻被重重的愁滅頂,也許更嚴重,是仇,宿命或宿世的那種。那時,我的父親被重度憂鬱症架走了三魂七魄,行屍但留一口吞吐氣息,走肉偏存一絲紅塵眷戀,恐慌症幫他纏上軟弱的小腳,於是二十四小時門禁在他生命的出口撒滿鐵蒺藜。那天下午我試圖用喜怒哀樂貪嗔痴怨慈悲捨恨愁歡苦離憎……一切的情緒將父親五花大綁,最後還是不得不使出「愛」的羅網,才將已彌月不曾跨出家門的他,擲在紀州庵的聽眾席,聆聽悔之菩薩的諄諄法語。是夕,有月映照百川,那夜,佛經開始在我的家庭生根,只因觀音柳枝的露水霑濕了我的臉,而菩薩演說的句句字字,則墜在父親的心田。

    從此,父親在枕套裡塞上一本心經。

    而我,則把睡前為父親讀經,當成了馴服他心裡那頭躁鬱大蟲的皮鞭。

    時光是常轉的法輪,兔走烏飛雙丸競逐,數百個日子翻過。就在我以為風暴遠揚,天色清澄的國一開學後不久,父親心裡的獸毀柵破欄而出,而且直接以利齒叼住了他的脖子……當我在急診室看到父親灰敗而無血色的雙頰時,我難以想像紅色湧泉奔流的樣子。我拉開醫院白色的窗簾,盛夏的陽光如染劑璀璨了我的身軀,但金黃耀目的我,卻正置身冰窖,寒而又寒,螫眼的一絲一絲晶亮,吮在身上卻是凍雨。

    這次行屍是我,走肉是我。我漂在中壢的中平商場,在書店的玻璃窗前,不自主地泊在一本藍色封皮的書前——《但願心如大海》,也許是佛,也許是菩薩,也許是千千世世的善因,也許是秒秒分分的緣法,當夜我為父親朗讀這本書,為我在這阡陌俗世最眷戀的靈魂朗讀一冊內因外緣。

    「沒有一步到位的智慧,都是在煩惱中、痛苦裡逐步學會的……尼歐陪我抄經那六天五夜過後,我就沒再想過自殺了,那個我從小就曾浮現多次的念頭……」寧謐終於回來了,他們從八方聚攏,幫我把眼淚串成珍珠,再仔仔細細地擺置在觀音的淨瓶裡。

    悔之老師是釀字成蜜的菩薩,紅塵男女飲其甘露而成佛。     那一夜,有星如鑽,天空是悉達多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