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微光,在信息之間

2024 高中組 第二名
姓名:林宸潔
學校:自學
書名:偷書賊

人類往往在一天的開始和結束時,才會注意到天色的變化。從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到黃昏的 最後一抹霞光,這些時刻被賦予了詩意和美感。然而,對於那些敏感於色彩變幻的人來說,一天中的每一個瞬間,都有著獨特的色度與調性。每個小時都充滿了數千種不同的顏色:蜜蠟黃、柔絲藍、陰鬱黑。

色彩是情感的載體,記錄著生活中的每一個瞬間。黎明時分的溫暖金黃,正午時的灼熱白光,傍晚時的寧靜藍調,每一種顏色都在講述一個故事,映射出我們內心的波動與變化。在這瞬 息萬變的世界裡,我們不僅僅是色彩的觀察者,更是色彩的創造者。通過我們的情感和經歷,賦予每一抹色彩以新的意義和生命。在日常的平凡中,找尋那些獨特的色彩瞬間,我們的生活因此而變得更加豐富和有意義。

書中的說書者死神,就是如此細緻入微地捕捉這些變化:光與影的交織,色彩的漸變,無 時無刻不在提醒著生命的豐富與多樣。

 在這幅色彩斑斕的畫卷中,日常生活的細節同樣鮮明。而她每天都經過三十三號的門口,始終如一地吐痰,並附上一句「死豬」。這種行為看似平凡,卻讓人感受到她內心的情感和態 度一一德國人對豬的愛與恨,似乎在她的言行中得到了最真實的展現。

這樣敏感的死神,卻在整個故事中總以冷靜和哲理性的語調敘述故事,但在描述莉賽爾的經歷時,能夠感受到他內心的悲傷和憐憫。這種情感使死神成為一個不僅僅是死亡象徵的角色 ,而是一個能夠理解人類痛苦和情感的存在:

 莉賽爾偷的第一本書,是在她弟弟的葬禮上,她的弟弟死在了前往寄養家庭的火車上,兩名掘墓工人挖掘著地面,一位見習的掘墓工人走開了幾步後,沒有發現一本掘墓工人手冊從他的 外套掉了出來,落在了雪地上,之後,莉賽爾與母親繼續坐上了火車,最後來到了天堂街的寄養家庭。

 莉塞爾·梅明格用她的小手捧起了一本本書籍,在文字的世界中找到了光明和希望。那本 《墓穴掘掘機的手冊》在冰冷的雪地中成為她心靈的火花。在寄養家庭中,漢斯·胡伯曼的教導讓 她走進了書籍的世界,認識到文字的力量。

書籍不僅是莉塞爾的學習工具,更是她心靈的慰藉。每一個字母、每一個詞語,都在她的心中激蕩起新的希望。在戰爭的黑暗中,書籍成為了她逃避現實的避風港。每一次偷書,都是她 對知識的渴望和對自由的追求。

在納粹的焚書活動中,莉塞爾冒著生命危險從火焰中拯救書籍,這一本書籍不僅溫暖了她 自己,也溫暖了她所愛的人。書籍象徵著希望,象徵著對未來的信心。在那個充滿恐懼和壓迫的 時代,莉塞爾用她的小小行動,傳遞著大大的勇氣。

而在一個沒有警報的提醒下,轟炸機的炸彈落在了天堂街的那一天,在地下室重讀自己故 事的莉塞爾活了下來,但其他人並沒有這種運氣,莉塞爾的養父與養母,魯迪與其他很多很多人 都死了,看到這個場面的莉塞爾尖叫,放聲大哭,她握著書,絕望的握著這拯救她的文字。

莉賽爾寫下自己的故事。在她自己的故事最後一行寫道,「我討厭文字,我也喜愛文字 ,我希望我發揮了文字的力量」,而莉賽爾用了好幾個小時,將這段讀了無數次。

死神最後一次看到莉賽爾,是在許多年以後,這一次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要走帶已是 老婦人的她,死神給她帶來了一本沾滿灰塵的本子,正是莉賽爾當年在天堂街地下室所書寫的書 ,而這本書名為「偷書賊」。

整本書我喜歡的橋段,喜歡的句子有很多很多,但最喜歡的便是死神在最後那未說出口的 疑問,「我想要問她,同樣是人,怎麼會有人如此邪惡,又有人如此光明燦爛呢 ? 人類的文字與 故事怎麼可以這具有毀滅性,又同時這麼光輝呢?」。

在看這本書時,我也有著同樣的疑問,文字明明並沒有善惡之分,也無情感,只是一組符 號,承載著語言的結構和意義。為何能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或許文字的這種中立性,它們才能 夠成為情感的載體。書寫者通過選擇、排列和組織這些符號,把自己的感情、思想和經歷注入其中。這種創作過程就像是一個畫家在空白的畫布上揮灑顏料,賦予其色彩和生命。

這種創作過程就像是一個畫家在空白的畫布上揮灑顏料,賦予其色彩和生命。每一個字詞 的選擇,每一句話的結構,都蘊含著書寫者的意圖和情感。當讀者閱讀這些文字時,他們不僅在 理解字面上的意思,還在感受書寫者所傳達的情感和溫度。這種情感的交流使文字不再僅僅是符號,而是一種活生生的力量,能夠觸動人心,喚起共鳴。

 或許在這個世界上,人類的故事就像一本書,每一頁都鐫刻著善與惡的痕跡。文字,作為 記錄和表達的工具,既能承載光明和希望,也能映射出黑暗和毀滅。它們不僅僅是語言的載體 ,更是人類心靈的鏡子,反射出我們內心深處的善良和邪惡。

小時候,我常常被媽媽的幾萬本藏書吸引,每一本都是她用心收集和閱讀的見證。書籍 ,那些靜靜地躺在書架上的文字,似乎是沈睡中的智慧和感情的結晶。我從小就被教導,書中的 文字不僅是信息的傳遞,更是思想的碰撞和靈魂的交流。

當我翻開一本書時,就喚醒了那些沉睡的文字,讓它們再次鮮活起來。每一頁的字句,不 僅帶來了知識,還傳遞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無論是喜悅、悲傷、憤怒還是平靜,這些文字承載 著的情感,總能在我心中激起共鳴。

我想,書籍的力量在於它們能跨越時間和空間,將作者的智慧和情感傳遞給讀者。當我們 閱讀時,我們與作者進行了一場無聲的對話,感受著他們的思想,並反思自己的經歷。這種思想的碰撞和靈魂的交流,使我們在閱讀中不僅獲得知識,還能得到心靈的啟迪和成長。

書中的文字,猶如一座座橋樑,將不同時代、不同背景的人們聯繫在一起。在這些橋樑 上,我們能夠看到人類文明的軌跡,感受到歷史的脈搏,並在其中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這正是 書籍的魅力所在,也是為何我對它們如此著迷的原因。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學會了用文字來理解世界,分析人性的複雜。所以莉塞爾的故事深 深觸動了我。她生活在戰爭的陰影下,目睹著人性的黑暗和恐懼。然而,她並沒有被這些惡意和毀滅所吞噬,相反,她通過偷書和閱讀,找到了生存的力量和希望。因為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 ,文字仍然是指引人類追尋光明的火炬。

文字不僅記錄了歷史和文化,更在於它們能夠激發我們內心的勇氣和正義感。所以每一個 被莉塞爾救下的書籍,每一個被她閱讀的故事,都成為她和她周圍人戰勝黑暗的武器。

然而,文字也有毀滅和恐懼的象徵。歷史上,我們看到過多少用文字來控制、洗腦和壓迫 ,並傳播仇恨和製造戰爭。納粹德國焚書事件就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他們試圖通過銷毀書籍來控制人們的思想和行為,製造恐懼和服從。

 在現代社會,信息的爆炸和傳播速度的加快,使文字的影響力更加深遠和廣泛。我們每天 都在接收和發送大量的信息和故事,它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們有責任選擇如何使用這些文字,是用來激勵和啓迪,還是用來煽動和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