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國小組 佳作
姓名:胡芸瑄
學校:台南市勝利國小六年4班
某家書店在售書文宣上打出了「飢餓遊戲──挑戰你的『餓』勢力」的廣告詞。但,飢餓遊戲所挑戰、所摧殘的,真的是惡勢力嗎?它所挑戰的,究竟是什麼?是耐力?是戰鬥技巧?還是愛情?
是人性。在這場遊戲裡,自己的人性不被遊戲的凶殘、遊戲的邪惡、遊戲的血腥所改變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現今的臺灣少年,大多還在讀書、學才藝、做白日夢,可第十二區的少年,他們可能因為家中沒錢買課本,而不能去上學;可能因為沒有食物吃,而必須食用垃圾桶中的廚餘還得面對一年一度的飢餓遊戲,擁抱隨時死亡的可能性。
我們不妨設想,如果今天抽到的,是我們親愛的弟妹,我們會不會、願不願意,像凱妮絲一樣,為妹妹將來的美好前程著想,挺身取代她?還是像比德的哥哥一樣,雖然和他「本是同根生」,卻因為心中充滿了恐懼,在頃刻間成了冷血殺手,看著弟弟一步一步走上赴死之路。而多數人,縱使他平日是再勇敢不過,平日的勇氣都會在瞬間被湮滅,他們會選擇當懦弱的比德哥哥,而不是果敢的凱妮絲。
為什麼?因為他們的人性已被飢餓遊戲徹徹底底的改變了。他們善良的本性不再,他們變得怯弱,變得自私,為了安穩的度過餘生,他們不惜犧牲自己弟妹的性命,而這追根究柢,就是因為他們不斷逃避現實。
但是,凱妮絲並沒有讓自己被飢餓遊戲改變:當她面對即將開始的遊戲,她的反應不是嚎啕大哭,而是沉著的思考求生計劃。當小芸在她懷裡嚥下最後一口氣,她知道自己不能拋下小芸,不能眼睜睜看著一條曾經光鮮的生命就這樣斷送在都城的陰謀、施惠國人民的娛樂裡。她的本性讓她清楚明白,自己得為小芸做些什麼,讓小芸死得有價值、有意義,起碼,她倆曾經是遊戲場上互助的盟友。
即使上了遊戲場,凱妮絲的人性依舊是善良的、是嶔崎的、是永恆的、是不渝的。她不曾向命運低頭,她告訴自己要竭盡全力贏得勝利,直到她淌下最後一滴血。
換個方向思考,其實現今的臺灣少年,也得面對另一種性質的「飢餓遊戲」。在他們漫長的求學生涯裡,每天大大小小的考試就是飢餓遊戲,考試場上的競爭對手就是其他貢品。然而,多數人都無法像凱妮絲一樣勇於正視困難,他們的人性已經被遊戲掌握了:他們不敢正視,害怕會招來更多麻煩;他們不想正視,因為發現投機取巧也能獲得好成績。而這些人不願正視問題,卻又要抱怨自己沒有好運,可謂荒唐!
比德曾在遊戲開始的前夕告訴凱妮絲自己想向都城顯示自己不僅僅是遊戲中的一顆棋子。每個人,都不是遊戲中的一顆棋子,每個人,都是自己。遇到困難時,要勇敢面對它、解決它,不要逃避它,不要讓它改變了你的人性。命運或許能改變我們,但只要我們不被它改變,我們也能用雙手踏實的改變自己的命運,堅持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