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的愛與死《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

2013年國中組 佳作
姓名:林芝儀
學校:薇閣中學 八年級

  數年前的星期二,美國麻州西紐頓的屋子裡,墨瑞˙史瓦茲教授正上著他人生中第四堂最後的課:「學會死亡,你就學會活著。」他淡淡地說。
  依稀記得,前年參加了一場葬禮,去世的是個和我十分親近的長輩。葬禮在呼天搶地的哭嚎中進行,顯得有些過分唐突,我不禁疑惑為何要感到悲傷。「什麼是死?」我悄悄地問了自己,但得到的卻是如迷霧中山色般的若有似無,我把它當作是一種永久的逝去,再也見不著面罷了,畢竟死亡,對身體健康的人而言,是一個不可能的狀態,在上帝的籤筒中,永遠輪不到自己,它太遙遠了,直到我與墨瑞相遇在枯葉颯颯飄落的秋末早晨。
  「活著,是為了什麼?」我問,墨瑞說:「是為了死亡。」死亡剝掉一切虛榮的笑,物質世界的感官享受。人生,是一場未知勝負的遊戲,光明與黑暗交替閃爍著,那光明的康莊大道何去?人們一輩子追求社會中那所謂「多」的美好:分數多、錢多、財產多,他們互相比較、競爭,互相歧視、憎恨,再帶著未報的仇死亡,順道在墓誌銘上刻個幾行好遺憾終身。擁抱物質,就以為自己擁有全世界來搪塞自己空虛的心靈,仍不知它如北風中的窗子,咿呀咿呀地開開闔闔,直到死亡帶手那外表的軀殼,留下內在寂寞的發抖。物質永遠無法取代愛真實的溫暖,那是如楊柳風劃過湖面般寧靜的恬淡。「這是真心的愛,源源不絕,永不悔恨。」我微笑地摸摸自己的心:噗通、噗通,有力地跳著。
  「不相愛,即如死滅。」墨瑞說,「很好的句子,不是嗎?如此一言中的。沒有愛的話,我們都是折翼的鳥。」沒有愛,人生就找不到歸屬。八、九歲時,曾萌生想體驗死的感覺,想以一種出乎意料的因素離開世界,拿著棉被試圖勒死自己,但進行到一半時腦海倏地浮過一張張畫面:父母、弟弟、同學、無憂無慮的童年,開懷大笑的我。愛太近了,我捨不得放棄:愛,被愛,愛人。
活著,是在追尋愛;死亡,則將愛遺留在人間打轉。
  「愛會得勝,愛一向都得勝。」墨瑞急呼。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有愛,人生才是完整的,沒有東西能取代它。」我回答。
  窗外樹梢上最後一片葉子泛黃,隨風自然優雅地飄落,秋天逝去了,但墨瑞的課仍在上。「我親愛深情的好友,你長生的心,在時間長流中添增年輪……」他用他的死,帶給我深刻的人生意義。
  北風由小而大地呼嘯,我拾起大衣,瑟縮地打開大門。這時媽媽默默遞給我一壺茶,暖氣溫了我的手心,我跨出一步,直直迎接冰冷的空氣,我不害怕,只因那壺名為「愛」的茶。
  初冬,陰雨綿綿,我走在人生的波特萊爾街上,回頭看著愛的雨水順流而下,這天是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