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中組 第三名
姓名:羅雅璿
學校:復旦中學 二年級
捻香。裊裊的輕煙,伴著隨時間漸次增厚的煙塵,彷彿是我對您最深厚且綿延的思念。不絕於耳的誦念與吟哦,清脆鳴盪於整間廳室的規律聲響中,我正試圖尋覓同我一般的失魂者。出乎我意料地,不知是出自實際抑或矜持,在這裡的每個人,只是輕聲地默語著莊重與虔誠,彷若不再憂傷。似乎只要虔心地希冀與祝禱,曾經的那些惆悵也將隨著亡者之魂,一起消逝於頃瞬。
只是,是真的不再憂傷了嗎?
這是我在看這本書時反覆詢問自己的問題。我想,作者在寫作本書的同時,也是在反覆向內心確認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書中,作者選擇以輕鬆詼諧的筆調行文,藉著參與父親的喪禮,體驗著民間習俗的各種繁複儀式,並回頭重親檢視昔日情感,無聲地書寫出對父親最深重的思念與追緬。七日的喧囂與紊亂之後,作者描寫著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卻在隱約之中透露著父親離開後的各種變化與心情調適。我還記得當作者在向朋友們提起自己父親的死訊時,她是那般若無其事地說著:「沒關係,我也經常忘記。」遺忘,是否真的能緩衝悲傷撞擊的力道?或許是,也或許不是。因為,我們也經常會忘記,當回憶與思念如潮水般襲來,我們可能會因它的劇烈而再次傾倒,而再次受傷與疼痛。告別,並不是全然地遺忘,亦不是絕對地失去──那是對於完成一件事之後,毫無遺憾地向它辭行──一種豐盈的圓滿。我想,這便是為何那些喪親者能如此釋然,如此恭敬地跪對著,向他們的所思所愛。不是不再憂傷,而是,我們早已在悲傷的過程中,獲得了面對與再次擁抱的力量。
父後之後,悲傷之後,失去之後,如何再次勇敢?在閱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想起我曾經歷過的失去。我將永遠不會忘記,那在喪禮儀式後朋友所傳來的一封簡訊:「是啊!正是因為經歷過這些事,才使我們成長。」逝者已逝,生命亦在逐漸成熟的過程中,一步步邁向凋零,那些曾經使我們成長與創傷的痛楚,不也將以另一種形式傳承給我們所愛之人?它使我們勇敢,以最疼痛的方式要我們銘記昔日那些深刻,並讓我們掙扎著站起,再次起身面對往後的一生。失去並不等於消亡;縱使失去我們所愛之人,我們卻不會輕易遺忘那些一起攜手走過的道路,亦不會否定那份持續流動與存續的愛──反而會攜帶一生,不管是輕盈抑或沉重。有些悲傷,無須遺忘與拋卻,只要我們改變面對它的姿態。逝者將生命中的未完成傳承給我們,而我們將繼承著這些,代替他們走過,用另一種方式,讓他們永遠活著,在我們心中。
我們將在悲傷之中撤離,只留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