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高中組 佳作
姓名:何昕嬡
學校:嘉義縣私立協同高中 高三甲班
書名:聲音與憤怒(十週年紀念增訂版):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
「搖滾樂或許從來不能掀起革命,但當搖滾樂抓到了時代的噪音,這些音樂將不斷在被壓迫 的人們的腦袋中迴響,將不斷在反抗的場景中被高唱。」搖滾,絕非單單只是由幾個音符或鼓點 所構成的旋律,而是流淌於皮膚下翻騰的血液,是不願屈服於服從與威權的不甘,是抗議這世界 所有不公與不義的勇氣,是衝撞既定規則與體制的叛逆。
本書介紹了從1960年代至今發生的數場革命,抽絲剝繭每一場社運,無論是爭取言論自由、 抗議種族主義、捍衛工人權益、反抗極權政府等等,儘管主題有所不同,搖滾樂於其中皆扮演著 極其關鍵的角色。那驟雨般狂野奔放的電吉他,敲在鼓皮上急促且振奮的鼓點,觀眾們在舞台上 奮力揮著的雙手似是疾呼心中理想,高舉著的拳頭堅定著某種誓言,離開地心的跳躍違抗引力 ,彷彿能夠更接近天空,他們憤怒地向世界嘶吼著、證明著,搖滾樂是有辦法改變世界的。何謂 搖滾,儘管定義各異,但其背後所相信的價值與信念,便是對於改變這世界的追求。理想與希望 ,叛逆且固執,並且希冀可以獲得更多可能。
憤怒的人們在搖滾之中找到靈魂的寄托,獲得發聲的勇氣,從中得到更多熱情、激情,接著 淚流滿面,搖滾的力量振聾發聵,於是我們周而復始,繼續跌入搖滾的次元。搖滾狂熱卻也慈悲 ,既提醒著所有人必須熱烈地參與這個世界,並且探索、思考、發出聲音,不再繼續袖手旁觀 ,像是被戲稱為覺青的熱血青年般痛苦卻又執拗、又像是悲憫天下的上帝,揭示正發生於現實中 的悲劇,意圖使人們體認到殘破且不堪的困頓。儘管我們所處的環境看著還算體面,但世界的另 外一面是著火的地獄,人們尖叫並且逃竄。聽見了嗎?又是一道參雜著樂音的嘶吼聲。
「我們解決了一個根本無關乎於政治的問題,透過地球上的通用語--不是英語,而是搖滾 樂,它能夠解決思想上的荒謬和道德上的排斥,因為人們在物質過剩的時代裡因匱乏而死去。」 上世紀八十年代,衣索比亞爆發了二十世紀最嚴重的飢荒,更因為內戰與德格爾政府所採取的錯 誤政策,導致超過四十萬人死亡,無數人在死亡邊緣掙扎。一場名為「拯救生命」的慈善演唱會 ,基於音樂的籌款活動舉辦於1985年的盛夏。這場活動由英國歌手Bob Geldof發起,與許多世界 聞名的搖滾明星和樂團聚在一起,為活在水深火熱中的非洲難民募款,他們用搖滾樂向世界吶喊 著那些源於文明的不公,暴力所帶來的苦難有多麼荒唐可笑,而那批判帶著溫柔,人道主義的關 懷在這慌亂的宇宙中顯得多麼恣意光彩。這場演出被稱為是「全地球最偉大的一場演出」,帶著 悲劇色彩的狂歡成功吸引了大眾的關注,人們終於意識到了事件的嚴重性,並且開始努力做出改變。
於是我們熱淚盈眶,為之動容,好像搖滾真的帶我們看到了暫且,又領略了永恆。搖滾的意 義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談論搖滾?我想,即使愛搖滾愛到極致的人們也不一定答得出來,因為那 是種難以言喻的衝動與勁厲。當我們在高舉雙手振臂歡呼,震耳欲聾的樂音在耳畔,也震撼了神 經,沉淪也燦爛。搖滾能夠改變世界,而改變世界的關鍵在於澄清自己,改變自己,最後真正地 成為自己。而那一部分的自己,搖滾的魂魄,賦予我們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是在困頓之時 重振旗鼓的解藥,帶我們闖出迷霧的火炬。
我想,人們之所以喜歡搖滾樂,除了其所帶來的冒犯與痛感,思辨與崩潰,可能還包含著巨 大的唯美與詩性,以及永不低頭的反抗精神。告訴我們,我們不會順從且淡然地過一生,不會僅 僅只是膽怯地流淚,麻木地服從與崇拜,最後平庸而愚蠢的走向死亡。我們終將回歸到自己,主 宰自己,不是群體,而是個體。最後我們帶著更好的自己進入群體,開創混亂又清澈的世界。